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依这个标准来看,你还是属于颠倒众生

净界法师  2019/12/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依这个标准来看,你还是属于颠倒众生

我们在修学佛法的过程当中,其实你修学什么样的法门对我们的影响并不是这么的重大,反倒是你用什么样的心态来修学这个法门,它是有一个决定性的影响。

所以我们在大乘经典当中,佛陀常说: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我们的生命是由我们的内心创造出来的。蕅益大师说,诸法无性尽随心转,心为名利,一切法趋名利,心为菩提,一切法趋菩提。

不管你是布施也好,持戒也好,念佛也好,这个法门本身是无自性的。

我们念佛,有可能这个佛号会带到人天的果报,也可能这个佛号会带我们到极乐世界去,就是你那个能念的心态会影响到你整个生命的状态,心态决定我们的状态。

在《楞严经》讲到修学佛法有两种的心态:

第一个你用攀缘的心来修学佛法,你的心对于你整个内在的五蕴身心,对于整个外境产生强烈的攀缘跟执取,产生一种我法二执。那么这种情况会有两种过失:

第一,即便你修学佛法经过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你还是感觉到弟子心不安,因为你的心是住在外境。当你一帆风顺的时候,你内心很安定。但是不幸的是,外境是变化的,就像这个空中的灰尘,随业力而变化。

我们的生命不是一帆风顺的。所以当你住在外境的时候,你的心就随境而起伏,你生命的快乐跟痛苦你自己做不了主的,是由业力来推动的。所以你的心习惯性是住在外境,第一个你永远感到一种没有安全感。

第二,你不断地在积集一种生死的力量。也就是说,你整个生命的轮回的力量不断地在加强。因为轮回的根本,就是我们对生命的一种错误的颠倒的执取,就是十二因缘里面的无明,这个无明就是攀缘心的意思。

为什么我们死亡以后,我们来生还会出现一个生命?为什么圣人死掉以后,他能够没有生命,他能够进入无生?因为我们的心态不同。

所以当我们心态不能改变的时候,我们在整个佛教修学当中,我们顶多做到积集福报,成就一种安乐的功德。当我们不能调整我们心态的时候,我们永远不可能趋向于解脱,不可能的!你那个生死轮回的力量永远不会停止的。

所以在整个《楞严经》当中一再地告诉我们,你修什么法门都好,你一定要把心带回家,你要找到你整个身心世界一个不生不灭的清净本性,清净心,一个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一种清净本然的本性,在那个地方安住下来。

所以我们在学佛过程当中,要有一个比较高的标准。说你这个人修行是不是上路了,怎么判断?我想我们不会说,因为你一天念了几万声佛号,你做了多大的布施跟持戒,就说你这个人修学上路了,其实不是。

因为你搞不清楚,你内心当中是安住在虚妄的攀缘心,跟安住在真实的心性,你对心中的主人跟客人还分不清楚的时候,依我们的标准来看,你这个人还是颠倒众生,你还没有真正修学上路,你跟三宝叫作结缘。你高速公路的入口都没找到,你根本谈不上上路。

一个人要真正地能够看清楚你生命的真相,照见五蕴皆空,然后在我空法空的清净本性安住,从此以后,你跟生命开始保持距离,从无住当中而生心。那么这个时候,我们说你这个人修学已经上路了。为什么呢?因为你认清路头,你找到了生死的关键点。

所以在整个禅净双修当中,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念佛一定要修禅观?

改变你的心态!

因为你用攀缘心念阿弥陀佛,这个整个佛号完全变成一种攀缘的力量。阿弥陀佛是一个无量的功德,但是被你的心染污掉了,内心是攀缘,一切法成攀缘。

印光大师说的,本来是摩尼宝珠,这个佛号到你的心中变成一只糖果。所以我们必须透过大乘的禅观,然后破妄显真,真实地找到我们的家,然后从那个地方提起佛号,这个佛号才能够坚固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妄想本来就没有的

为什么要安住空性,佛法是先安住再调伏,因为你安住错...

【推荐】吃饭也是一件需要认真对待的事

有一位日本禅师,日日修行,也没什么别的嗜好,唯独喜...

在家居士怎么样持守戒律

问: 阿弥陀佛!我是第一次听法师讲经。通过这次参加禅...

【推荐】在繁忙中就实现最大的自在

我们一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在一种强大力量的推动下,在...

只有坚志力行,方能成就大器

《禅林宝训》中记载着这样一则动人的故事。 舒州(今安...

他这念头一动,你折了好大的福

打禅七,就是来用功办道的。用功办道是要吃苦头的,坐...

强盗弟子

一天晚上,七里禅师正诵经时,一个强盗破门而入,手持...

人生没有一个真实的外境可得

唯识学的建立,它告诉我们:其实整个人生的过程,没有...

【注音版】慈悲药师宝忏

慈悲药师宝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

【推荐】要有能接受批评的雅量

在职场上,难免遇到因为行事风格不同、立场有异,而有...

争强好胜

朋友得知意大利乡间有一古堡,正在出售堡内的灯具,特...

昙鸾大师的念佛说

昙鸾(476-542),是南北朝时代北魏的一位佛教高僧,号...

人人都可以轻松背楞严咒

许多人都知道持颂楞严咒是很殊胜的,但往往一提起楞严...

【佛教词典】策发阿阇梨

又作策发师。系沙弥受具足戒时,策励沙弥发心之戒师。...

【佛教词典】般遮于瑟会

梵语 paca-vārsika-maha。乃王者为施主,凡贤圣道俗、...

怎么看待生病这件事

你说生病好不好,当然不好,对不对?没有一个人愿意生...

想要接触到这个光明,就一定要念佛

阿弥陀佛是无限量、无边际,要对治我们的心和我们凡夫...

印光大师开示如何面对流行瘟疫

观世音菩萨,于无量劫前,久已成佛,号正法明。但以悲...

怎样才叫做清净

一、清净的内容 清净这一句话,在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很...

坐禅与静坐是不是一样

问: 坐禅与静坐是不是一样? 绍云老和尚答: 在广义来...

【推荐】行善夹带名利心,便是三途种子

一般受戒学律,听教看经,参宗坐禅,讲到我们有很多很...

隔世之果和隔世之因往往使人无法理解

佛学千经万论,莫非论心、行、业、果。人的一切动作无...

怡山然禅师《礼佛发愿文》

归命十方调御师,演扬清净微妙法,三乘四果解脱僧,愿...

会修行的人走到哪里都能修

昨天有位同学对我诉苦说,在做事当中很烦恼,想出去一...

帝释桓因修忍辱

过去,天人和阿修罗们常常为了争夺酒色而征战,这天,...

不变应万变

道树禅师,建了一所寺院,与道士的庙观为邻,道士放不...

五种邪命,皆为利养

【以无漏慧。通除三业中五种邪命。住清净正命中。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