佛弟子文库

口业清净,功德不思议

2015/03/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口业清净,功德不思议

何为『妄语、恶口、两舌、绮语』四种口业

妄语者,见言不见,不见言见,以虚为实,以有为无等,凡是心口不相应,欲欺哄于人者皆是。又若自未断惑,谓为断惑。自未得道,谓为得道。名大妄语,其罪极重。 若是见到说没见到,没见到说见到。把假的说成真的,把有说成没有。凡是这类心和口不相应的话,想要欺瞒哄骗别人的语言,都叫做妄语。如果自己尚未断见惑和思惑,却骗别人说断了。自己尚未得道,却骗人说得了。这种则叫做大妄语,罪过甚重。

恶口者,谓言语粗恶,如刀如剑,发人隐恶,不避忌讳。又伤人父母,名大恶口。 恶口就是言语非常粗恶,像刀子像利剑般能伤人。或者毫不忌讳的说别人的隐恶。如果在言辞上伤到别人的父母,就叫做大恶口。

两舌者,谓向彼说此,向此说彼,挑唆是非,斗构两头等。 两舌就是向甲说乙,向乙说甲,以挑起双方的是非,让两人彼此起间隙,进而斗争起来。

绮语者,谓无益浮词,华妙绮丽,谈说淫欲,导人邪念等。 绮语的意思,就是没有益处浮泛的言词,听来华丽美妙引人遐思而已,或者是谈说淫欲等事,引起别的人起邪念。

口业清净,功德不思议

佛陀有三十二相好庄严,其中一相为“梵音声”,就是真正做到不两舌、不恶口、不妄言、不绮语所感得的果德。佛于无量劫来未曾打过妄语,所以具清净梵音,说法音声能遍传十方国土,而且以一音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说一句法,什么人都能够了解、契悟,不仅台湾人听得懂,日本人也听得懂,乃至世界各国的人都能理解,甚至于畜生、饿鬼、地狱道众生也能听得懂。

另外,一个人如果口业清净,三世不打妄语,舌头一伸就能到达鼻尖的地方,这也是因为过去口业清净所感得的果报;佛不只三世,乃至三大阿僧祇劫,都修六波罗蜜,口业清净,所以佛的舌头,一伸即能覆面至发际,称为“广长舌”,这也表示佛说法广大无碍,无远弗届,无人能及。这些都是佛在因地修行时,口业清净所感的殊胜果报。

有一次,佛陀神通第一的弟子目连尊者,为了想知道释迦牟尼佛的梵音声,究竟能够到达多远的地方,于是就用神通来测验佛的音声,看看飞到什么地方,才听不到佛的音声。于是用神通飞过了无数千万亿个佛国世界,但是还听得到佛的梵音声。目连尊者最后飞疲倦了,便停留在其中一个世界休息,伫足一看,这个世界的人都长得很高大,自己与他们的报身比起来就像一只小虫子一般;此时这个世界的如来正在与弟子共进饭食,尊者刚好停在一个有如山一样高的大钵钵缘。

如来的弟子一看,奇怪!那里飞来一只似人身的虫子,还身著袈裟,于是告诉如来眼前所见之事。如来说:“你们千万不要看轻他,他不是什么虫子,他是释迦牟尼佛的大弟子,神通第一的目连尊者,为了测验他的师父──释迦牟尼佛的梵音声能够到达多远,所以用神通飞过了无数个世界,现在到我们这个世界来休息一下。”接著又告诉目连尊者:“佛的梵音声,是无远弗届的,纵使你经过无量亿劫,继续不断地飞,还是无法测出佛音声的边际!”

众生内心有嗔心、嫉妒、骄慢等烦恼,因而易犯种种口过,或说话挑拨离间、恶口骂人、说不实的话欺诳他人;或说秽语、无意义的话,乃至毁谤佛、法、僧及一切众生等。由于口犯种种过失,导致今生有所言说,人不喜听、亦不信受;乃至后世贫穷下贱、容颜丑陋。而修行若能远离四种口过,未来即能感得如佛的清净梵音声,说法度众无有障碍。此外,口不犯四过,以真诚心待人处世,不但能得人信赖、尊重,念佛、持咒、诵经也会有感应,因为口业清净,自然有清净的功德效用产生。

古德云:“一言以兴邦,一言以丧邦。”足见一句话的影响甚大!常说是非,口业不净者,人见人厌;反之,常以好言,真诚称赞别人的长处,人际关系必定很好。一个家庭里,姑嫂、妯娌或兄弟姊妹之间,彼此不和,产生嫌隙,这个家庭必定无法和乐兴旺;社会里,人与人之间,或团体与团体之间经常互相攻讦,这个社会必定乱象频仍。若是人人都能净守口业,多观察、学习别人的优点,多称赞他人的长处,这个社会就能充满和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念佛最为尊,别忘了我们尊贵的身份

我教原开无量门,就中念佛最为尊。省庵大师《劝修净土...

发脾气的时候不要讲话

二弃瞋恚盖:瞋是失佛法之根本,坠恶道之因缘,法乐之...

略举地藏菩萨十大利益

你想过吗:在这个世界的每个角落,每个时候,包括你现...

常说爱语摄众生

佛教四摄将爱语列为其中之一,足见爱语在弘法度众和修...

极乐世界光明所蕴藏的功德藏

极乐世界的光明,一个是净光明满足,如镜日月轮,这是...

【推荐】持诵准提咒的功德利益

一、前言 佛说的法门,有的侧重现法乐、有的侧重后世乐...

【推荐】一念虔诚皈依的心启动了弥陀本愿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欢喜踊跃,...

如法的出家方式及出家功德

提起佛教,不少人马上会联想到寺院里、银幕上圆领方袍...

【注音版】劝发菩提心文

劝发菩提心文...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誓多林给孤独园,与...

【注音版】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

永嘉证道歌

君不见。绝学无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无明实性...

古人的祸福观:过分求福反得祸

光绪皇帝的亲生父亲醇亲王曾写过一副对联,祸福观念非...

在爱情中成长

《四十二章经》云:爱欲之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

人生的两个大包袱

我看到许多人每天都背着两个大包袱一个是珍宝包袱,一...

出离心之思暇满难得

所以我们透过死亡的无常,每一生的死亡到来都把我们生...

【佛教词典】性具

性,指法界性、法性、真如,或称本、理、体;具,具足...

【佛教词典】广大转

系六种转位之第六,表示大乘极位之用语。谓证得泯绝迷...

【推荐】李木源居士的故事--癌细胞变功德林

在这里我们要介绍一件真人真事。这是一位新加坡华侨李...

说话是一门大学问

说话是一门大学问,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因为说话遭到过别...

越是在修行的人,那些罪业越是会现形

傍晚,某某法师与一些信徒,近十人上承天寺请示老和尚...

短暂的十念佛号怎能灭除这么多的罪业呢

《阿含经》曾说有一大富长者,他的儿子因感情受挫折而...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

无常,对于所有佛弟子,甚至是丝毫没有佛教信仰的社会...

信息时代的修行违缘

在西方传播学中,一些研究媒介的学者把电视观众称为沙...

如何称呼出家法师的父母

问: 出家法师的父母、亲人,弟子应该怎么称呼比较好...

准提咒的不可思议功德

准提神咒在佛教史上流通的比较广,有很多人专门修这个...

圣严法师《对自己的良心及奉献负责》

一个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一般人大多是为了自己而...

莲池大师论出家与在家

莲池大师(1535-1615),字佛慧,自号莲池。俗姓沈,浙江...

去寺院拜佛必知的十大礼仪

很多信众喜欢去寺庙进香拜佛,但对相关礼仪并不是很清...

只有阴德才能福泽子孙后代

世间人对财富很追求,但是老子说,金玉满堂,莫之能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