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忏悔之前要先思惟业果的道理

净界法师  2015/05/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忏悔之前要先思惟业果的道理

这个忏悔的方法,什么叫做内资理观,外假坛仪,我们做一个说明,我们看今天的附表,《佛法修学概要》补充讲表,第一个附表,忏悔须知,这以下有三段,第一个,忏悔当然就是心态的准备了,就是惭愧心的准备,惭愧心。

所以我们在忏悔之前,要先思惟业果的道理,我们把它念一遍,请合掌:

一、业果决定: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二、业果不失: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三、增长广大: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人生为善恶,果报还如此。

好,那么在忏悔之前,我们第一个心态准备就是,先培养自己的一种坚固的惭愧心,叫增上惭愧。惭愧心怎么培养呢,从道理上思考,第一个思考业果决定,就是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我们今生的果报,受了过去生业力的主导,那么来生的果报呢,受了今生业力的主导。

所以我们一旦造了罪业,我们未来一定会因为这个罪业,而付出痛苦的果报,一定会的。要这个罪业在一天,它就是一个定时炸弹,它可能临命终表现出来,也可能来生表现出来。所以你造了罪业,你就是有一个业力的种子,在你的内心的深处,这个业力的种子干什么呢,它有一个很特殊的功能,破坏你的快乐,创造你的障碍,它有这种力量,这个已经形成了,第一个。

第二个,业果不失,这种业力,你不处理它,它不会自己消失掉,这个很重要,它不会消失掉了,因为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你用一个染污的因缘,把它创造出来,你没有用一个清净的因缘,把它还灭,它怎么会消失呢,这是第二个。

就是说,它一定生生世世的跟着你了,你不处理它,它是不会自动消失的,这第二个。

第三个更可怕的是增长广大,你拖得越久对你越不利,因为你春天种一颗粟,你秋天就会收万颗的果实。你现在造的是一个点滴的业力,你越早处理,你是越好处理。所以拖得越久,它的势力只有增长广大。

为什么这样子呢,在唯识学说一个道理,因为心力创造业力,业力它也含藏在心力里面,业跑哪里去了,诸位你在造业的时候,是心去攀缘外境造业,造完以后这个身体的动作,是无常的,诸行无常,造完以后那业跑哪里去了,当然跑到你的内心去了。跑到内心去的时候,你有两种情况,第一个,你同意它;第二个,你不同意它。同意就是随喜,第二个,你就是诃责。

诸位你造了业以后,你当时的心态就是同意你才造业的,你就是同意它,你才造业的。所以你没有发出第二个指令的时候,你的心是念念在随喜这个罪业,念念随喜。这就是为什么你造了罪业以后,你白天也在增长,更可怕是晚上睡觉也在增长,因为它有一个等流性了,你没有给它第二个指令,它就跟第一个指令走。

你说,诶!我也没有说同意它,你因为造了业,你就是同意它才造业的,所以你没有忏悔,它就是在不断增长广大了,业力的可怕,就是你造了以后,它没有办法马上表现出来,尤其是福报大的人更可怕,因为福报大的人在造业,他刚开始一点感觉都没有,福报大的人,他那个福报力把他保护住,他福报没有享尽之前,他照样有快乐。所以业力的可怕是,它要经过一个保存阶段,这个最麻烦,等到你知道的时候来不及了。

所以这个古德说,菩萨畏因,众生畏果。一个有智慧的菩萨会事先知道,这个业力还没有得果报之前,就要忏悔,他在因地就要赶快处理掉了,因为他有佛陀的智慧,他会自我反省,愚痴的众生,造罪的时候不知道怕,等到果报现前了才知道怕,来不及了,你怕也来不及了。

所以我们佛弟子得到一个非常好的便宜,就是说我们虽然看不到,但是我们可以用理论来推敲,叫比量。我们合理的推论这个业力,已经进去我们的内心深处了,所以我们要把握第一时间,在它还没有表现出来之前,赶紧忏掉,因为你不忏掉,它就不断的增长广大。

所以拖,对我们是不利的,这个就是三种思考,这个时候我们产生了下定决心,我们勇敢的面对它生起惭愧心,这第一个心态准备。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念佛的利益超过拜忏水陆太多了

【原文】 至于保病荐亡,今人率以诵经拜忏做水陆为事。...

让罪业消失的方法就是「忏悔」

《占察善恶业报经》云:若遭众厄种种衰恼不吉之事,扰...

妄念是业障重的一种表象

人如果业障重,妄念(杂念)就多,平时心浮气躁,不得...

如何克服修行中的障碍

我们凡夫修道,业上没障碍是办不到的,从我们多生以来...

能否「带业往生」,该怎样「带」

如果业障不消除,你一事无成。有的人说带业往生;有的...

破戒人临终时想念佛却念不出

大家要注意!业果已成熟,业报一现前时,就没有办法免...

【推荐】忏悔---再重的罪业也能消除

一位朋友谈他学佛的感受时,说他本以为学佛就是多做善...

忏悔的前提和方法

问: 恳请法师慈悲详解惭愧心和忏悔心以及如何忏悔? ...

【注音版】佛说出家功德经

佛说出家功德经...

右绕佛塔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及...

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

当别人遭受痛苦时不要幸灾乐祸

佛陀在《诸法集要经》中说:若见造非法,生劣心随喜,...

吃素和吃斋有什么不同呢

问: 师父,吃素和吃斋有什么不同呢? 慧广法师答:...

「唯心净土」的正确含义

这个唯心净土,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下。首先在这里往往会...

观世音圣号应何而得名

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这句俗语千百年来的广泛流传,...

【佛教词典】忏制教识罪发露

亦名:识罪发露 行事钞·忏六聚法篇:“识罪发露。至一...

【佛教词典】碱水喻经

(经名)佛说碱水喻经一卷。失译人名。举没于海水人乃...

星云大师《烧头香》

民间的信仰,都流行著「烧头香」的习惯。 每逢新春,...

修行想快速、超近、想超过别人,这一念魔障就来了

一个人从幼儿园小班大班、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

化贪婪为恬淡

贪婪是一种饥渴的心态,它的本质是不安,在心理上患了...

卖斋立毙的故事

有种情况,也是我们这现前一念心,由于我们开始修行转...

星云大师《为教师祈愿文》

慈悲伟大的佛陀! 今天弟子来到您的座前,特别向您报...

佛菩萨是否能帮我们升官发财

升官、发财是每个人都梦寐以求的事情,然而这些都是人...

怡山然禅师《礼佛发愿文》

归命十方调御师,演扬清净微妙法,三乘四果解脱僧,愿...

死亡不可不早为之计虑也

世间最可惨者,莫甚于死,而且举世之人,无一能幸免者...

静中有工夫,动中亦要有工夫

用功人,以为自己的工夫很好,能可以把得住,坐下来身...

慧律法师《修行人的通病》

诸位法师、诸位新戒子:   大家阿弥陀佛!这一次三...

大安法师对萧平实若干种净土著作的辨析

问: 弟子最近在福州寺院看到上海佛学书局出版的《念...

明禅法师忆佛源长老:光看书,那是没用的

我一九八四年出家,就一直跟着佛源老和尚。对他印象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