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大乘的空观与小乘的空观有什么不同

净界法师  2019/08/1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大乘的空观与小乘的空观有什么不同

这个地方,值得一提的就是这个空观。几乎所有的调伏烦恼都要修空观,但小乘的空观跟大乘的空观的确是有所不同。他们在思考模式有所不同,造成不同的结果。

我们先讲小乘的空观。小乘的空观,古人的形容叫灭色取空,他是从无常无我切入的。就是,我的色身会变化、会死亡,所以总有一天我会消失,叫灭色;当色法消灭以后,它显现空的真理出来。灭色取空的道理,从无常切入有个问题,就是说,小乘的空观是从作用上来空,所以它空了以后它出不来。

小乘一旦是从假相的因缘回归到偏空涅槃以后,它就跑不出来,它是单向的思考。它可以从假相到空性,但是它不能从空性又回到假相。所以小乘的教法没有“从空出假”这四个字,没有,没有这四个字。它的思考是单向的。

所以你看《阿含经》,它的思考模式就是无常故苦。为什么是苦呢?因为我们身心世界是变化的,所以我没有安全感。

我没有安全感,我经常感到忧虑不安,所以这就是苦嘛。苦即无我。为什么苦呢?那表示我不能主宰我的身心。我们没有一个人愿意让自己痛苦,但是我的痛苦就是不断地出现,表示我没办法控制我自己的身心世界。没有一个自我来控制它,是业力控制的,所以,“无常故苦,苦即无我,无我即空”。

他从这个地方切入空性。但是,这样的空切入以后有一个问题,他这样的思考是单向的,他出不来。

大乘佛法的空叫缘起性空,它是缘起无自性。因为“因缘所生法”,所以“我说即是空”。它是从体性上,不是空它的作用相状,而是空它的自体。所以大乘佛法观一切法空是不坏假相的,它把假相保存得非常好,从体性上空。它是从假入空以后又从空出假,这个假相出来还可以再用,还可以依止假相忏悔业障、积集资粮,依止假相积功累德、求生净土。

所以小乘佛法是破坏假相的,灭色取空,它对因缘所生法的这个身心世界,你看小乘的经典,是全盘否定,是没有价值的。小乘的观念,人生是没有价值的。一个阿罗汉证得涅槃以后,他的生命大概只有一个目的:等待涅槃的到来。就这个想法而已。

他不会主动说是“为诸众生不请友”,广泛地度众生,他没有这种思考。所以他基本上比较悲观主义,他对人生是认为这个人生是多余的,早一点离开早一点好。

大乘佛法对人生是双向思考。它认为说,我不能执着这个色身,但是我也不能没有这个色身。它是“从假入空”。这是一个思考:我要跟色身保持距离,身心世界靠太近,会被它因缘所生法所系缚。但是,你不能靠太近,你也不能没有它,没有它你用什么来拜佛念佛?你还得要借假修真。

所以,诸位要好好体会灭色取空跟缘起性空的差别。灭色取空是单向思考,缘起性空是双向思考,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诸位你看大乘经典讲话,很少讲一句话的,除非佛陀在对治你。“犹如莲华不着水”,下面一定有一句话,“亦如日月不住空”。佛陀基本上讲话是空有双照的。大乘佛法,你一翻开经典,基本上都是两句话两句话的,就是训练一个菩萨的思考模式是双向思考。你不能过分喜欢它,但是你也不能没有它。

当然,这个跟我们凡夫的思考不同。凡夫的思考有问题,因为我们习惯是单向思考。但是我要提醒大家,如果你有志于行菩萨道,你要慢慢训练自己双向思考,不即又不离,不取又不舍。初学大乘佛法会觉得这个心理很矛盾,又不取,又能不舍!但是你习惯的时候你就知道,哦,原来佛陀的意思就是这样,中道。

所以说,“佛问圆通,如我所证,纯觉遗身,斯为第一”。这个身根当中会产生一种觉了的功能,当这个觉了的功能向外攀缘的时候,带动了根尘识的因缘和合;当它回光返照的时候,就回归到一个清净本然的觉性。这个就是双向。一念的迷,生死浩然;一念的悟,轮回顿息。那只就是一分的觉。

同样一个东西,你用得好,你就是解脱,用得不好它就伤害你。所以问题不在色身,问题是你的观照力有没有现前。问题在这个地方。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偏空跟断灭见有何不同

问: 请法师慈悲开示,法师说:小乘的空观,是将依他起...

尽说西方是小乘,小乘原自不相应

尽说西方是小乘,小乘原自不相应 尽说,也是有相当一部...

用智慧去观照,才能照见五蕴皆空

五蕴:色、受、想、行、识。 (一)色蕴: 凡一切物质...

【推荐】佛陀开了两帖修学空性的药

佛陀在讲迹门的时候说开显佛慧,并不是理想化地要我们...

离开现前一念心性,没有一法是真实的

真正的修行,其实修行,实际上讲,修,就是要把我们的...

可否理解极乐只是一个化城,并未真正到家

问: 《金刚经》讲: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

《金刚经》精华的40句

1.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南怀...

为何华不著菩萨,只粘著声闻众

乍得我空者,小乘但悟蕴中无我,不知蕴亦是空。执境为...

佛说无量寿经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

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

【注音版】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

分粥的启示

自从佛陀创教后,僧团逐渐形成独特的组织和制度,传入...

立即采取行动才是最佳选择

中学生说,将来我毕业,离开家去读大学,那时就好玩了...

大妄语的过失

大妄语跟小妄语的差别:同样是妄语,但是小妄语只是一...

如何对治修行中的退转

当我们已经在三界当中,我们不产生停留,我们不会因为...

【佛教词典】废迹显本

(术语)本门法华十重显本之第二。废说近迹成佛为实成...

【佛教词典】布教

弘扬教法。与“弘教”、“宣教”、“传教”等语同义。...

慎言

去年冬天,一个安徽的朋友送给我一只山里的小墨龟。整...

心无分别时,敬僧功德就圆满了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 我们这会儿呢,从山下爬到佛顶山...

真明白布施的道理了,就不会等

每个人的心是一块田,自己种什么,就得什么样的果。起...

什么会让你迷失方向

有一个小和尚,每天在庙里潜心研究佛经,参禅打坐。十...

八关斋戒是对居士所施设的戒法

八关斋戒也是针对居士所施设的一个戒法。是在五戒的基...

小和尚扫树叶

有一个小和尚每天早上负责清扫寺庙院子里的落叶。 清...

朱斐:与大学生谈如何学佛

今天,欣逢贵社(指普觉学社)第二届第二次社员大会,...

抽烟对外貌的十五大危害

抽烟对健康损害多多。一照镜子您就能看出来!如果您抽...

净土法门具体怎么修法

净土本可无修,修是因为众生迷失真心才不得不有种种法...

菩萨度众生的「八所以」

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中重点指出八所以,即我们之所以...

若修念佛,则实为稳当之极

原文: 汝之性情,每好作无谓之话说。汝家不充裕,兼有...

如何留住好人才

如何寻求合适的人才是一门大学问。刚开始时,谁都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