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我们执着的只是心中的假相

净界法师  2014/08/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我们执着的只是心中的假相

佛陀把五阴的相貌讲出来,让我们提高警觉。五阴的真实相是什么?你清楚了,你就不容易被五阴的魔境所转。

真本无阴

【佛告阿难:精真妙明,本觉圆净,非留死生及诸尘垢,乃至虚空,皆因妄想之所生起。斯元本觉妙明真精,妄以发生诸器世间,如演若多迷头认影。】

迷执故有

【妄元无因,于妄想中立因缘性,迷因缘者,称为自然,彼虚空性犹实幻生,因缘自然,皆是众生妄心计度。阿难!知妄所起,说妄因缘,若妄元无,说妄因缘,元无所有,何况不知,推自然者?】

首先真本无阴─真实的心性本来是没有这个五阴的假相。在我们一念的精真妙明,精纯而不夹杂,真实而不虚妄的微妙光明心性当中,是本来清净、本来圆满的;它本来就没有三界的生死果报,也本来没有烦恼的尘垢,乃至于无相的虚空,也是一念的无明妄想所生起的。所以在我们本觉妙明的、真精的心性当中,主要是因为一念的爱取妄想,而创造了种种的世界的差别,这种情况犹如演若达多迷头认影。

这是一个公案,我们说明一下:什么叫演若达多?佛在世的时候,在室罗筏城,有一个人叫做演若达多,这个人早上起床的时候,还没有很清醒…就半迷半睡的状态,他去照镜子;那么他本身没有很清醒,镜子又模模糊糊的,所以他照镜子时,突然间…诶!怎么只看到我的身体,没看到头呢?没有见到头啦!他就以为他的头失掉了,到处去找头…这时候有一个善知识过去啪——把他头打一下;诶!醒过来,原来头还在。

佛陀用这个故事是比喻什么呢?就是:这个人─他只相信镜子的影像,他不相信他自己的头;他自己头在,但是他不敢承认,他看到镜子上没有头,他宁可相信镜子的影像,他也不相信他真实的头在。

我们凡夫,我们这一念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我们只相信─我们心中的影像,我们不相信我们内心─清净的本质。没有一个人去肯定、去回光返照,那个能念的心,它的本来面目是清净的,我们在乎的是─心中出现的那个假相;这个就是演若达多迷头—迷失了真实的头,我们只承认镜子的影像。

佛陀这个譬喻,譬喻的很好!我们由于过去的业力,创造了五阴身心这个假相,我们只承认这个镜子中的假相,至于这个假相背后那个镜子─那个能念的心、清净的心,我们却不敢承认。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要得无生法忍后,才能够无分别

第四个是无分别故。这个无分别怎么讲呢?我们上一次说...

把烦恼写在沙滩上

一个中年人,年轻时追求的家庭事业都有了基础,但是却...

眼前万物生生不已,皆凡夫之所妄计,实无所生

佛说一切法从因缘生者,缘生无性,正示生无所生也。 人...

为何念佛人临终时,仍执著自己身体

问: 一些临命终的人,不论是在家居士,或是出家师父...

观海听涛,返闻闻自性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 今天一早上呢,我们来到了这个,...

觉悟的三个层次

觉悟既然是一个根本问题,就要知道觉悟的层次和内容是...

为什么古来有些祖师能把腿一盘,要走就走要来就来

我们修行的人,首要目的是了生脱死。那么何谓生死?生...

形式

到钟表店去买表,看了半天感觉所有的表形式都很普通,...

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

地藏菩萨本愿经

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

【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普门品(日诵式版本)...

新春祈福要念哪些经咒才好

一、新春祈福:佛号咒语 1、十法界万咒之王:南无阿弥...

中国十大名寺佛教文化

一、灵隐寺 去过杭州的人都知道,杭州有座灵隐寺,是古...

逃避并不能解决痛苦

防护并非意指不看、不听、不闻、不尝、不触或不想任何...

为何用女性母亲的形象,来表达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的形象在唐朝之前,甚至在唐朝的时候,观世...

【佛教词典】离想

【离想】 p1424 发智论一卷十九页云:云何离想?答:爱...

【佛教词典】调达

(人名)涅槃经三十三曰:调婆达多。观无量寿经曰:调...

捐助会加重患者的业障吗

问: 阿弥陀佛!法师慈悲!近来遇到朋友圈发来的各种重...

放下的感觉真好

有一个师父跟一个徒弟,在路上走,刚好有一棵大树倒下...

【推荐】为什么一个人会有造业的倾向

由此遍计,能遍计度。 由于整个遍计执的名言、相貌、执...

佛教的生死轮回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轮回现象在到处诠释。例如风起云...

从外道场转移到内道场

智者大师勉励我们所有的大乘修学者,我们应该从缘修提...

为什么要修净业三福

【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

学佛者应从恭敬三宝开始

学佛者当从恭敬之中求,尤其是对出家师父。为说明此事...

【推荐】带业往生是带什么业

净土法门的特点就是带业往生。离开了这个本质特点,那...

禅修时的内省观照

禅修不是为了追求什么事物,而是去发觉我们个性和行为...

众经之王《华严经》的不思议功德

如果我们跟全圆的华严经比较就会发现无量寿经也全体具...

不修空性智慧,就很难断除对三界的攀缘

【不具通达实际慧,虽修出离善菩提。不能断除有根故,...

梦参老和尚在香港西方寺三坛大戒开示

2009年春(4月20日),梦参老和尚结束台湾弘法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