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幸福烦恼都缘于心

印顺大和尚  2015/03/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幸福烦恼都缘于心

做功夫,除妄想,其实也就是我们调节自己的身心,给自己的身心安家的一个过程。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都有一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我们调心安心也是同样的道理。可以说,我们的妄减掉了多少,心就安定了多少,我们的幸福感、快乐感也会相应地增长多少。决定一个人是幸福快乐的,还是烦恼忧愁的,并不是他外在拥有的东西有多少,而是他内在的心态是什么样的。

现代社会,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我们的物质世界飞速发展,但是,我们的幸福感并没有跟着增长。相反,现在很多人越来越感觉到自己很不幸福,越来越感觉到烦恼很多。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悖论!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很多人都没有明白让自己感觉到幸福的真正原因是什么,都是在拼命地向外抓取,试图通过占有更多的东西的来让自己感觉到幸福。

作为一个出家人,我不否定一定的物质基础能给我们带来幸福和快乐,物质的发展确实能够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方便。但是,如果把幸福快乐完全建立在物质之上,过度强调物质的发展,却把心灵、精神、信仰通通抛下不管,心灵得不到滋养,精神得不到充实,信仰得不到确立,找不到属于自己内在灵魂的家园,那是不会有真正的幸福可言的,这只会让自己经常感到很空虚、很躁动,很不安。我们有个成语叫做“孤魂野鬼”,一个人找不到自己精神的皈依,找不到自己灵魂的家园,心始终都在外面飘荡,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就是所谓的“孤魂野鬼”。

外面的物质世界怎样,个人的物质生活水平怎样,是导致我们是幸福还是烦恼的外在原因,从佛教来说,也常称之为外缘。大家都接受过现代教育,都懂得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内因是什么呢?内因就是我们内心的心理状态,内在的精神修养境界,简单一点来讲就是我们的心态。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也是我经常给大家讲的故事。

弘一大师,他是我国近代四大高僧之一。弘一大师出家前享尽了荣华富贵,歌舞升平,美味佳肴。出家后却着截然相反的生活。

有一天,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前去拜访弘一大师,恰逢大师在吃饭,夏先生见他吃一道咸菜,便尝了一口,不忍心地问道:“您难道不嫌这咸菜太咸吗?”

弘一大师淡淡地说:“咸有咸的味道。”

过了一会,弘一大师吃完饭,手里端着一杯白开水,夏先生又皱着眉头说:“难道没有一点茶叶吗?怎么每天都喝这平淡的开水啊”。弘一大师笑笑说:“淡有淡的味道。”

大家看,如果一个人的心态很好,修养很高,那么即使是一道咸菜,一杯开水,他都可以仔细地品尝,品出其中的味道,更品出其中的幸福。相比之下,我们很多人每天大鱼大肉,却不一定感觉到幸福,如果要他吃咸菜。相同的物质条件,对于不同心态的人来说,其体验也是不一样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如何解决烦恼呢

问: 烦恼如何解决? 衍慈法师答: 烦恼的根本是无明...

一切都只在一念心

佛陀说,人生空幻如泡影。生命无常,什么时候会退出,...

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在我们大乘佛法的修学当中,佛陀的慈悲开了很多很多的...

管理好我们这颗心

有一种内观法门,在座的可能有人参加过。修内观最主要...

圣严法师《一心有滞,诸法不通》

问:唐朝牛头法融禅师说:一心有滞,诸法不通。一旦这...

脸皮薄的人要如何摆脱这种烦恼

问: 我是个脸皮薄的人,社交圈子很小,不敢当众讲话...

【推荐】把心送到极乐世界是怎么送

问: 请师父开示,先把心送到极乐世界是怎么送? 净界...

粉碎你心中的恐惧

恐惧,是理智与快乐的杀手。 粉碎恐惧,乃至恐怖,这是...

佛说八大人觉经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第一觉悟...

【注音版】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

【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晚课蒙山施食仪...

无钱的为衣食忙,有钱的贪婪色欲不得出离

有种人一生在世,昼夜奔忙,痴想丰衣足食,贪图歌台舞...

密勒日巴之歌

年轻像夏日之花朵,很快就凋谢了。 老年如火势蔓延至...

梦里明明有六趣,醒后空空无大千

梦心消失的时候,你醒过来,看那个人事,觅之了不可得...

中国十大名寺佛教文化

一、灵隐寺 去过杭州的人都知道,杭州有座灵隐寺,是古...

【佛教词典】安息香

梵语 guggula。音译求求罗、掘具罗、窭具攞、求罗、局...

【佛教词典】莎髻

(杂语)不动尊之头发也,莎者草名。以莎草结发,故云...

【推荐】念念生灭,无以把捉,忧在哪里?

因心情很糟糕,徒步去了正定的临济寺,十多公里的路程...

教你从四点看清一个人

在利益面前时的抉择 利益面前,很多人都会扯下伪装。这...

圣严法师《追求快乐是起点,不是目的》

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人生有苦,包括:生、老、病、死...

本焕长老圆寂荼毗后分拣出大量彩色舍利

弘法网讯:4月12日,在本焕长老法体进入化身窑后的第...

学佛人都应牢记的六则典故

神通广大并不代表是得道圣人 唐朝延载元年(西元六九...

【推荐】带业往生是带什么业

净土法门的特点就是带业往生。离开了这个本质特点,那...

学佛者应从恭敬三宝开始

学佛者当从恭敬之中求,尤其是对出家师父。为说明此事...

丢掉的是自己的福报

买点茶叶送远方的朋友。外面套着个极为大而精美的包装...

惟贤长老《修学佛法的基本纲领》

尊敬的夏林长,各位护法居士: 我这次从重庆出来,经...

星云大师《从人的过去现在到未来》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居士: 感谢佛陀的接引,让我们再...

念佛虽易,殊不知为真实出生死之要路

【原文】 念佛虽易,世人不知,都轻视为寻常,殊不知为...

为何日日须发今日必死之心

一 总说: 论云:第二思惟死无定期者,谓今日已后,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