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念佛是愚人所为吗

莲池大师  2021/04/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念佛是愚人所为吗

【原文】

或问:“妙喜云愚人终日掐数珠求净业,念佛果愚人所为乎?”噫!予昔曾辩之矣。妙喜但言愚人终日掐数珠求净业,不言愚人终日一心不乱求净业也。

又问:“古德偈云:‘成佛人希念佛多,念来岁久却成魔。君今欲得易成佛,无念之心不较多。’无念念佛,奈何以有念念佛?”曰:此为散心念佛而不观心者劝发语也,不曰岁久而一心不乱者成魔也。未曾念佛,先忧有念,是犹饥人欲饭,先忧饱胀而不食者矣!

又问:“六祖云:‘东方人造恶,念佛求生西方。’意旨何如?”曰:六祖言恶人念佛求生,不曰善人念佛一心不乱者求生也。且恶人必不念佛,其有念佛者伪也,非真念也。喻如恶人修十善求天堂,恶人必不修十善,其有修十善者,伪也,非真修也。曾未有善人一心念佛而不生西方者也。

又问:“古德云:‘舍秽取净,是生死业。’奈何舍娑婆求极乐?”曰:彼言舍秽取净者为生死业,不言一心不乱取净土者为生死业也。子未舍秽,先忧取净,与前之忧有念同矣!

又问:“禅宗云:‘佛之一字,吾不喜闻。’又云:‘佛来也杀,魔来也杀。’则何为念佛?”噫!彼言佛之一字吾不喜闻,不言一心不乱四字吾不喜闻也。彼言佛来也杀,魔来也杀,不言一心不乱来亦杀也。夫归元无二,方便多门,是故归家是一,舟车各行。以舟笑车,以车笑舟,俱成戏论。此理自明,无烦赘语矣。

又问:“近有人言:吾不念佛。良由内有能念之心,外有所念之佛,能所未忘,焉得名道?”噫!彼盖以独守空静为道乎?内有能静之心,外有所静之境,不亦能所宛然乎?曷不曰:“一心不乱,则谁能谁所、何内何外也?”吾与尔既修净土,止愁不到一心不乱田地;若一心不乱,任他千种讥万种谤,当巍巍不动如泰山耳,更何疑哉?

【演莲法师译文】

有人问:“妙喜禅师说‘愚人终日掐数珠求净业’,念佛果然是愚人所为吗?”唉!我以前对此事已经辩明了。妙喜禅师只是批评“愚人终日掐数珠求净业”,并没有言“愚人终日一心不乱求净业”。

又问:“古德有偈谓:‘成佛人希念佛多,念来岁久却成魔。君今欲得易成佛,无念之心不较多。’据这首偈的意思,分明是教人应以无念念佛,怎奈现今的人都是以有念念佛?”我答:这首偈是为散心念佛而不懂观心的人而发的劝勉语。偈中并没有说念佛岁久而达到一心不乱的人成魔。你还未曾念佛,便先忧有念,这如同饥饿的人欲吃饭之前,担心吃饱会腹胀,就干脆不吃了!

又问:“六祖大师说:‘东方人造恶,念佛求生西方。’这话是什么意思?”我答:六祖是说恶人念佛求生,并没有说善人念佛一心不乱求生。况且恶人不可能会念佛,即使有念佛也是假的,不是真心念佛。譬如恶人修十善求生天堂,既是恶人则不可能修十善,即使有修十善,也是虚伪的,不是真心修十善。从来没有善人一心念佛而不往生西方的。

又问:“古德说:‘舍秽取净,是生死业。’为何念佛的人都欲舍弃娑婆求取极乐?”我答:古德只说舍秽取净的人是生死业,并没有说一心不乱求取净土的人是生死业。你尚未舍秽,先忧取净,与前面所言“忧有念”相同!

又问:“禅宗有‘佛之一字,吾不喜闻。’又有‘佛来也杀,魔来也杀。’这样的话,既然如此,为什么还教人念佛?”咦!他只是说“佛之一字吾不喜闻”,并没有说“一心不乱”四字吾不喜闻。他只是说“佛来也杀,魔来也杀”,并没有说“一心不乱”来也杀。其实“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归家是一致的,途中或乘舟、或乘车,各人所行路线不同。以舟笑车,以车笑舟,都属于戏论。这个道理容易明白,无须赘语。

又问:“近来有人说:‘我不念佛,是因为内有能念之心,外有所念之佛,能所未忘,怎能称之为道?’”咦!那人大概是以独守空静为道吧?内有能静的心,外有所静的境,不也一样能所宛然?何不对他说:“既得一心不乱,则哪里还分得出谁能谁所、何内何外呢?”我与你既修净土,只愁达不到一心不乱田地。若得一心不乱,任他千种讥万种谤,我都能巍巍不动如泰山,还有什么可怀疑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莲池大师文章列表

徐母杨太夫人生西记

原文: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固无论天人修罗...

平常回向要愿我们临终无障碍

印光大师提出一个很重要的建议就是:我们平常修福报,...

法灭之时,独留此经住世百年

《无量寿经》中,释尊悬记: 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

世世生生,除办慧业外,其余尽是办痴业

修慧一事,极为重大;满世间人只说聪明、不说智慧者,...

碰到紧急关头要记得佛号

念头一起来就是佛号,碰到紧急关头也是这个佛号。这个...

业海茫茫,谁为众生擎起慈航

有人说,世上最美的微笑,是拈花一笑,那么,世上最美...

反观深究心佛一如

静坐时,当反观深究,佛即我心,是心是佛,不假外求。...

极乐世界之美

在这个世界上 ,恐怕没有一个人不愿享受幸福安乐,也...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如何参究「念佛是谁」这个话头

念佛审实公案者,单提一声阿弥陀佛作话头!就于提处,...

汝宜自造安全洲,不复重来生与老

汝宜自造安全洲。迅速精勤为智者。 拂除尘垢无烦恼,不...

真正跟外境接触,也就这么一念而已

这个果报的受用,我们来看看它的差别。这个差别有两种...

朝山的功德与态度

1、广结法缘: 朝山都是朝礼佛法殊胜、菩萨示现的道场...

【佛教词典】观念论

佛教诸宗派,如唯识、华严等宗,认为宇宙系由心所变现...

【佛教词典】诸行出离

【诸行出离】 p1347 瑜伽八十五卷十三页云:又复观察于...

肾气充足的人脸上放光

肾气充足的人脸上放光,神采奕奕,相反,如果肾气亏虚...

增长生死有二种法,胆大欺心胆小偷心

出生死有一种法,名为直心,亦名信心;增长生死有二种...

反闻闻自性有没有修持的具体方法

问: 请益法师,如何理解六根就是一根一心,把心贴在一...

给自己一片危崖

有好几次,见蝙蝠掉在地上,怎么也飞不起来。 蝙蝠是...

古代高僧的尊师重道

尊师重道是佛教的基本思想之一,佛陀在许多经典中都论...

被眼前的妄想误导

我们一般人很难被劝谏,活在自己的妄想很麻烦,你对一...

脱离了生活,佛法一点用处也没有

太虚大师曾说中国佛学的特质在禅,而禅的特质又是什么...

邪知邪见造的业最重最可怕

最严重的是第三种,邪执故重。所有业里心力强,没有对...

智谕法师:念佛贵在调心

念佛贵在调心,不在念多,念少,念快,念慢。 大家要...

面对痛苦的正确态度

苦是由前生身语意三业作恶的因,今生所招来的果报。因...

念佛法门乃一切世间极难信之法

一、佛法大海,信为能入 如来一代时教,智慧深广如大海...

【佛学漫画】如何守住菩提道芽

你念我名号,我来守护你的菩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