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不费分文即能成就「五大施」

2015/09/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不费分文即能成就「五大施」

佛世时,有一位首罗长者,以性情悭吝而闻名,舍利弗尊者等诸位比丘多次登门化缘,并以偈颂开导他:

“恶道深如海,乱心如浊水,

 为悭流所漂,言则称无物,

 嫉妒之大河,邪见鱼鳖众,

 充满如是处,漂流不止息,

 今当拔悭根,成就施果报,

 大悲之世尊,无畏之释子,

 见诸没苦厄,我等应救济。”

但是,长者听了仍不为所动。

有一天,迦叶尊者清早起身,着衣持钵,行脚至首罗长者的住处,向他开示布施的功德利益。然而,长者心里却有如以矛刺心般的不欢喜,于是对尊者说:“你来是为受请?亦或乞食?”迦叶尊者回答:“沙门以托钵乞食为生。”长者又说:“你若要乞食,应把握时间,快到别处化缘吧!”迦叶尊者见因缘未成熟,便默默地转身离去。

之后,舍利弗、目连等诸大弟子亦尝试与之化缘,同样未受到尊重与接待。于是世尊亲自前往首罗长者家,并说:“今天来拜访,希望劝您修习五大布施。”

长者一听,心中大为愁忧瞋烦,思惟:“我连小布施都不愿意做,更何况是五种大布施?如来难道没有其他法门了吗?他的弟子教我布施,世尊也是教我布施!”于是他对世尊说:“我连布施一点点小东西都不愿意,更别说是五大布施了!”

佛陀告诉长者:“我所说的大布施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及不饮酒,是为五种大布施。”长者听后,心大欢喜,心想:“做这五件事,不用花费一分一毫,就能得到大布施的美名,何乐而不为呢?”想到这儿,他对世尊深深地生起信敬、欢喜之心,说道:“佛陀果然是调御丈夫!若非世尊,谁能如此善巧的说法?谁又能违抗、不顺从如此妙法呢?”便以偈颂扬:

“色貌无等伦,才辩非世有,

 世尊知时说,梵音辞美妙,

 所说终不虚,闻者尽获果。”

欢喜之余,长者召唤仆人从库房取出二张细软的上等毛料,想要供养世尊,但又有些踌躇:“好像多给了一张?”随即又觉得:“只给一张好像太小气了,还是供养二张吧!”

佛陀觉知他的心念,便开示道:“行布施抑或争名逐利,决定于当下的心念;不贪好名利,保持真诚、无私之心,是大丈夫所为。随着自己的心念,无住布施或争名夺利,自然感招竭然不同的果报。”

首罗长者听闻开示,知道如来智慧广大,悉能明了他的起心动念,欢喜之余,顿时破除了悭贪执着的烦恼,恭敬的以氎布供养佛。佛陀知道长者至心欢喜,便为他开示法要,长者闻法后,豁然破除二十亿见惑烦恼,证得须陀洹果。

恭送世尊返回精舍后,首罗长者心中法喜充满,庆幸今生有缘值遇大善知识慈悲化导。这时魔王得知长者欢喜向佛之心,忧心忡忡地想着:“我得赶快去首罗长者那儿,趁他道念未坚,扰乱、破坏他的善心。”于是刹那化作佛身──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来到长者家中,以偈自赞:

“身如净金山,圆光极炽盛,

 自在化变现,庠步如象王,

 来入首罗门,如日入白云,

 睹者无厌足,明如百千日。”

当光明照进首罗长者家中,长者好不惊讶,不知是何方贤圣?亦以偈说:

“如融真金聚,充满我家中,

 犹日从地出,其光倍常明。”

他心中极为欢喜,有如以甘露水遍洒其身,说道:“我真有福报,如来今天再次来到我家。世尊常以慈悲心济度有情,再度来到这里也不奇怪吧!因为世尊常行慈悲、济度有情,所作所为自然有其深意。””

长者又以偈赞颂:

“头如摩陀果,肤如净真金,

 眉间白毫相,其目净修广,

 如开敷青莲,寂定上调伏,

 无畏徐庠步,容貌殊特妙,

 圆光满一寻,如用自庄严,

 勇猛自唱言,我今真是佛。”

此时魔王俨然以庄严之貌站在长者面前,说道:“我曾说五受阴苦乃是由习染所生,修习八正道法,可以灭除五受阴,这些说法是邪说!”首罗长者听了之后,觉得非常疑惑:“眼前之人相貌似佛,但是所说并非佛法,是我在作梦,还是自己心生颠倒?他的言语中,充满了贪着、嫉妒,不知是何方恶人化作佛的形像,好像躲在花丛中的黑毒蛇。我今审思觉察,他必定是专门扰乱行者的天魔,好比卖针小贩来到制针大师家,想要卖针给大师,真是不自量力!”

长者于是以偈诃斥魔王波旬说:

“鹅翅扇须弥,尚可令倾动,

 欲令见谛心,倾动随汝者,

 终无有是处,汝可惑肉眼,

 不能惑法眼,佛知此事故,

 而作如是说,肉眼甚微劣,

 不能别真伪,若得法眼者,

 即见牟尼尊,我得法眼净,

 见于灭结者,终不随汝语,

 汝徒自疲劳,不能见惑乱,

 吾今谛知汝,实是恶波旬,

 见四真谛人,终不可移动,

 如以金涂钱,欲诳卖金家,

 此事亦难成,外现其金相,

 其内实是铜,犹如以虎皮,

 用覆于驴上,形色惑肉眼,

 出言知汝虚,如火有冷相,

 风相恒常住,假使日光闇,

 月可作热相,不能使见谛,

 而有动转心,设使满世界,

 草木及瓦石,糜鹿禽狩等,

 悉皆作佛像,不能动我意,

 令有变异相,况汝一魔身,

 而能动摇我,首罗种种说,

 苦切责波旬,犹如勇健人,

 入阵击儜者,时魔即恐怖,

 速疾还天宫,师子王住处,

 象到寻突走,波旬亦如是,

 见谛所住处,诸魔不敢停。”

首罗长者的一番慷慨陈词,苦口婆心的教诫,当下令魔王惊惧怖畏,立刻逃回天宫。

典故摘自:《大庄严论经·卷第八(四十八)》

省思:

马鸣菩萨于《大庄严论经》中说:“得见谛者,不为天魔诸外道等之所欺诳,是故应勤方便必求见谛。”所谓“应勤方便”,即广集福慧资粮,勤修戒定慧,由戒生定、因定发慧。佛陀以持守五戒接引首罗长者──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不费分文即能成就“五大施”。故知佛门之劝化布施,并不在于财物的多寡,而是令人藉由布施之行,舍除悭贪烦恼,进而具足正知,安住正念,如说修行,如此便能如着铠入阵,于世间中,虽遇五欲大贼,不为所害,最终能破灭众魔,而得道果,这才是佛陀教人布施的深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施与受,何者比较快乐?

问: 施与受何者比较快乐? 惟觉法师答: 帮助人、救...

法布施的福德果报

法的布施 我们有些人做弘法利生工作、劝进行者工作,他...

布施奉献才能得到快乐

每一个人都要懂得布施,因为它是生命实现的一部分。...

三皈五戒是学佛的基础

三皈,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佛法僧合称为三宝...

【推荐】荣华总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

古往今来,人类不论富贵贫贱,上至达官贵人,富甲天下...

战胜天魔波旬之五力

往昔,佛陀于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向比丘们开...

佛说布施功德因缘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止住时,曾为大众开...

诸供养中,法供养最

普贤菩萨强调,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法供就是用法来作...

【注音版】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

【注音版】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

巢窟不可爱,终将败坏

佛陀时代,有一位比丘于清晨前往河边洗浴,后至岸边歇...

心灵的漏洞

许多年前,有个求道的年轻人,为了获悉人生的道理,不...

【推荐】杨满爹捕蛇的恶报

父亲年轻时想学捕蛇与蛇伤治疗,他找了位师傅,人称杨...

米从哪里来

佛的堂弟阿那律自幼在王宫中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一点...

【佛教词典】律五论

(名数)律宗所依之五部论。如毗尼母论,摩得勒论,善...

【佛教词典】涅槃非灭无义

【涅槃非灭无义】 p0932   瑜伽七十三卷七页云:云何...

自心念自性佛

自心念自己的自性佛,要承担,自己念了,阿弥陀佛佛性...

爱桩不拔难生净土

今时净业学人,终日念佛忏罪发愿,而西方尚遥,往生弗...

把握当下,做就对了

在一个大丛林中,有位七十几岁的老和尚。他从十几岁到...

如何理解念佛要念得「心佛两忘」

问: 《印祖文钞》里我似乎记得念佛要念得心佛不二、...

怎样检验出离心及出离三界火宅

检验出离心 佛说死无常,死来无定期。若已经得到人身,...

处世要有因果观念

有位年轻人热衷于事业,一心想发大财,每天早上他都会...

不言人私,不揭人短

人活一生,是以尊严立于世。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

一粒习气之米

沩山灵佑的故事,有一次他的弟子石霜楚圆正在筛米,被...

如何去消除病苦

如何去消病苦?病其实是三类病,佛陀说三类病。 一个是...

吃东西吃饱就好,别为嘴巴做奴才

在吃的方面,出家人是人家布施什么就吃什么,不执着、...

中国当代第一比丘尼--隆莲法师

隆莲法师(19092006),是一位富于传奇色彩的大德高僧...

圣严法师《办公室的沟通智慧》

在纷乱的环境中,如何把心静下来?假使办公室里突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