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菩萨四十六轻戒之来求法不施予

仁清法师  2016/09/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菩萨四十六轻戒之来求法不施予

《集颂》:“1、他来求法怀嫌恨,恚恼嫉妒不施法。

2、或作变易染违犯,怠情不施犯非染。

3、身病或法未通利,方便调伏无违犯。

4、伺求过短无诚心,以恶威仪无羞愧。

钝根根性未成熟,于广教法难持受。

或生违缘诸怖畏,不起信解生邪见。

增长邪执绝听受,多生非福致衰恼。

得法在手妄传布,如是不说皆无犯。”

此条是关于法施的,前提是自己要有能力提供法施。

1、对于他人来请教法理、修行方法、仪轨或求经书论典等,若怀有“嫌弃”、“瞋恨”、“恚恼”、“嫉妒”等心而“不施予”,或作“答非所问”、“非正法理”的“颠倒错误”的“变易”相似答案,皆为“染犯”。

2、若因“懈怠”、“懒惰”等而不施者,则是“犯而非染”。

3、若是因自身生病不能“堪为”,或自己的修学不够,“法未通利”,或为调伏对方的傲慢等心,或为方便示现“佛法珍贵、难遇难求”等而不施予者,不犯此戒。

4、如果求法者怀着“不诚不敬”的心,来故意“吹毛求疵”、“伺求”“过失或缺点”的;或没怀“羞愧”心而显现的“粗恶威仪”的;或是钝根根性,听受 “深广教法”的根基未成熟,难以受持所听所闻的;或听受后会生起违愿的;或听受后会生“怖畏”的;或听受后不但不生信解反生邪见的;或听受后会增长邪执从而“断绝”“听受”佛教其他经法的因缘的;或听受后生起“邪见邪行”而造“非福(恶)”之业,于现世“损坏”福报,于来时得“恼害”之恶报的;或“得法在手”后,为“名闻利养”、“增益傲慢”而“虚妄传布”的。对以上几种来“求法”者,“不施予”“不犯”此戒。

关于会生“怖畏”,是指难以接受所听、所闻、所证。《华严经》和《天台四教仪》认为:大乘菩萨道的五道十地,指“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学道”。在见道位(初地菩萨)前的加行道位时,又分为:暖位、顶位、忍位、世第一法位。当行者修行到了“忍位”时,对于佛教所讲的空性,才会在“概念心的理解上”有了能接受的相对真实的正确了解和“堪忍”,因为了解空性就会摧毁一个人无始劫来对“万法”的“颠倒”认知。有一次,当宗大师讲解空性时,在座的一位弟子突然紧紧抓住自己的衣服,显得非常惊恐,似乎长期以来的“我”等什么也没有了。宗大师观察后说:不必惊慌,你已经真正了解空性了……释迦佛在二转法轮时才讲甚深空性,正是因为在初转法轮时听众根基不够的缘故。

昔时,提婆达多曾向佛陀和阿难求学神通,都没被应许,因为佛陀和阿难知道他学了神通后,会造更大的恶业,现世衰损福报,来世堕落地狱……

以上若是违犯,就会障碍“摄善法戒”的“布施度”功德的圆满。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仁清法师文章列表

悭贪的小鸟

佛经中有一段故事──在某个城市郊区,有一片种满枇杷...

知器施教的舍利弗尊者

目犍连尊者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被誉为神通第一。尊者...

以心灯来照亮一切迷茫的人

佛教的典籍中有一个故事。持世菩萨有一天在静坐时,有...

戒法的功能

《业疏》云: 戒是警意之缘也。以凡夫无始随妄兴业,动...

持戒念佛,本是一门,净戒为因,净土为果

《华严经》云:戒是无上菩提本,应当具足持净戒。若能...

佛的不思议德相

【所谓无量功德之相。常无断绝。随众生根。自然相应。...

康僧会大师:诚感舍利,传法东吴

康僧会(?-280年)祖籍康居,世居天堂师,随其父经商移...

受果报的时候,会因造业的人多而减轻吗

问:在琉璃王灭释迦族的时候,世尊的头痛了三天。这是...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大慈大悲悯(mǐn)众生,大喜大舍...

阿弥陀经要解

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然...

佛说八大人觉经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第一觉悟...

【注音版】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断烦恼的时候,不能错损菩提

修行要靠见闻觉知,你要靠见去缘佛像,要靠闻的功能去...

转粗重为轻安

三善十一者:言轻安者,远离粗重,调畅身心,堪任为性...

修行必须要有一颗恒心

释迦世尊在世时,有一位有钱的长者,听闻佛法之后,感...

没学佛的人生是没办法规划的,因为做不了主

一个生死凡夫为什么加罪障呢?因为我们的生命当中,每...

【佛教词典】那利迦聚落

那利迦,梵名 Nādakantha,巴利名 ādika 或 ātika。...

【佛教词典】清凉三昧

(术语)断一切憎爱之念使为清凉之三昧也。大集经十四...

净宗十一祖-省庵大师

1.生平 省庵大师(公元16861734年),讳实贤,字思齐,江...

80后工科博士的自白:我为什么选择念佛法门

末学于1986年12月生于河南的一个小乡村,2013年工科博...

几位古大德的大悲咒感应

广恩禅师: 闭门绝食,念诵大悲咒。时值隆冬酷寒,霍...

死亡犹如搬家

死亡像什么呢?等于我们搬家一样。我们这一生搬家搬得...

有一个让我们心碎的问题

有一个让我们心碎的问题,就是,这一生,无论你过得得...

佛教念珠的实用性

佛教念珠有一百八颗、五十四颗、四十二颗或二十一颗数...

在家居士该不该花精力追求升职加薪

问: 在家居士该不该花一些精力追求升职加薪,以及更...

27件会让自己开心的事

引导语: 人们看惯了日升月落,春秋代序;习惯了一年...

不能至心就不能往生吗

问: 《无量寿经》十八愿说的至心信乐,标准是什么?不...

勿在虚假的物质生活中打转

佛法说人身难得,既然得了人身,却不了解因果、心性的...

三际穷之,了不可得

以下把修空观的相貌再别释: 行者于初坐禅时,随心所念...

对水泡很执着,结果失去了整个大海

若见闻知,性圆周遍,本不动摇,当知无边不动虚空,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