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道场在哪里?就在一念清净自性中

净界法师  2020/03/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道场在哪里?就在一念清净自性中

以下总结这一段,如果你听懂了,对于“禅净双修”的修学方法你就很清楚了。

现前一念之心,无性缘生,缘生无性者也。惟其无性缘生,故念名满腔是名,念利满腔是利,乃至昼所为,夜所梦,无不趋归于一念之专注,而十界升沉,从此出矣。惟其缘生无性,故炽然造集善恶之时,蓦地放下,则一切法了不可得。

然设向此了不可得处坐定,则堕无为深坑,不能证法界无障碍体,不能起法界无障碍用。故须念佛求生净土,方是大乘不可思议圆顿法门。夫念佛者,岂有他哉。以此缘生无性之一念,念彼无性缘生之佛名耳。

佛名既是无性缘生,则缘生亦仍无性。是故念一声,有一声佛名显现,念十百千万声,有十百千万佛名显现。而不念时,便寂然矣。念性既是缘生无性,则无性不碍缘生。傥不念佛,正恐又生种种杂念;纵不生杂念,亦恐堕在无生窠臼。

故必以佛号生我之念,使我念念不离佛号,此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蕅益大师)

总标:“现前一念之心,无性缘生,缘生无性者也。”

首先在“一心三观”的基础上,在一念心中提起“空假中”三观的智慧。天台宗的禅观,就是你必须把心带回家,去找到你的内道场。我们这一念心的修学,是要假借外在的色声香味触法,外在的六尘来修学,这样难免有“心外求法”的情况。

但以天台宗来讲,是要你找到你的现前一念心性,就是我们众生本具,诸佛所证的“一念心性”;这现前一念心性便是我们修学的道场。道场在哪里?就在我们一念清净的自性中。在你本性当中,生起     二种的观照智慧:一、无性缘生,二、缘生无性。

第一、从它的修学次第,我们应先注意第二句话“缘生无性”:我们这一念心性它会产生很多很多的相状,好比说有杂染的相状,或者清净的相状,这些都是因缘所生,从本性来观察是“自性空”。所以“空观”是照了诸法的本体,就是观察“缘起性空”、观察自性空,这叫做“从假入空”。

第二、“无性缘生”是“从空出假”:在毕竟空当中,我们念头一动,就显现染净的相状出来,我们忆佛、念佛,阿弥陀佛的功德就在我们的心中显现;我们忆念杀盗淫妄的相状,三恶道的因缘就在我们心中显现。所以在无性的自性空当中,当你因缘具足了,它就会显现十法界染净的假名、假相、假用,所以在“自性空”当中,又同时具足“因缘有”。因此空假中三观,它修学的依止点,就在一念心中具足三种观照的智慧,叫“一心三观”。

那诸位会问,“中观”呢?中观就是“调整”;如果你想要“从假入空”,你应该观“缘生无性”加强空性的智慧,来调伏我们的爱取烦恼;如果你觉得很沉闷,你就加强假观,提起忆佛、念佛的思考,偏重在“无性缘生”,把净土的印象在心中加强。在空、假之中相互的调整,就是“中观”;“中观”就是“空、假”的平衡,随时的调整自己的心态。

其实“空、假、中”三观就包含了“禅净双修”。我们讲“观一切缘生无性”,自性空是比较偏重在“禅”这一部分,禅观比较偏重在“空性”;忆佛、念佛就比较偏重在“假观”。“禅净双修”它们所依止的就是我们内在的道场,所谓“现前一念心性”。

这是总标,下一段文把“空、假”二观再作详细的说明。

《禅净双修》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本来都是佛,现在为什么是众生呢

王阳明先生说满街都是圣人,这句话是从佛学里来的,释...

与佛相应的心没有了

有一位朱慈目居士是对净土法门非常有修持的信徒,一天...

先找到根本,才有资格修学

我们看现瑞许说: 即时如来从胸卐字涌出宝光。其光晃昱...

阿弥陀佛跟娑婆世界的众生有缘

问:诸方必有净土,何偏赞西方? 答:此亦非善问。假使...

随缘自适,烦恼即去

在这个世界上,凡事不可能一帆风顺,事事如意,总会有...

梦中家财万贯,醒时两手空空

我们为什么一直生死不得自在,六道轮回,受诸众苦?因...

什么是念自性弥陀,生唯心净土

问: 请法师给弟子通俗地解释一下,什么是念自性弥陀,...

眼前万物生生不已,皆凡夫之所妄计,实无所生

佛说一切法从因缘生者,缘生无性,正示生无所生也。 人...

【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注音版】往生论注

往生论注...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本(东林寺版)

梵网经菩萨戒本(东林寺版)...

凡夫外道对缘起的五种邪见

于阿赖耶识中,若愚第一缘起,或有分别自性为因,或有...

佛疗六法

一、念佛对治业障: 平时多用念佛的名号、智慧、功德...

业是搞不完消不完的

我们过去造的业,无量无边,无始以来,哪搞得完呢?你...

把QQ头像换成佛菩萨的头像

近来看到很多佛友的QQ头像,各种各样的都有。有男人的...

【佛教词典】同闻众

指列于诸经首之比丘、菩萨等共同闻法之大众。法华文句...

【佛教词典】眼等五识随意识转

【眼等五识随意识转】 p1000 瑜伽三卷六页云:又由二种...

中国古代的生活雅语

请人原谅说包涵,求人帮忙说劳驾,向人提问说请教;...

《别行疏钞》的十种礼佛

《别行疏钞》中讲了十种礼: 一、我慢礼: 像上下捣米...

受菩萨戒没有过午不食,是不是犯戒

问: 弟子受了菩萨戒,但上班后,没持过午不食,持斋...

星云大师《佛教僧伽的十无思想》

各位新戒同学们: 我们在俗家时,过的是红尘的生活;...

【推荐】爱不是占有,放手不是抛弃

古代有个很有名的关于放手的爱的公案,说有两个妇人在...

【推荐】把所有的愿望愿景,寄托在这句佛号

【平时思惟:一、罪障深重,求出无期;二、弥陀大愿,...

善恶一念间

良心就是人人心中本具的是非心,只要每个人本著良心做...

文殊菩萨化身乞丐,两次救助虚云老和尚

虚云禅师(1840~1959),传法曹洞,兼嗣临济,中兴云...

富贵的正因和助缘

富贵有两种:一种是相对的,一种是绝对的。富甲天下、...

修楞严经的人,遇到事情不要管对错

这个地方讲如实不空义,这个讲作用。 中间无实性,是故...

生死事大,无常迅速

永嘉玄觉禅师往曹溪参访六祖惠能,振锡扬瓶,绕祖三匝...

火宅尘劳,何时是了

火宅尘劳,何时是了?安乐得一日,便是千万日样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