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念佛虽易,殊不知为真实出生死之要路

憨山大师  2024/01/3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念佛虽易,殊不知为真实出生死之要路

【原文】

念佛虽易,世人不知,都轻视为寻常,殊不知为真实出生死之要路,但不知念佛之妙,故多错误耳。且念佛即是参禅,更无二致,凡念佛时,须先将自己胸中,一切烦恼妄想,贪嗔痴爱,种种杂乱念头,一齐放下,放到无可放处,单单提起一声阿弥陀佛,历历分明,心心不断,如线贯珠;又如箭筈相拄,中间无一毫空隙处,如此著力靠定,于一切处,不被境缘牵引打失。如此日用动静中,不杂不乱,久之梦寐一如。若是如此用心,念到临命终时,一心不乱,便是超生死、生净土之时节也。若但口说念佛,心地不净,妄想不除,只道念佛不灵验,纵到三生六十劫,亦无出头分,尔其勉之!

【译文】

念佛虽是易行道,可是世人不知其中奥妙,都轻视以为寻常。殊不知念佛正是真实出离生死之要路。只因不知念佛之妙,故而对念佛产生许多错误的见解。而且念佛即是参禅,并非两码事。

凡念佛时,必须先将自己胸中的一切烦恼妄想、贪嗔痴爱等种种杂乱念头,一齐放下,放到无可放处,单单提起一声阿弥陀佛,念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样心心不断地念下去,如同以线贯珠,相连不断;又如箭尾相拄在弓弦上,这中间不留一毫空隙处。如此着力靠定,于一切处,始终守着一句佛号,不被种种境缘牵引打失。

如此于日用动静中,达到不夹杂、不散乱,久而久之,连睡梦都能念佛。若能如此用心念佛,念到临命终时,一心不乱,便是超越生死、往生净土的时节了。但如果只是口说念佛,心地不净,妄想不除,他日不能往生净土,便埋怨念佛不灵验。

这种心态,纵然再等三生六十劫(原指声闻乘修行时间。利根者极速三生得极果,迟根者极迟六十劫得极果),也无出头分。你应当努力自勉!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憨山大师文章列表

猕猴入海喻

过去,在一海岸边有树林,方圆数十里中住了五百多只猕...

珍惜暇满人身

一、暇满的体性 暇是闲暇。脱离了八种无暇,就是所谓的...

临终病苦最易受用的法门

有一次,我到一间道场,那间道场一向是打禅七的。咦!...

四十八大愿——(第22愿)菩萨一生补处

设我得佛,他方佛土诸菩萨众,来生我国,究竟必至一生...

三界如粪坑 应早求出离

如果今生错过了念佛往生一法,那就无量劫都难以再逢到...

智者大师与净土法门

智者大师,名智顗,字德安,姓陈,颍川人。母亲怀孕时...

不要轻易地离开家庭,让家里生烦恼

问: 本人已六十多岁,念佛多年,但家人不接受,本人想...

捐赠器官与临终助念问题

报载某师鼓励人死后捐赠器官一事,引起修净业者临终助...

【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晚课蒙山施食仪...

【注音版】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

【注音版】佛说梵网经

佛说梵网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最简单的施食法:六字大明咒施食

丹真绒布上师餐前必做上供下施。下施时,念诵观音菩萨...

生命的根源在哪里

我们在修学佛法的时候,应该要先建立二种大乘的正见,...

轻毁出家人会成熟极重恶报

佛曾经说:任何众生如果对身披袈裟的比丘产生恶心,因...

幸福烦恼都缘于心

做功夫,除妄想,其实也就是我们调节自己的身心,给自...

【佛教词典】有漏缘

亦即以有漏法为缘取之对象。为“无漏缘”之对称。据俱...

【佛教词典】一无碍道

体得“生死即涅槃”后,能融和此两者而无碍之悟道。[...

星云大师《佛教奇人谭》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 我们时常对现代世界中的各...

五逆十恶

五逆 所谓五逆罪,是指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和合僧...

最后的生还者——地震废墟下念佛得救

2016年2月6号半夜凌晨三点,正当大家欢欣期待即将来临...

了幻法师《超越情爱好修行》

自笔者的《佛法与婚姻》一书2005年流通以来,收到不少...

历代高僧大德的惜福节俭

惜福节俭是历代高僧大德都具有的优良品格,也是我们增...

在公门修行,不专指诵经持咒念佛而已

原文: 所言公门修行,不专指诵经持咒念佛而已。必须尽...

什么是真正的平静呢

为了找到平静,我们已下定决心成为佛教中的比丘和沙弥...

圣严法师《要感谢接受过你施舍的人》

央视著名记者白岩松曾经采访过圣严法师。让他记忆犹新...

「生」有什么苦呢?怎么叫做「生」呢

我们一般说生苦,生有什么苦呢?怎么叫做生呢?拿人来...

是爱,还是交易?

若时不随顺,则都无所爱,尔时起贪爱,唯同于贸易。--...

顺其自然是最好的处事方式

从前,有一位很有修为的居士。有一次,他到一所有名的...

弘扬净土法门的一个重要原则

净土法门唯佛与佛方能究尽,九法界众生靠自己的能力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