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情绪变化多端,心中一定藏了很多相状

净界法师  2023/01/2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情绪变化多端,心中一定藏了很多相状

“现前一念心性”,在观察的过程当中,有两个重点:第一个你要成就“离一切相”;第二个要成就“即一切法”。在我们的菩萨道当中,首先你要成就的是,你要把这个离一切相的“心性的本体”先找到。我们一个凡夫众生,我们的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内心当中有业力,可能是善业,也可能是恶业,我们只要跟外境接触,你心中一定会出现“相状”,一定有相状的,因为有业力,它就会出现相状。

这个相状可能是安乐的,你欢喜的相状;也可能是痛苦的相状,也可能是一个杂染的相状,也可能是一个清净的相状,有各式各样的相状。因为我们过去造了各式各样的业力,你跟人事接触的时候,心中有很多很多的相状会出现。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只要是一个有形相的东西,它就是一种“生灭变化”之法;它是生灭变化的,而且虚伪无主,它要往哪里“变”,你做不了主的!当我们心中出现相状的时候,你一旦“住”在这个相状,你这个菩萨就躁动不安了。

所以,你看有些人,他学佛很久,他功课也做很多,但是他那个情绪,变化多端,你就知道这个人心中一定抓了很多的相状不放,弄得自己心有千千结。所以,我们刚开始,在观照这一念心的时候,先用“空观”。“空观”它的特点,就是直接照了我们心性的本体“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我们的心中本来没相状的,所以我们抓了很多相状,其实是失去我们原来的面目。所以你修“空观”的人,你会慢慢的,明了的心跟相状会慢慢的脱离,把这个心中这些灰尘、这些相状慢慢的脱离,慢慢脱离,我们讲“还它个本来面目”。

你本来就没有相状的,你一直要把这个相状抓住,其实是我们自己障碍自己,就是这样子。世间上,只有一个人会让你痛苦,就是“你自己”!“外境”不会让你痛苦的,它只是一个助缘而已;“外境”是一个业力的显现,显出一个相状,但是接不接受、执不执着看你;要不要显现这个,是你没办法决定的,但是你要不要把它执取,这个是你可以做主的。

修“空观”的人,特点就是你心中的相状还是会出现,但是你慢慢、慢慢能够达到“无住”,你是住在一念的心性,以“无住为住”。

所以,修“空观”会让一个人轻松:心无挂碍,无有恐怖,做你该做的事情。那么你一个人修空观的人,慢慢、慢慢你的心,对这个相状,就有免疫的功能,慢慢、慢慢“离一切相”。但这样还是不够的,这个是比较消极的先把自己安住下来。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磨练自己内心的光明

修佛的人,我们磨练自己内心的光明,不是和别人斗的,...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

是什么牵引我们进入未来世呢

每个人在饱尝了一生的苦乐之后,都不可避免地要趋于陌...

如何解决往生的最大障碍

从净土宗的观点来看,对我们往生最大的障碍是什么?贪...

我们不爱过去未来,只爱现在

我们出生以后,心中就有一个知见,坚定的想法。什么想...

【推荐】为什么一个人会有造业的倾向

由此遍计,能遍计度。 由于整个遍计执的名言、相貌、执...

人生在世那叫业力的释放

一个人,落入因缘法的时候,会产生我、法二执。我、法...

对哪些对境造业,业果会越重

讲到重罪、重业,一定是第一,心非常猛利;第二,跟外...

瑜伽菩萨戒本

《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禅秘要法经

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注音版】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肇论

肇论序 小招提寺沙门 慧达 作 慧达率愚,通序长安释...

佛弟子应如何选择才不会被误导

问: 在科技发达的传媒时代,佛教的杂志五花八门,身为...

念诵普贤十大愿的功德

一者、礼敬诸佛 二者、称赞如来 三者、广修供养 四者...

妄想本来就没有的

为什么要安住空性,佛法是先安住再调伏,因为你安住错...

谦虚不但可以避祸,也是求福的基础

现代有许多人不读经典,把《周易》当作所谓算命的书,...

【佛教词典】无想事

【无想事】 p1048 品类足论一卷七页云:无想事云何?谓...

【佛教词典】世俗有

【世俗有】 p0509 杂集论三卷一页云:云何世俗有?几是...

做点好事有点功德,但被这个吃掉了

在《正心地观经》中说,我们的心就是夜叉。为什么说心...

应当如何敬法及恭敬法师

当阿难向佛陀请问乐法善男子善女人应当如何敬法及恭敬...

圣严法师《谢谢癌菩萨》

病苦是帮助道心增长的逆增上缘,重病更可能是悟道的因...

把真如本性的家建立起来

我们经过无量的生死轮回,内心累积很多问题,要在一生...

身体少病的十个原因

1、不打别人,不虐待动物。 2、劝别人不要打人或虐待...

千念万念成就临终纯净的一念

忆佛、念佛是我们人生中最重大的一件事情,我们要净念...

富人多做好事,有舍更有得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台湾佛陀纪念馆历经13年筹划...

不能了解生命的根本而错乱用心

我们在明白整个生命的道理当中,最重要的先要了解生死...

心识如何生

问: 心识如何生? 正如法师答: 在唯识学中,所谓心...

智者大师: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

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 天台智者大师 说 宋四明沙门知礼...

阿弥陀佛的慈爱超过世间父母

我们都要去理解阿弥陀佛的心,弥陀的心就是大慈悲心。...

我们为什么要发菩提心

那菩提心怎么发得出来呢?不是凭空就能发出来的。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