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净土祖师们提倡的念佛方法

2018/12/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净土祖师们提倡的念佛方法

十念法:唐善导大师说十念法是念够十句的佛号。北魏昙鸾大师强调了心无杂念,认为十念是没有杂念的忆念佛号并缘佛相好。唐道绰大师和新罗元晓大师的说法也大致和昙鸾相同。近代日本学者望月信亨,考梵文“念佛”的“念”字,应是“心念”之意;而《无量寿经》所说“念无量寿佛”的“念”,应是“随念”之意,或有“思惟”之意。

五念门:昙鸾大师《往生论注》五念门:礼拜门:心中愿生安乐国土,礼拜阿弥陀佛;赞叹门:称念尽十方无碍光如来(弥陀异名)名号;作愿门:如实修奢摩他(止);观察门:如实修毗婆舍那(观);回向门:以所有一切功德善根,为欲拔除一切众生之苦,而作愿摄取彼等,同生安乐国土。五念门方法其实是:礼拜信愿往生、称名念佛、观想念佛、发菩提心广度众生。

五方便念佛门:智顗五方便念佛门:称名往生念佛三昧门,观相灭罪念佛三昧门,诸境唯心念佛三昧门,心境俱离念佛三昧门,性起圆通念佛三昧门。五种念佛由浅入深。第一称名念佛,第二观相念佛,第三第四实相念佛,第五发菩提心。智顗认为,深层次念佛可通达一切法门。

高声念佛:唐飞锡法师提倡高声念佛。飞锡认为,高声念佛能定心消祸,甚至能够达到心佛两忘的实相境界。

五会念佛:唐法照大师提倡五会念佛。依据是《无量寿经》中五会音声的描写和《阿弥陀经》中微妙音声的描写。但经中的五音声指古乐谱曲用的宫商角徵羽,而法照的五会指五个阶段的音声汇集。以五音谱曲,抑扬顿挫缓急有致,使念佛人不昏沈散乱,通过专精持续念佛,达到念佛三昧的境界。

十念记数法:印光法师提出十念记数法。从称念第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至第十句,每一句念得分明,记得分明,至第十句称念完,再从第一句称念数至第十,周而复始。印光法师认为,十念记数法可以全心投入佛号,而且非常适合钝根之人修持。

佛七:又叫结七念佛。七在印度有7天的“小七”和49天的“大七”两种,结七指在一定时限中专心修持。佛七即是在七天中专心念佛,另外禅宗有参禅的禅七。因为平时念佛是散心的念佛,不容易专精达到“一心不乱”,所以净土宗有结七念佛的加行法。

三时系念:《三时系念》传为中峰明本禅师所制。有《三时系念佛事》和《三时系念仪范》两个版本,两者主要内容一样,仅有细节差异。元代始便作为念佛仪轨流传至今,目前此仪轨的举行也十分普遍。三时系念虽重要普及,却不见于藏经和其他净土文类。如清彭际清在《净土圣贤录》记载明本的多种成就及影响,并无提及三时系念。甚至中峰所制的《幻住清规》也没提到三时系念。另中峰禅师门徒所编撰、朝廷应允编入藏经的《中峰和尚广录》,以及目前收入续藏的《明本禅师杂》,全无载录三时系念。印光法师认为,三时系念是后人伪造而非中峰禅师所制,并且反对用三时系念来助念。

念佛三昧的理论和方法

有关念佛三昧的经论很多,如《般舟三昧经》、《大阿弥陀经》卷下、晋译《华严经入法界品》、《文殊般若经》一行三昧、《大智度论》卷二一、《十住毗婆沙论》卷一二、《思惟略要法》、《摄大乘论》卷下、智顗《五方便念佛门》、圭峰宗密大师《华严经行愿品别行疏钞》卷四、《安乐集》卷下、《释净土群疑论》卷七。

修念佛三昧应具备:有定处和定期;信愿往生;至诚心念佛不断。

念佛三昧的方法次第为:称名念佛:舍诸乱意,念念相续,口宣佛号,心系佛号。观像念佛:舍诸乱意,念念观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放大光明,众中说法。观想念佛:舍诸乱意,念念观想,佛国净土,依正庄严,佛菩萨众,悲智解脱,功德法身。实相念佛:舍诸乱意,不取于相,念念相续,观想体验,心佛众生,一切诸法,实相无相,真心无心,不空不有,即空即有,真俗不二,万法平等。初修一般从称名起修,若身心安稳则深层进修,至实相念佛则相当于禅宗的明心见性。

智顗和蕅益大师都认为念佛三昧是诸三昧之首。蕅益大师认为,卢山派念佛是念他佛,达摩所传禅宗是念自佛,永明延寿派是理事双修禅净兼顾的念自他佛。莲池大师将念佛三昧视为净土宗的圣教根本,他将持名念佛分作出声念的明持,无声的默持和微动口唇念的半明半默持(如密宗金刚持)。

莲池大师又主张《阿弥陀经》的“执持名号”,并将执持分为“忆念无间”的事持和“体究无间”的理持两种。莲池大师认为,执持至极可以达到和本心相契的“一心”境界。蕅益大师也将“执持名号”分为事持和理持两种层次,他认为:事持并没有达到《观无量寿经》中“是心是佛,是心作佛”的境界;而理持是相信阿弥陀佛即心本具为心所造,并且以心所具的名号来作为系心之境,暂不忘舍。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淫念生起时该如何对治

虽然我们已经明白了一些道理,但是如果不经过修行,还...

临终的正念绝对不是自然出现的

净土宗临终的正念绝对不是自然出现的,也不是佛菩萨赐...

如何念佛才能算深信切愿

问: 在日常忙碌的工作、生活和种种牵挂的影响下,我...

念佛求生净土以报答四恩

若不念佛求生净土。虽发心广大。自救尚且不了。安能救...

带业往生只能带宿业吗

问: 带业往生,只能带宿业吗? 大安法师答: 带业往...

【推荐】浅谈念佛法门

前言 众生因无明烦恼的迷惑,才有六道轮回的业报,如...

不能往生西方,则所作有益之事,完全成了世间福报

既不能生西方,则汝一生守节念佛,及所作种种有益之事...

阿弥陀佛可以给你加持,但不能改变你的思想

诸位!阿弥陀佛可以给你很大的加持,但是我要提醒大家...

佛说无量寿经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

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

【注音版】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

《法华经》中的七种比喻

《法华经》是佛教的重要经典,被佛教界称为经中之王,...

临终处理的注意事项

人生苦短,人命无常,一息不来,即成隔世,超升堕落与...

云何念父母恩

【原文】 云何念父母恩?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十月三年...

兜率天跟西方净土有什么差别

兜率天跟西方净土还是有差别。诸位你去读读《阿弥陀经...

【佛教词典】四依法树下坐制开

子题:树下坐、别房、尖头屋、平头重屋、小房、石室、...

【佛教词典】俗戒

1、指有漏的戒。   2、指五戒和八戒等在家戒。...

不是他的业障跑到你的身上

有很多人会这样说:哎呀,我挨着谁啊,谁的业障太重了...

轮回中没有固定不变的角色

《亲友书》云:父转为子母为妻,怨仇众生转为亲,及其...

净土法门需要按次第修吗

问: 听一些法师说,修行必须要按次第修,要不就是盲修...

无忍境界常保欢喜

忍无可忍的问题症结在于自己不会忍耐,倘若对任何人事...

未必钱多乐便多,财多累己自招魔

隆莲法师虽身居庙宇,但对如今社会上物欲横流的种种现...

星云大师《谈心的秘密》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居士: 很荣幸能够来到佛学研究风...

极乐世界是人们在困苦中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吗

问: 西方极乐的金碧辉煌和不轮回,是不是2000多年前人...

星云大师《为烟花女子祈愿文》

慈悲伟大的佛陀! 我要向您投诉,烟花女子是被人轻贱...

如何为临终者和刚去世者开示和助念

1、病重者念佛,只可一心求往生极乐世界,不可求病好。...

实法为安住,权法为调伏

这感受是怎么回事? 业感原无意,苦乐随因异。 快乐跟...

供灯的四种清净功德

灯是佛教中的六种供养具之一。灯在佛教中代表智慧,因...

发愿忏悔回向,这三步每天都得做

为什么我们要经过学呢?不学你怎么知道?你不知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