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如是二识,更互为缘

净界法师  2021/09/0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如是二识,更互为缘

如是二识,更互为缘。

“更互为缘”是什么意思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有阿赖耶识才有受用识,因为有受用识才有阿赖耶识。这两个是相互为缘的,当一个断的时候,另外一个也消失掉了。它们两个是互相为因缘的。

这以下“引证”。

如《阿毘达磨大乘经》中说伽陀曰:诸法于识藏,识于法亦尔。更互为果性,亦常为因性。

这个“诸法”,在唯识学的“诸法”,一般来说在凡夫位很少讲到清净法,就是杂染品法。当然,这个杂染品法主要是讲心——前六识。心为业主,所有的法都是由心所创造的,所以前六识对于这个“藏识”——阿赖耶识,是“更互为果性,亦常为因性”。

或者说,这个阿赖耶识对于前六识,也是“更互为果性,亦常为因性”。就是说,你现在的这个明了的心识是怎么来的呢?是阿赖耶识创造的。你的内心当中有罪业、有烦恼、也有善根,有时候起善根,有时候也起烦恼。这些差别都是阿赖耶识创造的。

这个第六意识在活动的时候,你的作意、如理作意,你的第六意识的造作又再熏习阿赖耶识,这个阿赖耶识又产生变化。阿赖耶识创造了第六意识,第六意识的造作又去改变阿赖耶识;这个时候阿赖耶识又创造另外一个新的第六意识,第六意识的造作又改变了新的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又创造一个新的第六意识……这就是所谓的“更互为果性,亦常为因性”。它们两个互相扮演着因跟果的相互的作用,就是如是地辗转。在《阿毘达磨大乘经》佛陀有这样子说过的。

我们前面讲到缘起法。当然我们讲缘起法一般都是讲到依他起,就是由业力跟临命终的爱取所变现的果报。但唯识,特别是在本论当中,讲到受用缘起,就是后天的因缘,这个是非常重要。

比如说,你看秦朝末年楚汉相争,大家读过历史应该知道。这个楚国,楚就是项羽。项羽,要从先天的命格上来说,是远远超过刘邦。他出生贵族,就是将军的世家,他本身又骁勇善战,刘邦怎么是他的对手?刘邦,从先天的命格来说,他是一个卖草鞋的老百姓。

那个时候,秦朝末年民不聊生,英雄好汉逐鹿中原,就各凭本事。所以说,从一个人的果报体、先天的命,你的先天的命格当然占一半,但是你后天的努力、后天的运势也占了一半。刘邦这个人他有一个优点,非常谦卑,“谦受益”,他处处地去尊重贤人。你看他打仗,有个常胜将军叫什么?韩信。对!他打仗有韩信,在处理事务的时候有张良、萧何。韩信、张良、萧何都曾经在项羽的座下。项羽这个人就太刚愎自用,不能用人才,对自己太有信心了,结果他们都跑到刘邦的座下。最后一战的时候,垓下一役,韩信就把项羽打败了。

所以说,“诸法于识藏,识于法亦尔。更互为果性,亦常为因性”。就是说,没错,我们今生的这个果报体,前生的业力不可以忽略,这是事实,我们应该说占百分之五十。阿赖耶识缘起,阿赖耶识里面的业力所释放出来的果报体,我们说先天的命格,占百分之五十。但是你今生的努力也占了百分之五十。

一般来说,你越到晚年,这个第六意识的主导性就越重要。所以有人说,你上了四十岁以上,你要为你的相貌负责任。四十岁以前那是你父母亲所生的,前生的业力;但是,你活得越老,你今生努力的一些相貌是过失相、功德相——虽然正式果报是在来生,你今生还是会看出一点消息出来。

越到晚年的时候,你今生造作的相貌就有一部分会现出来。但小时候大部分都是前生的因缘,你长得怎么样,是业障相、是功德相,那跟前生的关系比较大。所以说,我们在探讨缘起的时候,前生的阿赖耶识的业力,还有今生的第六意识的受用,这两个都是互为因果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推荐】袁了凡改命改的是什么

问: 袁了凡他改命,改命运那他改的是什么? 净界法师...

如何调伏我们的业力妄想

我们现在到底如何来了解真实的业力呐?我们想调伏我们...

这个是你学唯识最重要的功课

基本上,我们凡夫对人生的因缘的观察,跟佛法所谓的因...

「命浊」的由来

看第五段的命浊。 这个命浊主要是由识阴引生的,就是内...

星云大师《佛教的主观与客观》

第一篇 十八界--心物结合的世间 壹前言 佛陀将宇宙万...

真正障碍往生是带有执着的妄想

唯识学在整个大乘佛法当中是一个非常专业的课程,唯识...

憨山大师:八识规矩通说

唐三藏法师 玄奘 集 明憨山沙门 德清 述 八识规矩者,...

无心的阿赖耶识「犹隔一重关」

修学佛法跟修学世间法这当中的差别,蕅益大师有一段的...

唯识二十论

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占察善恶业报经

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出六根聚经中) 天竺三藏菩提灯译...

佛说阿弥陀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q)树给(jǐ)孤独园。与...

佛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城逝多林给孤独园。与...

达摩大师四行观

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二种。一是理入;二是行入...

不受后有,它的下手处有两个

老死。老死为身心演变之必然结果。未来之世,既然受生...

独头意识所感知到的五种法处所摄色

这个独头意识所感知到的法处所摄色有五种,这里只列出...

【推荐】简单施食仪轨与施食功德

佛在经上说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童男、童女...

【佛教词典】金刚瑜伽教

(术语)金刚者,指金刚界,即金刚顶经也。瑜伽者,指...

【佛教词典】善(二)

善者白法性故,清净法界,远离生灭,极安稳故,四智心...

天台宗的判教为何受到历代修学者的重视

在中国佛教一千五百年历史当中,影响佛教最深也最受欢...

佛为何绕了一大圈才说净土法门

既然如此简单明了,佛何不直接就告诉人们念佛求生就行...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上品中生

【经文】 上品中生者,不必受持读诵方等经典。善解义趣...

国王慈心斲钉求法

释迦牟尼佛过去生中,曾于娑婆世界作大国王,名为毗楞...

往生有没有征兆

前几个月,在莲因学院斋戒会上这个课的时候,有一个老...

【推荐】优昙法师与《莲宗宝鉴》

优昙法师是元代高僧,俗姓蒋,安徽丹阳人,家族世代奉...

素食是冷却地球的最佳选择

科学界现已形成共识:全球暖化有可能毁灭人类,而人类...

念佛人可以求早点往生吗

念佛之人,不复作生死业,然宿业未尽,何能即得往生。...

灭除人我对待

马祖道一禅师有一次在打坐时,忍不住朝佛像身上唾了一...

十方诸佛都在自己刹土,宣扬赞叹阿弥陀佛名号

仰仗佛力 由通途佛法仗自力之难,我们再来观照净土法门...

不生气,你就赢了

不生气,就赢了。这是金庸先生的至理名言,也是金庸先...

破除灭结,圆破识阴

丑五、圆破识阴超命浊 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