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站在本来就没有业障的角度来忏悔业障

净界法师  2015/12/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站在本来就没有业障的角度来忏悔业障

安住真如

这一点最重要了!修行人先求安住,才有资格谈调伏的问题:

真妄不二

【阿难!汝犹未明一切浮尘诸幻化相,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幻妄称相,其性真为妙觉明体。】

观相元妄

【如是乃至五阴、六入,从十二处至十八界,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

观性元真

【殊不能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

首先做一个总说,我们的生命有两个部份:

第一个:虚妄的假相:这些浮尘诸幻妄相,是过去业力所变现的一个身心世界,可能是一个男人的身心世界,也可能是一个女人的身心世界,这是一个虚妄的假相。

第二个:真实的功德:正是我们众生本具、诸佛所证的现前一念心性,它的体性是真实的。但是随业力熏习,所变现的五阴是一个假相。

什么是假相呢?只要是因缘和合而生的,因缘别离而灭的。这就是暂时的假相,这个因缘主要是指善、恶的业力。在这个假相当中,我们要永远记住一个重要的观念:虚妄的假相,是不离开真实的。你要去哪里找真实的呢?就在这个虚妄的假相当中,你就能够找到真实——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

众生的一念心性,他本来就没有这个假相,这就是我们的安住处。

前面讲过:修行人,大家都在拜忏、都在持咒,但是每一个人进步的速度是不一样的。佛陀《法华经》以一佛乘分别说三——说:你从台中到台北,有些人骑脚踏车,可不可以到?当然是可以到;有些人是开车、有些人是坐高铁,哪一个速度快?当然高铁快。谁要能够掌握一个乘─修行的方法,你就能够掌握修行的速度。

的确,修行法门是有差别的,法门要是没有差别,智者大师就不用判教:顿、渐、秘密、不定。

一个人要进步,你的思考模式是很重要的…理观。你要站在一个本来没有烦恼的角度,来对治烦恼;你要站在一个本来就没有业障的角度,来忏悔业障;你临命终的时候,你要站在一个本来就没有生死的角度,来了生死。你这个思考模式能够建立起来,你返妄归真的速度非常得快!如果你执着烦恼是真实的,那就糟了!那就有得对治了。

所以我们常说:一个人不要老是觉得自己业障深重!你老是觉得自己业障深重,到最后你果然业障深重,真的是这样!是你自己要住在那个业障深重。

这段文很重要,诸位你要常常把它读一读:

【殊不能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

这一句话非常重要,从本来无一物的角度,来建立你的断恶、修善、度众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礼拜《梁皇宝忏》的意义与功德

相信大家都知道,《梁皇宝忏》的缘起,这个忏本是南朝...

念佛受病,实是无量劫业力所现

原文: 书中言念佛急进、中气虚极,此汝不善用心所致。...

【推荐】小乘跟大乘的空观有什么不同

当我们从业果的思想,再进一步就是空性的道理。这个问...

受持五戒,它有两层含义

我们前面讲义大科,讲到五戒的法门。受持五戒,它有两...

身患恶疮见佛陀,阿阇世王惭悔得救

提婆达多灭亡以后,阿阇世王并不因他的灭亡而悲哀,反...

眼前万物生生不已,皆凡夫之所妄计,实无所生

佛说一切法从因缘生者,缘生无性,正示生无所生也。 人...

业的四种对治力

如果我们造下定、不定业,是否只能被动地感受果报呢?...

这辈子要修一次忏法

我们看智者大师。天台宗要修止观之前,一定有一个道前...

【注音版】雨宝陀罗尼

雨宝陀罗尼...

梵网经菩萨戒本

【依东林寺版本】 (举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

佛说四十二章经

昔汉孝明皇帝夜梦见神人,身体有金色,项有日光,飞在...

【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

失眠的食疗法

失眠的人,睡不着觉是个好麻烦的事情。失眠往往是有几...

天眼通宿命通,真有这回事吗

问: 师父,我遇到一个疑团,大家一些学佛的去往生,...

《金刚经》精华的40句

1.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南怀...

每天问自己的十个问题

如果你想走出常规,放松心情,以积极的心态开始每一天...

【佛教词典】甘露饭

(人名)梵名阿弥都檀那Am?todana,释种师子颊王之子,...

【佛教词典】离垢眼

(术语)离烦恼垢染之清净法眼也。以可见得圣道故。维...

虔诚读诵《法华经》的不可思议感应

《法华经》全称《妙法莲华经》,因经中宣讲法义至高无...

别让理想毁了人生

这是一片广袤的田野,土地肥沃,水草丰美。为了灌溉庄...

天下最大恶行就是杀生

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

佛陀为何要拒绝姨妈供养的金缕衣

如果是长辈送给你的东西,你可以拒绝吗?佛陀为什么要...

天乘四种禅定之初禅

定境的浅深,有四种差别。所以古人说:禅中无欲,欲中...

病人断气后的注意事项

病人断气后,神识(俗称灵魂)尚未离去,弥留之际,仍...

圣严法师《什么是佛法?》

佛法就是解脱法。但是有很多层次,有浅、有深、有更深...

净土这个法门最直捷、圆顿

佛陀施设教法,我们可以分成实法跟权法,好比我们今天...

在承受中锻炼和改变自己

生命中总有着太多太多的羁绊,无法抗拒,唯有学会承受...

鬼道众生是怎么来的

己二、示恶鬼趣 今天讲到七趣当中的第二趣。鬼是怯懦怖...

「死期败烈」是净土行者的甚深法宝

我们在学习印祖文钞的时候,遇到一个词死期败烈。 在《...

佛教徒是不甘于受命运拨弄的人

何谓佛教徒呢?佛教徒的真义应是:不甘于受命运拨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