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依生灭法而发菩提心,这个菩提心是非常脆弱的

净界法师  2018/12/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依生灭法而发菩提心,这个菩提心是非常脆弱的

当我们发了菩提心,所要处理的,就是“内心”的问题。“发菩提心”只是设定一个目标,在过程当中,我们要处理的是“云何应住”,你的菩提心要怎么安住?第二个,“云何降伏其心”,你怎么去调伏你的烦恼?

《楞严经》讲到一个观念:我们不能够以“五阴身心”来发菩提心。说:你为什么发菩提心?因为我突然间有一个想法。你这个菩提心是住在“想阴”,是非常危险,因为想法是变化的。有些人发菩提心是住在“色阴”,诶!我看到三宝很庄严,所以我发菩提心;我看到出家人,都很用功修行,所以我发菩提心。那么大家如果不修行,你的菩提心也就退失了。

所以,你以“生灭法”而发菩提心,你这个菩提心是非常脆弱的。

“首楞严王三昧”的关键点是说:为什么我们一开始修行,就要找到一个“安住点”?因为,你住在一个生灭的因缘而发菩提心,当你“所住的因缘”发生变化时,所发心的功德就跟着破坏。

比方说:我今天盖一个很漂亮的房子,这个房子盖得很久,材料也很好,里面的装潢也很好。但不幸的是,我盖在一个地震带,当大地一震动,所有都破坏掉了。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在行菩萨道,他的菩提心非常的脆弱,外面的因缘一变化,他的道心就退失了。但是有些人的菩提心、念佛的心,能够不为烦恼所障、不为业力所障、不为生老病死所障碍。

你看有些人,一病痛起来,他的佛号就没办法念下去,因为他心中一定还有所住。

我们的“心”本来无形、无相的,那么到底谁干扰了我们?谁绑住了我们?这都是需要去思惟的问题。同样一念心性,历代的祖师面对病痛的时候,他照样念他的佛号,五阴身心对他没有干扰。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专注做事少成见

在修行中我们的智慧是因为我们的成见给障碍了。要想开...

理虽顿悟,事须渐修

理虽顿悟,事须渐修。在理上你大彻大悟,在事上你还得...

大安法师:念佛人正确的目标定位

阿弥陀佛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我们每天系念佛号这很好,...

虚云老和尚的「大乘三大部」

修行首重见地。确立圆满的见地,是修行的第一步。这第...

「净土四信」是每个净业行人的必修课

信娑婆世界是苦 首先是信此世界是苦。信我们所处的这个...

明海大和尚:遇到任何是非永远是自己错

修行人应该具备的一个正见:凡遇到任何是非,永远是自...

【佛学漫画】佛陀本生故事——舍身饲虎

释迦牟尼佛在因地行菩萨道时,经历了三大阿僧祇劫的修...

星云大师:修身与人际关系

《大学》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身修而后才能...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诵戒仪式

梵网经菩萨戒诵戒仪式...

【注音版】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

【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

读楞严经看什么

大家都是佛弟子,我们在佛门里面常会感慨,或者听闻到...

戒法是否允许重受

关于重受的问题: ▲《业疏》云:若准《多论》,不得重...

剩茶叶的再利用

一般大家喝过的茶叶都倒掉了,而且隔夜茶又不能喝,所...

做人三十六字

一个人不管有多聪明能干,背景条件有多好,如果不懂得...

【佛教词典】远离杀生

【远离杀生】 p1257 法蕴足论一卷九页云:何等名为远离...

【佛教词典】钵噜洒

(饮食)八种浆之第六。百一羯磨五曰:钵噜沙浆,其果...

不是境缘困住了你,而是心被迷了

不一定用很多佛教本身的名词,我们用通俗的话来说,首...

世间人很喜欢看热闹,最爱看你生气

你要记住师父这句话:整天想要报复别人,你就先倒了,...

要如何化解情绪呢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在日常生活中,...

怎样知道自己的功课和使命

问: 人此生都有自己在这世间的功课和使命,怎样知道...

这个寿命不值得我们去贪恋

众生浊,三缘和合(父缘、母缘、自己的业缘)为体,色...

福、惜福、如何惜福

什么叫做福,福是祸的相反。什么叫做祸呢?祸是灾殃、...

圣严法师:关于自杀的问答

问:自杀到底算不算杀生? 答:算。用自己的意志、自...

一把石头换来每一生的富贵

舍卫国中有位富翁,他的夫人为他产下了一个胖嘟嘟的男...

在唐朝,出家是怎样一种体验

唐朝是我国佛教繁荣的时期,宏伟的佛教寺院,精湛的佛...

好人缘就是巨大财富

好人缘是一个人的巨大财富。有了它,事业上会顺利,生...

天台二祖慧思大师的三生三世弘法因缘

巍巍南岳,层峦叠翠,草木峥嵘,在从磨镜台去南台寺的...

念佛人还需要做还寿生、破血湖吗

念佛之人,不可效愚人,做还寿生,寄库等佛事。以还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