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圣严法师《利人便是利己》

圣严法师  2010/11/1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一个学佛的人,如果常常想到自己的利益,一定是烦恼重重。如果事事都为自己的利益打算,做任何事都只想到对自己有什么好处,一定是烦恼很多、非常自私的人;对一个非常自私的人,要他没有烦恼是很难的。

我们一定要把心量放大、放宽,个人是极其渺小的,因为我们生存的环境与我们的关系密切,从时间上说,跟漫长的历史相关,跟整个世界,乃至无尽的宇宙、所有的一切人、一切众生都息息相关。例如中东发生战争,伊拉克入侵、占领科威特,看起来不过是小小的一个地方发生了战争,但是整个世界都受到影响。

因此,若从宇宙看个人,便无法自大,若从个人看宇宙,便不能不负责任。我曾听到有人说:「我这样微小的一个人,在天地间看起来像芝麻般大,做好做坏,无关紧要。」像这种念头是不可以有的。

佛经里记载著一个故事:有一座山林失火了,火势蔓延整座山,这时候有一只鸟,很慈悲地想着:「经过这一场大火的延烧,山上所有的动物、众生都会被烧死,实在很可怜!」因此 它想去救火,它飞到大海里把身上的羽毛打湿,沾著水再飞回山林,把水抖下去救火。用羽毛沾水救山林的大火,比起「杯水车薪」,还要无济于事。可是它化不可能为可能,它一次次地飞,终于感动了帝释天。

天神说:「这只鸟真伟大!有这么大的慈悲心!这些众生本来都将死的,但是如果我们不救火,这只鸟最后一定会死掉,为了要救这只鸟,山林的火一定要熄掉。」

结果,雷声大作,浓云密布,大雨倾盆而下,森林的大火一下子就被浇熄了。天神救了这只鸟,这只鸟也救了整片山林。这只鸟就是释迦牟尼佛在过去世中行菩萨道时的一个阶段,是释迦牟尼佛的本生故事。他很慈悲,一心为救众生,所以最后能够完成佛果。

我们学佛的人应该要有这种信心,要尽其可能地做利他的事,要一点、半点地做好事,力量大就多做,力量小就少做,不要以为人微言轻,或抱持与其少做不如不做的念头,好事就是好事,不应有大小之分。点点滴滴地做,就会做出大事来。而且别忘了,一个人做好事,还能影响他人做好事,当下没有,未来一定会有。

有钱有力的人当然可以像天神一样,下一场倾盆大雨去救整座山的火,没钱少力的人也可以学那只鸟救整座山。山上的众生尚未成佛,那只鸟却最先成佛;释迦牟尼佛没有想到自己的问题,只是想到如何去帮助众生?如何使众生脱离苦海?所以释迦牟尼佛成佛了。因此利人就是利己,利了人才能真正可靠的利己,二者是息息相关的。

当你把家里的人照顾好、安顿好之后,每一次回家,还有人会跟你吵架吗?家和万事兴,自己也得到幸福,这不等于是利己吗?如果你是个自私鬼,把家里儿女的零用钱拿去买酒喝、太太的买菜钱拿去赌博,回家时,家里的人会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你呢?所以若想真正利己,最好先利人。利人一定更能够利己,这是颠扑不破的道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般般不如意,正好降伏其心

会得了,一切处都是道,会不了的,就被时光境界转,这...

把修行融入到居家生活中

一、起床 作为佛教的居士,我们应该怎么起床呢?起床的...

修行要先建立这三种心态

从《楞严经》的角度来说,我们每个人在无量的生死当中...

慧律法师:什么事都加上一个【无】字

教你一个大智慧,一个无上的法门,一个字,你什么事都...

佛子行三十七颂

谁见诸法无来去, 唯一勤行利众生, 殊胜师及观自在,...

毁灭福禄的六个日常行为

1 杀生 杀生在一切行为中第一等折福份。买肉吃尚造作...

在家居士除了念佛,是否还需要阅读经典

问: 年轻的在家居士,除了念佛号,是否应该多阅读经典...

学佛人既要修福也要修慧

佛陀住世时,经常开示弟子修行要福慧双修,才可有成就...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

【注音版】大方广佛华严经(81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

饿鬼报应经

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

【注音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圣严法师《如何管理好情绪》

问:从医学和心理学来看情绪,它是自然反应,那么佛法...

圣严法师《使得十二时》

有一僧问赵州从谂禅师:十二时中如何用心?赵州说:汝...

如何成长自我的智慧与慈悲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成长自我的智慧与慈悲?当从惭愧、忏...

谨慎处理家庭暴力事件

如果家中有暴力事件,先要分析原因,作为预防暴力事件...

【佛教词典】不安稳业

“安稳业”之对称。指不善业。此业为受苦报之因,故有...

【佛教词典】能学少分

邬波索迦。归佛法僧。发诚言已。能离杀盗。不离余三。...

让微笑常在

一直以来,微笑被人誉为忘忧之草,解花之语。踏遍红尘...

为什么有些学佛人越学越不顺

问: 为什么同样都是在学佛,有的人越学越不顺心,有...

把不妄语作为口业的最高准绳

口业,我们第一句话是病从口入,吃很多肉,吃很多不应...

一直打妄想还说什么五蕴皆空

不要打妄想,看好自己的话头,不知道又跑到哪里去了。...

【推荐】站在本来没有业障的角度来忏悔

问: 在忏悔时,我们对罪业是诃责的,但是要同时观察罪...

吾道一以贯之

一般慈善家在做善业的时候,第一个他没有我空、法空的...

学佛必须以戒律为基础

戒律是佛教徒的行为规范。戒是防非,也就是禁止作恶的...

有欲便有苦,无欲则无苦

当知吾人,本有妙明真心,本是清清净净、光光明明,如...

如何将中道之理运用于实际修行中

十番显见的道理,就是在说明我们一个菩萨在行菩萨道的...

出家人不能和俗人一样,光为这三个字忙

世界上人由少至老,都离不了衣、食、住三个字,这三个...

圣严法师:远离两面人

所谓的两面人,就是在别人面前是一种样子,在背后又是...

印光大师《信愿念佛百问》

念佛时心多散乱,或说是年龄关系,如年老心散,不能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