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你不发愿的话,修行就会进进退退

净界法师  2019/11/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你不发愿的话,修行就会进进退退

问:请问一下:师父提到第七意识对过去没有兴趣,对未来没有兴趣,只对现在发生的事情有执取。但是师父也提到说,对治第七意识,发愿是一个很有力量的方式。但是发愿成佛或是求生净土,它是一个寄托在未来的思考方式,为什么对治第七意识它这么有力量?谢谢!

净界法师答:因为发愿本身,它是用第六意识的愿力来抗拒第七意识的执着。第六意识为什么要发愿?因为它虽然造业力强,但第六识有很大的弱点,它没有定性——“性界受三恒转易,根随信等总相连”。

他可能今天参加个佛三,然后回去就开始放逸;放逸以后他觉得不对,再来参加佛三。他经常变来变去。所以,你要让第六意识稳定性地上路,它必须要靠一个誓愿,要有一个愿力来主导第六意识。所以第六意识必须靠愿力跟空正见,才有办法抗拒第七意识。

诸位!你们知道为什么要受戒吗?有人以为说好话、做好事就好了,但是如果你没有戒体,没有愿力,造善业就会进进退退。第六意识它虽然造业力强,但是它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它的缺点是没定性,它很容易受外境影响,它遇到好的环境就正念分明,它回到家时就开始放逸。这第六意识就是这样子。

所以伟大的佛陀知道,只能够靠发愿来引导第六意识,否则你永远不是第七意识的对手。第七意识可专心了——“恒审思量我相随”,第七意识是一个非常专一的心识,它专门执着我,所以第六意识只能够暂时地调伏它。

但是如果你第六意识要相续地调伏它,就必须要把善念提升到善根,否则你永远不是它的对手。你不发愿的话,经常就是进进退退。你有时候很精进,有时候就退到没有学佛之前的你,你就是永远在那个地方,充满了不确定。

所以我们后面“应用篇”会讲到怎么去强化第六意识。会讲到两块:第一个,圣道门的菩提心跟空正见,用愿力跟空性来引导第七意识;第二个,通过净土门的忆佛念佛来引导第七意识。

当然第六意识也可以造善业,如果你只是处理业力的问题,那就比较简单,因为第六意识造善业问题不大。但是面对第七意识,如果要处理你的颠倒,从善业力提升到正念力时,那就不简单了。

因为你开始面对轮回、面对生死问题时,第六意识的力量就不够了,善念就不够了,那就是必须依靠善根了,那必须靠你的观照力、誓愿力,才能补强第六意识的弱项,对治它的不确定性。

因为第六意识很容易受外境尤其是感受的刺激,这个苦乐的感受一刺激第六意识,第六意识就变。

你看我们在修行当中稍微遇到痛苦,我们就很容易退转:“唉呀,算了!反正打佛七,少一两天也没关系。”是吧?但是你说:“我发愿,我无论如何这七天一定要把它实践!”那么这时就已经不是对错问题了,你认为你要实践愿力,那就没有理由退转了。

这时你不能拜、要他拜,不能专、要他专!当你修行的诉求提升到誓愿力时,那这是超越感受了,你把它当作目标在实践。否则你这个前五识跟第七意识的我执加在一起,这个第七意识很会保护自己,我爱、我见、我慢、我痴,一旦这个“我”受到伤害,第七意识跟第六意识一抗议,第六意识就没辙了。

所以我们后面修行的这一块会讲到,我们怎么用第六意识,把它的弱项——这种很容易受到外境刺激的第六意识,怎么让它生根,让它变成不是一个花瓶的花,而是一个菩提的树,让它能够坚定地走下去,向外调伏感受,向内对治颠倒。

当然,我们先要了解有漏,所以我们这边讲到缘起,先谈谈我们是怎么来的,先谈谈过去,找出我们的问题出在哪里,今生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后面我们再来看看怎么去开展未来。

所以唯识的缘起,它是谈你的过去,到底我们为什么会一次一次地在三界轮回,到底是什么地方出了差错——当然第一个就是业力,业力经过长时间的潜伏,受到临终的善念或恶念邪念刺激,最后得果报。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证悟是否一定要在人群中实践

问: 解悟跟证悟的差别何在?证悟是否一定要在人群中实...

如何能够保持精进念佛的道心

问: 念佛同修如何做才能有效地保持精进念佛的道心?...

单持佛号力量小,需要兼持咒语吗

问: 有一种说法认为,单持佛号力量小,兼持咒语力量大...

修行很简单,就是恢复我们的本来面目

我们再看第七意识蕅祖的批注: 此之意根,从无始来,内...

生活安逸发不起厌离心,念佛不恳切,该怎么办

问: 弟子按照印光大师说的耳听心念的方法来念佛,但是...

不孝父母,学佛一切皆无意义

想想父母未生我们以前,我们本什么也没有。落生以后,...

把佛号跟四十八愿做连结

问: 忆佛念佛和心想佛号相不相同? 净界法师答: 佛号...

佛教教旗的缘起与象征意义

目前我们在许多寺院的法会上看到的佛教教旗,是美籍波...

佛说长阿含经

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

佛说疗痔病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赞

普贤菩萨行愿赞...

教观纲宗

教观纲宗 (原名一代时教权实纲要图。长幅难看。今添四...

生老病死颂

恩爱萦缠与么来,三缘和合住胞胎。 凿开混沌通身瑕,踏...

赞美的作用非常大

人的一生会遇到许多艰难困苦,世俗生活和修行佛法都会...

唯识学里的二种色法

在《唯识学》上,色法有二种:一个叫业果色,一个叫定...

六亲眷属指的是哪些人

我们在修学佛法时,常将自己的功德回向他人,而回向的...

【佛教词典】引自果

【引自果】 p0377 此种子六义之一。成唯识论二卷十四页...

【佛教词典】正堂

禅林中,指方丈室,即一寺住持所居止之处。又作寝堂。...

【佛学漫画】根本业

不二问禅师父,师父,以我们修行人念经等的功德力量,...

莲花之友

念佛人互相之间称莲友,意思是像莲花一样的朋友。这实...

何曾生过,又何曾死过

众生的心是很复杂的,实际慢慢地就能体会到,不管我们...

素食准妈妈的饮食建议

素食主义的准妈妈增多,但为了满足孕期所需,光靠素食...

皈依的三宝有两种

我们在前面讲到皈依的两种内涵,这个地方讲到我所皈依...

王女的觉悟

印度波罗奈国王的夫人生有一女,肤色金黄耀眼,头发绀...

【推荐】要有能接受批评的雅量

在职场上,难免遇到因为行事风格不同、立场有异,而有...

争强好胜

朋友得知意大利乡间有一古堡,正在出售堡内的灯具,特...

【佛学漫画】人身难得

人身得来非常之不易,命中率极低,遇正法更难,如果这...

九界同归,修行人最后的归宿

好,诸位有缘,大家吉祥。 今天呢我们来到佛顶山,给大...

人人都可以轻松背楞严咒

许多人都知道持颂楞严咒是很殊胜的,但往往一提起楞严...

人为物役,就是物的奴隶

物常是指与人相对的他物,也可以是指外境。人为物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