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人生有些苦连我们自己都意识不到

宗性法师  2017/03/0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人生有些苦连我们自己都意识不到

有的人说我一辈子感到很快乐,我没感到痛苦。其实,人的痛苦是太多太多,有些苦甚至我们自己都意识不到。佛法告诉我们观受是苦,苦包括苦苦、坏苦、行苦、生老病死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怨憎会苦、五蕴炽盛苦等。

生苦。我们生下来就是苦,我们都不记得生下来的样子,回去问问妈妈就知道了。小孩生下来都会哭,你要不哭你是圣人,听说圣人生下来是不哭的,凡夫生下来都要哭。为什么?因为在母胎之内体温是恒温的,那个温度比空调可能还要舒服,从母胎内出来以后,外界温度跟在体内的温度形成反差,冷风刮着小孩很嫩的肌肉是特别疼的。所以,小孩生下来第一个反应就是“哭啊,哭啊,”这就是在喊苦。

老苦。人老了更是痛苦,每个人都会变老,不可逆转。人老了,头发会白,脸上会有皱纹,牙齿会掉,耳朵会聋,腿子会迈不动,眼睛会花等等,还要受有些年轻人的指责“这个老不死的!”这都是很痛苦的。

病苦。谁都会生病,吃药打针就不必说,哪儿不行了还要给割一刀,人一旦生病的时候,身心都非常地痛苦,小病有小病的痛苦,大病有大病的痛苦,现在癌症等疑难病还特别多,自己都觉得没希望。

死苦。一般人体会不到,这个苦最难讲,人在弥留之际的时候,面临着四大分离、瓦解,那个痛苦是非常剧烈的。虽然我们都没有死的经验,但我们如果经常到病房里看那些人怎么死,就能够精进修行,就能够珍惜人生了。过去中国的传统是人死了以后弄到山里去一埋,现在人死了以后则马上把他弄到冰柜里去冻起来,那不是八寒地狱是什么?把他放到炉子里去烧,那不是八热地狱是什么?所以,生老病死非常痛苦。

爱别离苦。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望眼欲穿,望穿秋水,当你最想见的人见不到的时候,你就会坐也不是、站也不是、躺也不是,天天对着天上数星星数月亮,是非常惆怅痛苦的。

求不得苦。你想得到的东西得不到,也很痛苦,想升官升不上,一辈子当职员你觉得苦得不行,想得到很多的钱财、东西得不到,想得到满意的人得不到,你都会感到痛苦。

怨憎会苦。彼此之间互相抱怨,你怨天尤人,怨人家,气得咬牙切齿,非常痛苦;仇人相见格外眼红,咬咬牙、握着拳头跺跺脚,看我怎么收拾你,这个态度使身心都受到摧残。

五蕴炽盛苦。五蕴是我们这个身体的代名词,这个身体是产生一切痛苦的根源,这也是苦。

这么多苦充满了五蕴世间,伴随着我们整个人生的历程。人的生命就像一辆列车,从起点出发后,路上有时会有好的风光,有时会经历痛苦。但是,当这辆列车开向终点的时候,当你的生命要结束的时候,当你要下车的时候,你是微笑挥挥手下车呢,还是一下车之后就迷失了方向?所以,我们要深思、要考虑。

坏苦。相对苦来说,应有快乐,但佛教认为这快乐也不是真正的快乐,这个快乐是短暂的,叫“坏苦”,俗话说“乐极生悲”,这个快乐结束了,随之而来的又会是痛苦。

我们可以去体会一下,当你经常沉浸和面临着一种高兴的状态的时候,自己的心态会感觉特别好,当心态低落以后,就会用原来的高兴心态做为标准,马上就觉得非常之痛苦。有些明星,听惯了掌声,习惯了鲜花,可是一旦没有这些,让他做平民百姓过普通人的生活,他会过不习惯,会非常痛苦。

佛法里讲快乐也是痛苦,有人说快乐就是快乐,快乐怎么是痛苦,因为快乐是痛苦的根源,快乐是痛苦的一个参照物,有了快乐的心态,一旦失去而没有的时候,内心的痛苦就随之产生了。我们不要跟着感觉走,有时候的感觉是非常危险的,感受常常是靠不住的、是虚幻的,否则,我们会走近悬崖、走进深渊的。

既然一切是苦,我们就要放弃纵欲主义,但有人说人间很快乐,五欲之乐非常好,于是为纵欲主义找了许多借口,放纵自己。我们有些佛教徒,学了一点佛法以后,就把佛法当做挡箭牌,说好好修行就要一切随缘,其实随缘要有一个前提是不变,你内心里面没有达到不变,那随缘就是放纵。

行苦。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变化的,这些变化都让你会产生痛苦。比如,一个杯子,你以前看到它是新的,就很高兴,用着用着它变旧了,就会不高兴。人生是苦,也有相对的乐,但是那个乐都是短暂的,乐结束以后,随之而来的又是痛苦,所以佛法告诉我们要观受是苦。

观受是苦就是要让我们放弃纵欲主义,不要去放纵那个感受,不要放纵那个贪欲、快乐,它会给痛苦制造机会,快乐之后会非常之痛苦的。所以,我们要觉察到生活里的很多感受。

当让我们也不要悲观,以为人间都是苦的,就没有希望,而消极、被动的应付生活。放弃了纵欲主义,走出悲观主义的牢笼,是为了让我们能够保持一个镇定从容的生活态度,用一颗平常心去感受生活及周围的事物。不要分别,远离虚妄,远离内心的纵欲和贪恋,远离悲观和失望,这就是观受是苦的积极意义。

《岳阳楼记》里讲:“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们不要因为外面有什么东西有利于自己,就高兴得不得了,也不要因为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就非常地悲观。我们千万不要跟着感觉走,不要在乎人家说你什么,不要在乎人家怎么看你,也不要自我膨胀,而是要保持一颗平常的心,保持镇定从容的心,遇事以不慌为有智慧。

佛法跟我们讲观受是苦的目的,是要让我们摆脱这种纵欲主义的干扰,同时走出这种自我悲观主义的困境,养成一个镇定从容的心态。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保持一颗平常心,不受外面环境的干扰,用佛法来把握自己的内心,让我们去更加积极地去面对生活。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宗性法师文章列表

四种真正的无上享受

每个人都希望能舒服地享受精神或物质上所得到的种种。...

51条做人之道

1、人有三知就可以立世,你可知否? 人这一辈子需要知...

内心牢狱的煎熬

有的人犯法坐牢,狱中的铁窗关闭了他们的行动自由;有...

世间五德,难能可贵

具足万德,不可思议。世间五德,以是难能可贵,何况万...

我们都在写历史

佛光山开山以来,许多年轻人跟随我奉献青春岁月,日夜...

「生」有什么苦呢?怎么叫做「生」呢

我们一般说生苦,生有什么苦呢?怎么叫做生呢?拿人来...

放弃工作在寺院长期做义工可以吗

问: 弟子的独子三十多岁,他不想成家,向往出家,停...

这是我们修行的第一个心态

信的四种内涵。首先是信我此世界是苦,信我们所处的这...

解深密经

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

【注音版】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早课(朝时课诵)

●大佛顶首楞严神咒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妙湛...

【注音版】地藏菩萨本愿经

根据弘化社《地藏菩萨本愿经》流通本印本校对注音。...

出家与在家的比较

下边就是在家出家的问题了。这个我们也要讲一下,因为...

人身不用来修行,实在可惜

世间人迷惑了,就很苦。比如从健康来看。你想要健康,...

做财富真正的主人

这是一个以商业为主流的时代,物质文明高度发达,财富...

不能起颠倒,这是净土宗的底限

大乘佛法的底限:你可以有烦恼,你可以有罪业,但是你...

【佛教词典】还生

(术语)自涅槃界复活也。依实大乘之意,则二乘之人,...

【佛教词典】华严三圣

(名数)一、毗卢舍那佛,理智完备。二、文殊菩萨,主...

读楞严经看什么

大家都是佛弟子,我们在佛门里面常会感慨,或者听闻到...

星云大师《为绝症患者祈愿文》

慈悲伟大的佛陀! 我们有时候会听到一种无助的声音,...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

第一 国无恶道愿 设我得佛,国有地狱、饿鬼、畜生者,...

当生了生脱死的最好方法

问: 我现在得到一部佛经《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

戒法是否允许重受

关于重受的问题: ▲《业疏》云:若准《多论》,不得重...

近香则香,近臭则臭

佛陀在世时,得知七十位婆罗门群聚修行,佛陀觉得这群...

剩茶叶的再利用

一般大家喝过的茶叶都倒掉了,而且隔夜茶又不能喝,所...

斋日和斋月

六斋日是指每个月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

大和尚「绝情」度贫母

有一个老妪,儿子幼时出家,现在她很老了,连讨饭都走...

高僧大德为何偶尔也会示现重病缠身

问: 三宝弟子请法师开示,法师或高僧每天弘法利生,...

障道的四个因缘

障道的因缘,就是我们做事情常常遇到障碍。读书遇到障...

专访净旻法师:出家人,大丈夫

刀剃下娘生发,除却尘劳不净身,投入到大觉法王的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