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无念」是没有念头还是还有善念

净界法师  2021/07/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无念」是没有念头还是还有善念

问:佛是无念,此“无念”是完全没有念头?还是还有善念?

净界法师答:完全没有念头,你这个不是无情众生吗?佛法不是说从有情修成无情,而是转识成智。它这个“无念”,当然刚开始先没有恶念,没有恶念就是善念。就是佛法的修行先修善念,再修正念。这个“无念”,当然你讲无念,可能会错认消息。你讲“正念”可能会清楚,就是正念真如。内心当中跟我空、法空的真理相应的时候,内心是清清楚楚,但是不取任何的执着。空空荡荡、了了分明,了了分明、空空荡荡,谓之正念,这是正念真如。佛当然是有心念,所以佛也是有生命现象。有心念就有生命,所谓的生命就是由心念来创造的。

当然,阿罗汉的学者就比较没有所谓的无量生命的观念。他认为说生命就是痛苦的,“诸行无常”。所以说阿罗汉学者观察无常,生命就是无常。“无常故苦”,这句话很可怕。无常就是苦,因为它不安稳,所以“苦即无我,无我故空”。所以他这样思考下去的时候,你说这个小乘学者……你看你要读《法华经》《华严经》,你看诸佛菩萨的功德多庄严多好啊,对不对?他能够“于一毫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法轮”!这么自在的境界,事事无碍!小乘的学者看到以后不生好乐,没有好乐心,他就是喜欢苦、空、无常、无我。

这个地方就是说,大乘的学者是认为念头没有错,念头是无自性的。当然,你说念头有邪念,有邪念是因为我们曾经熏习了邪恶的功能。既然是熏习,表示后天才有的,它本来没有。那么后天才有就是说,你可以假藉戒定慧把它消灭掉。它有生起的因缘,就有消失的因缘。所以大乘的佛法对心念不主张把它断掉,但是主张来对治、转变。

我们今天讲到这个不同的思考,比如说,你现在烦恼起来了,起贪欲、起瞋恚。如果是小乘的学者,他对恶念就是完全地破坏,就是修四念处——不净、苦、无常、无我,把念头全部消失掉了。大乘佛法也同意在助行方面修四念处,但是他转念念佛,他同时在起烦恼的时候,把这个心念的力量转成念佛。这样的不同思考,因果就不同。

就是说,你对心念只是一昧地破坏,你的因是这样,你最后顶多就是,你的果报空空荡荡。你以后就不要羡慕别人,人家有庄严。因为你因地不栽培,你顶多得到清净。你说,唉呀,我是一个阿罗汉。法华会上说的,诶,为什么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这么庄严?因为因地的时候你对恶念只有破坏,你不重视修善。那我们今天恶念生起的时候,我们对治恶念,我们又同时忆念佛号,无量光、无量寿。我们在破恶的过程当中又努力地建设,所以最后得果报的时候有功德庄严。

所以,这个成佛之道就是你的抉择。为什么有些人过程当中他缺乏种种的庄严?舍利弗尊者跟文殊菩萨在清净的程度上、在断恶的程度上,我们说差别不大。但是你看他们因地所修的善,那个文殊菩萨的神通道力、功德庄严,舍利弗尊者是不能比的。就是说,你有什么样的知见,你就会有什么样的思考,就带动不同的修行,最后就有不同的果报。除非你彻底地改变你的知见。否则你的成佛之道,这个生命的水流就一直往这个方向走下去了,就是产生固定的种性。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出家与在家修行的区别和出家的条件

问: 出家修行与在家修行的区别在何处?若要出家,应...

弘法人士一定要有自知之明

问: 师父慈悲,弟子有一想法请开示,我认为弘法人不要...

曾玩过碟仙,心仍有余悸该如何对治

问: 弟子初中时和同学玩过碟仙,但一直有后怕,曾因...

大安法师:往生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问: 往生的必要条件是什么?我念佛到什么程度才能往...

傻子的处世哲学

有一则笑话,说一个傻子意外得到一斤羊肉和做爆羊肉的...

车里的佛像要如何摆法

问: 我在龙华寺请了一尊阿弥陀佛,当时我问寺院里的...

净业行人临命终时是否也受四大分离之苦

问: 一、净业行人信愿持名求生极乐,但病苦缠身,临命...

洒净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问: 洒净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仁清法师答: 好几种,...

【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佛说百佛名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

杂譬喻经

(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

【注音版】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大悲忏)

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大悲忏)...

一个人生命的结果是看临终心念

从佛法的角度,一个人生命的结果是看临终心念的,最后...

禅宗五祖弘忍大师《最上乘论》

夫修道之本体,须识当身心,本来清净,不生不灭,无有...

没有文化的人,念阿弥陀佛圣号就可以

现在信徒来皈依三宝的也很多,皈依三宝就是皈依过了之...

受戒与不受戒的差别

在家人通常说:心好就好了嘛,受什么戒嘛,不受戒与受...

【佛教词典】慈敬

(术语)以慈爱之心而敬崇之也。无量寿经曰:慈敬于佛...

【佛教词典】伊蒲馔

(杂名)佛寺素席也。名山记。谢东山游鸡足山记曰:山...

不要摆张郁郁寡欢的脸给世界看

藉着正确的静坐方法及释尊的教诲,可以根绝所有负面思...

别把佛留在佛堂

念佛是一个念头一个念头安住在佛。其实忆佛和念佛意思...

净慧长老初见虚云老和尚的难忘回忆

老衲在十五岁时知道有参禅这件事。当时我住在三佛阁,...

药师佛的十二大愿与利益

药师佛十二大愿: 第一大愿:愿我来世得阿耨多罗三藐...

忏悔的前提和方法

问: 恳请法师慈悲详解惭愧心和忏悔心以及如何忏悔? ...

宁可割肉补常住,不可私蓄肥自己

在佛门中有副著名的对联:杨歧灯盏明千古,宝寿生姜辣...

学禅的人,一定要走得干净利落

其实佛教就是把我们整个生命,都落实到最小的时间单位...

得意勿恣意奢侈,作福莫如惜福

得意勿恣意奢侈,失意勿抑郁失措。 前面是讲人,这里讲...

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殃

一般人遇到倒霉的事情,就想逃避它。可是聪明的人却研...

淫念生起时该如何对治

虽然我们已经明白了一些道理,但是如果不经过修行,还...

你不是来哭的,你是来念佛的

我们看受阴的魔境。就这个人,彼善男子,当于此中得大...

我们所需要的一切都不能离开佛法

出家三十多年,感觉每天一转身就是一个白天,睡一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