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对自己和对别人要用不同的标准

2015/11/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对自己和对别人要用不同的标准

己性不可任,当用逆法制之,其道在一“忍”字;

人性不可拂,当用顺法调之,其道在一“恕”字。

人们常说“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这一条讲的就是怎样改变人的不良习性,对自己和对别人要用不同的标准、方法。

“己性不可任”,这里和下面讲的“性”,都是指习性、性情,而不是本性。因为本性是空寂不动的,本来没有所谓“任”和“拂”,当然也不需要什么“调”和“制”了。人的习性多偏于欲望和自我,再加以放任,必定距理智越来越远。所以,对自己的习性不能放任。“当用逆法制之”,“逆法”就是和私欲相反的方法,用来纠正性情中的偏差,应当要用逆境抑制克服。

“其道在一‘忍’字”,其中的原则方法就是一个“忍”字。一切恶业都从私欲而生,提升道德的方法就是克制欲望性情。比如容易发怒的,要常常用逆境磨炼自己的忍耐力;贪心重的,要常常学着布施、放下;贪图安逸的,要常常劳其筋骨;追求欲望享受的,应该常常空乏其身;喜欢热闹的,可以在曲终人散中体验寂寞;性情孤僻的,要学着融入大众,包容别人等等……重要的还是要忍得过,转得快,时时保持心态的平静缓和,才能见到功效。

“人性不可拂”,而对别人的性情不能违背拂逆,包括各人的爱好、习惯,地区的风俗、人情种种。“当用顺法调之”,应当顺应人情事理,让他生欢喜心,再顺势调和开导,对方才容易接受。

“其道在一‘恕’字”,方法就在一个“恕”字:推己及人,我希望别人尊重自己,自己就要尊重他人;我希望别人关心自己,自己就要先关心他人;我希望别人包容自己,自己也要包容他人。人心和顺,万事和顺,达到人群的和顺敦睦,而后调和驾御,顺理成章,自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化效果。

佛法说:“顺逆皆方便”。逆法是为了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把自己打造到纯净纯善;顺法为令大众欢喜,团体和谐。无论顺逆,都是为了引导人向善而已,偏离这个宗旨,则顺逆都不是善法了。

辑自《格言别录白话赏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星云大师独白:有苦不能说 我就这样忍了一辈子

一九八五年,我从佛光山住持之位退居下来,将寺务交给...

嗔是在你心中活动,伤害的正是你自己

当然这是一个有相的观察,或者我们也可以根据无相的观...

星云大师《四种忍》

人间最大的力量不是枪炮、子弹,不是拳头、武力,人间...

圣严法师:缺少忍的工夫

有些修道的人,贪念不多,而且非常精进用功。但是,如...

浅谈忍辱

每一个佛教徒都知道忍辱是菩萨修行六波罗密多即六度万...

把别人的不好拿来烦恼,那是自己的愚痴

修行就是在修我们这忍耐性,修这种种逆境,凡事要能忍...

宽容可以消弭仇恨

古代有个故事:一个买布的人和卖布的人吵架,说:三八...

学会控制自己的脾气

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人愤怒的那一个瞬间,智商是...

【注音版】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

【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晚课蒙山施食仪...

【注音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夫妻间该如何相处

男女的地位是平等的:女子绝对不是男子的寄生虫;男子...

真正的大福德资粮是靠继承得来的

净土法门是大乘终极之门,确实大乘小乘不可同日而语。...

来时一丝不挂,去时一缕青烟

【来时一丝不挂,去时一缕青烟,人生其实就那么简单】...

信佛后吃素,家人反对怎么办

问: 信佛以后吃长素,家人反对怎么办? 成刚法师答:...

【佛教词典】实报寂光

(界名)实报无障碍土与常寂光土之二。台家所立四土之...

【佛教词典】孤调

(术语)小乘之证果。不调度他,独调度己,而解脱生死...

往生西方全凭信愿持名不失正念

深达胜义,万勿生疑 众生对净土法门,所以不能生信者,...

好好地念佛,世间的福报也在里面

问: 弟子一心想念佛求生净土,但世间缘分未尽,且为...

石头和尚的十味妙药

云南昆明华亭寺内,存有一奇特药方,它是唐朝无际石头...

应怎样对治瘟疫和流行病

1、瘟疫和流行病乃共恶业感召 瘟疫和流行病,乃是众生...

平常的时候,就要训练心不颠倒

问: 净土法门主张这一生念佛求生西方净土最稳当可靠,...

先把这两根摄住,其他四根就不摄自摄

六根中,最难摄的有二根,即意根与耳根。意根容易胡思...

欢喜心听佛法和赚大钱,哪一样比较殊胜

佛陀的姨妈为佛陀做了一件金缕衣,佛陀却要姨妈拿这件...

我们执着的只是心中的假相

佛陀把五阴的相貌讲出来,让我们提高警觉。五阴的真实...

你知道吞不下那口气的后果吗

谁是你最大的敌人?如何解脱? 无事烦恼是你最大的敌人...

天台三止三观

止观定义 止者梵语奢摩他,观者梵语毗钵舍那。此奢摩他...

心住在外境,生命就产生了三种障碍

佛教的因缘观,当它从一种理论的思想转化成一种实际的...

十件事会吓跑快乐之神

快乐之神为什么总是擦身而过?因为有十件事会吓跑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