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为什么他念几句佛号就往生了

净界法师  2016/11/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为什么他念几句佛号就往生了

我们说了这么多道理,就是要你做这件事情:请你把愿力的成分提升,请你把业力的部分降低,因为你两种力量都有。我们不敢说完全没有业力,但是你要带业往生,起码你要保证你的愿力,向上的愿力是超过于向下的业力,否则你没办法往生了,因为你的心理素质太差了。

那么这个业力是怎么来的呢?事出必有因。为什么我的心有这么强的业力呢?为什么他念几句佛号就往生了,我念了半天没往生呢?因为你攀缘心重,因为你把外因缘看得太重要。一个人很重视生命的结果,你的业力就很重。你把今生的结果看得太重要,你的人生观是来享受的,你把这个感受看得太重要了,感受就容易刺激到攀缘心,攀缘心就会创造很多很多的业力。这就是为什么你的内心有这么重的生死业力,因为你放不下今生的水果。可能你福报太大,但是你不要因为今生的福报,障碍到你的来生,你划不来的。因为今生只是一个水泡,一个暂时的因缘,不要因为今生而障碍到你的未来,今生只是个过程。所以当你觉得你的心攀缘很重,你就要收一收了。

怎么收呢?你一定要有愿望。一个人没有愿力,你很难抗拒业力。人要有目标,要有理想。这个目标不能是今生,只能把目标设到来生。所有在今生能够实践的东西,在佛法里面都不承认这个叫做愿力,都不算。你说我几岁要干什么、干什么,这个都不叫愿力。真实的愿力要出世间的,跟世间不能沾上关系的。比方说求生净土,比方说成就佛道,这个才叫愿力。所以你必须要把内心愿力的比例提升,把业力降低。这是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

因地发心要正。我们先不管你做得到做不到。如果你连这一点都做不到,你就不可能往生了。你充满了生死业力,你怎么往生?你因地是这样子,结果就已经出来了,你那个答案都出来了,佛教不能违背因果观。

所有往生的人,可能他念佛的数目不一样。有些人念了三年往生,有些人念了一年往生,有些人只念了三天,有些人临终的时候往生,佛号的时间都不一样。但是往生的人一定有个共同点:他放弃了今生的因缘,他把生命放到来生去。所以临终的开示最重要的就是让他放下今生,把心放到来生去,这个是唯一可能往生的。临终最怕回头看,说实在话,人生不堪回首,临终你只要回头一看,你就走不了。所以这癌症病患,你要开示很简单,就是叫他把目标放到来生就对了。你不要说:“唉呀,不行啦,我今生还有很多事要做,那就完了。”因为你讲这句话,表示你的生命充满了业力。所以到底你是一个生死业障凡夫,还是一个依止愿力的菩萨,就在一念之间而已。这个作为因地发心很重要。

我们先不谈修行,至少建立一个正确的概念,到底你觉得内心的愿力比较重要,还是外在的世界比较重要?因为你这个选择一错,就完了!你的因地是虚妄的。《楞严经》说了,你用沙煮不出饭。你用攀缘心为根本来念佛,所有的佛号都是夹杂并充满了生死的业力。不是阿弥陀佛没办法救你,是你根本不想上来,是你没有准备好,阿弥陀佛早就准备好了。所以这个顺从本愿就是说,虽然我们做不到,起码我们的频率、我们的磁场跟诸佛是在同一条道上,以佛心为己心,以佛志为己志。净土宗没有说要你赶上佛陀,它要你顺从,起码你活在愿力,而不是活在业力,这是基本功。

其实人生你花很多时间去攀缘,到最后临终时你会很后悔,因为你得到的东西全部消失掉,白忙一场。你现在不收心,你临终一定后悔,因为你的心放得这么广,临终的时候那个龙卷风、生死业风在破坏的时候你会很痛苦。你花那么多时间去经营的东西在临终消失的时候,你会受不了。所以你早一点收心,你临终也不容易痛苦。因为你迟早得收,不要等临命终再来收,你也收不回来。

在我们刚开始的地方,第一个因地发心,《楞严经》讲到成就善根就是你现在只有两种选择:你要把精神放在追求外因缘——生命的结果,还是把精神放在内因缘,成就你心中的心地法门、愿力,你只有两种选择。这个选择会影响你最后的结果:一个是生死业障凡夫,叫做业障深重;一个是依止愿力的菩萨,叫做功德庄严。这第一个根本,我们叫真正发心。所以第一个你选错了,后面就完了。我们说了这么多道理,就是要你做这件事情:请你把愿力的成分提升,请你把业力的部分降低,因为你两种力量都有。我们不敢说完全没有业力,但是你要带业往生,起码你要保证你的愿力,向上的愿力是超过于向下的业力,否则你没办法往生了,因为你的心理素质太差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念佛即是涅槃门

《心经》里就是讲涅槃三世诸佛的。怎么叫涅槃?涅槃就...

念佛时见到瑞相怎么办

凡念佛人,但宜至诚恳切,一心正念。绝不妄想见佛见境...

怎样去圆满落实菩提心

发了求于诸佛一乘无上菩提道之心,怎样去圆满,去落实...

念佛放光是何种境界

念佛发光,乃属魔境。勿以为是,久则自息。当教彼一心...

没有断除淫欲,能往生极乐世界吗

问:如今想决定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不知道修什么行,种...

劫难之中当如何来修持

原文: 今之时,是何时也。南北相攻,中外相敌。三四年...

初发心菩萨应先求生净土

初发心的菩萨,大菩提心虽然发起来了,但是他还是业力...

净土问题回答

1、请问法师可以呼吸念佛吗? 答:当然,你念佛的时候...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

这辈子请为自己而活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活给别人看,也在盯着别人怎么活。...

不杀生的内涵

很多人对杀生的内涵不能正确理解,或是认为,牛马猪羊...

学佛不是不顾家庭,而是让人看破

在学佛的过程中,绝对不可以单顾自己不顾家庭,那是不...

净界法师:佛遗教经

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第五讲 第六讲 第七讲 第...

【佛教词典】六度果报

行六度所感之果报。六度,指布施、持戒、忍辱、精进、...

【佛教词典】虚妄分别生起相

【虚妄分别生起相】 p1169 辩中边论上卷四页云:今次当...

不承认自己是佛祖

南阳慧忠国师感念侍者为他服务了三十年,想有所报答他...

谣言止于智者

战国时候,各国之间争战不停,国与国之间也常订定各种...

尊重生命的佛教素食观

俗谚云∶民以食为天。中国人向来最讲究吃的艺术,有人...

让你的生死业缘干干净净

一个清净的比丘跟发了菩提心的菩萨,在乡间的小路走的...

供僧功德殊胜,能长养一切善法功德

《盂兰盆经》 云:若能以饭食、卧具、 医药,供养十方...

大迦叶-头陀第一

树下生伟人 假若有人从两千五百年前到现在肉体还活在...

为什么要到寺院呢?有这三个原因

事钞云:凡入寺之行,与俗人作入道之缘。建立寺者,开...

圣严法师:不除妄想不求真

六祖大师的弟子永嘉大师,在〈证道歌〉中一开始就这么...

五种慷慨布施,能得大福报

昔日,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有一天世尊...

忆念弥陀慈父

在很小的时候,我喜欢观看电视上播放的《济公传奇》,...

凡夫自作多情,把它弄假成真

从我们一念心性来看人生,人生没有开始,就是无生。为...

自利利他是圆满成功的人生

安住正念修自我,明续初心利群生 安住正念修自我,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