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药王药上菩萨因尝药而开悟

净界法师  2019/05/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药王药上菩萨因尝药而开悟

第三段就正式讲到他破妄显真,看到药的总相。看第三段,“即味开悟”。

承事如来,了知味性非空非有、非即身心、非离身心,分别味因,从是开悟。

前面,药王、药上身为医生,只能够从药物的假相上来分别,但是后来产生了因缘的变化。什么变化呢?就是“承事如来”。后来,他因为发了殊胜的愿,供养了佛陀跟大众师,跟三宝结缘,就有因缘能够亲自承仰奉事诸佛如来,当然这当中也包括了听闻大乘的了义的教法。所以他在品尝药味药性的时候,不再只是心随相转,而能够产生微密的观照。

观照什么呢?“了知味性”是“非空非有”。刚开始先了解这个药是冷的、热的、中性的,进一步他去观察这个道理是“非空非有”。

什么叫“非空”呢?当我们的根跟尘相应的时候,你看你的舌根跟味尘一接触的时候,可以说冷热诸性是了了分明,所以它是非空。因为它的确是有它的假名假相假用,叫非空。什么叫“非有”呢?当根尘分离的时候,是觅之了不可得。你说它的味道是冷热,但是我们舌根一旦离开了这个味尘的时候,它这个冷热的体性就了不可得了,所以它是“非有”。

所以,从这个药的观察我们就知道,当这个药在治疗身心世界的时候,它的相貌是“非即身心,非离身心”。因为它只就是“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药本身没有真实体性的,只就是众生的循业发现。怎么说呢?因为它“非即身心”。药吃到我们身体中,跟我们的身心没有真实地结合。

这句话什么意思?你看这个药是热性的,你现在身体很虚寒,如果真实结合,那应该所有热性的药吃下去都有效果,但事实上不然。

你看有些人业障现前的时候,他吃什么药都没有用,对不对?那表示说什么呢?还是要探讨到循业发现。所以我们中国常讲一句话说,医生缘、主人福。

你没有那个福报,这个药你吃下去对你没有用。为什么?因为药本身没有实体。如果药有实体,那有钱人永远不会生病。他永远不会生病,因为他所有的病吃药都可以治好。但事实上不然嘛。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药没有跟身心真正地和合,只就是你有这个福报力。你过去生有这个福报力,那么药物跟你结合,因缘和合虚妄有生,是这样子的。这叫“非即身心”。

但是,也“非离身心”。你也不可以说它完全不和合。药跟身体完全不和合,那你怎么把病治好呢?所以,缘生缘灭的东西,它是非和合、非不和合。这个叫作什么?叫作循业发现的一个假相。假相的意思就是说,你不能够说它“有”,但是你也不能够说它“没有”。你有这个福报,你就感觉它有;你没有福报,你就感觉它没有。就是这么回事。

那么,换句话说,有没有不是药本身决定的,是因缘决定的。我想,我们先了解观念,“诸法因缘生”这句话很重要!一个法到底有没有存在,不是“法”决定的。你说,欸,这个药就是药!不是这个意思。有些人吃药下去,他死掉,变成毒药了,也是有。所以它到底是良药还是毒药呢?药本身不能决定,是因缘决定,诸法因缘生,就是由你的业力决定。

所以叫作“非即身心,非离身心”。

所以药王、药上菩萨行医这么多年以后,觉悟到一个道理,原来这个药是“非空非有”,“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所以“分别味因,从是开悟”。他能够探讨到这个滋味最初的根源——它本自不生,所谓不自生、不他生、不共生,所以“来无所从,去无所止”,只就是“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众生的循业发现而已。

从这个地方,他真实地开悟到如来藏妙真如性圆三谛理,所有一切法都是即空即假即中。这个地方,他从一个世俗的医生,最后回光返照而悟入了真如理性。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修「空」不能住「空」

智者大师说,我们修空观不能住。空观不是不能修,但是...

只要证得了空的义理,看一切就无挂碍

当知一切法凡是有形有相的、能用言语表达出来的都叫法...

落空还不如先执着有

有人问我,佛来佛斩是初学者,还是有禅修经验的人才能...

人生有无量的可能性

所以蕅益大师他讲一个观念很不错,他说没有实体,你要...

凡事尽心尽力,成败交给业力

空有双照,悲智双运成就菩提心。 前面的业果叫作有相行...

不被一切现象所约束

天气冷了,古代的那些老修行,住在深山里边,可能比这...

佛门素宴悟心境

我独自在外打拼,经历不少坎坷,心高气傲的我,看到周...

十二因缘法

十二因缘法大家要了解一下,这是佛法的常识。它阐释三...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

【注音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瑜伽菩萨戒本

《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念佛的八种相应法和三种不相应法

念佛八法 第一、摄心念:把心收摄起来,即所谓:都摄六...

怀孕时可以念什么经

问: 请问师父,我现在已经怀上第二个孩子三个月了,想...

取财有六种非道,不可为之

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在《善生经》中,对于取财有...

现代人造业有四种特点

现代人造业有以下几种显著的特点,和以往时代迥然不同...

【佛教词典】金刚结

(杂名)线结状名。苏悉地供养法下曰:其茅环者,称无...

【佛教词典】密迹金刚力士会

凡七卷。西晋竺法护译。又作密迹金刚力士经、密迹经。...

上辈往生是一定要出家吗

问: 法师慈悲,请开示三辈往生条件,听说上辈往生是...

每一种果报都经过三个阶段的变现

我们强调业力,我们也讲到果报,那么当果报变现的时候...

嫉妒造业,随喜有功德

恶念,就是从贪、瞋、痴所生出的。我们带着贪、瞋、痴...

弘一大师劝人听钟念佛文

近有人新发明听钟念佛之法,至为奇妙。今略述其方法如...

如何判断菩提心真不真

问: 师父,那这个菩提心真不真,有没有什么检测的标准...

一钵饭,佛都不能消受,唯有父母能消受

我们的父母,是世间最大的福田,佛是出世间最大的福田...

至道无难,唯嫌拣择

三祖大师说:至道无难,唯嫌拣择。所谓至道,一是至极...

我们要怎么做才能积大德

都说厚德才能载物,我们要怎么才能积大德?我先讲个故...

极乐世界的这个特色,是诸天做不到的

即所说彼土之导师,以四十八愿接信愿念佛众生,生极乐...

圣严法师《痛苦的发生与消失》

只要谈到佛教教理,多数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苦。佛教说...

学佛不要刻意去求感应

学佛不要刻意去求感应。只要能够运用佛法转变凡夫的生...

你是你的佛

我家附近有个凤凰山,凤凰山上有个凤凰古寺,山下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