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圣严法师《心事重重有谁知》

圣严法师  2010/10/0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一)外在的事

现在,先讲‘外在的事’中‘是不是跟自己有关’。

所谓外在的事,是指心外的事。诸位如果从路上来,在马路上看到发生了车祸,这便是外在的事。但它没有把你挡住,这个车祸便跟你无关;但毕竟发生车祸了,你还是关心,你看到车祸,心里就想:‘噢!这地方发生车祸了。’而且脑海中留下好久的印象。

另外,可能发生跟你有关的车祸,比如你受伤了。或者你虽然并未受伤,你的座车也未受损,却因交通阻塞,把你挡住,过不来,停了几十分钟,车子无法前进,你正赶时间赴约或上班上课,只有心中干着急:‘真倒霉!时间来不及了。’因此这场车祸对你来讲,已经开始牵扯上关系了。进一步,如果车祸发生时,你正好在场,大家都袖手旁观,因为你是佛教徒,你会自告奋勇地拦一辆出租车,或者就用你坐的车子,把伤者送医,那车祸就跟你有更多的关系了。

(二)内在的事

接着讲‘内在的事’。在座诸位打坐或听讲,如果你心事重重,你坐得稳吗?

我的话你听得下去吗?所以,所谓心中有事,往往不是眼前事,而是过去或未来的事,使人神不守舍地胡思乱想。

心内的事,又分成跟自己有关的事和跟自己无关的事。比如,今天是星期天,你本来和女朋友约好下午四点钟见面,结果你把这件事忘了;而另外有一位朋友对你说:‘我们一起去农禅寺打坐和听圣严法师演讲吧!’于是你也来了。来了之后,盘起腿打坐中,忽然想起了约会的事,你就不能安心打坐和听讲了,你会想:‘糟糕!现在已过了四点钟,这怎么办?马上去赴约也太迟了,但是,她在等我,怎么办?下次见面怎么跟她说?她是很守信的人,现在又刮风下雨,很可能她正在那儿淋雨,怎么办?万一魂断蓝桥的悲剧,重演在她的身上那不是……?’就这样你坐在这里,东想西想,心还能静下来吗?这是跟自己有关的事。

再说跟自己无关的事。我在美国有一位女弟子,有一次,她来找我,说:‘师父啊!某某先生亟需现款一万元,我要帮他的忙,可是又帮不上,怎么办?’我说:‘既然帮不上忙,你还要帮什么忙?’她觉得奇怪:‘我们佛教徒不是要帮人家的忙吗?’我说:‘是啊,可是你现在根本没有钱。如果人家说现在你要是没有一万元,他就要死了,你怎么办?’她急切地说:‘那样的话,我一定得想办法去帮助他,他这条命我一定要救。’我开导她:‘你想什么办法?是不是你也告诉其它的人,你现在借一万元给我,不然我的朋友会死,我也要死了,然而那个人也是穷人,他再去跟第三个人说:“你借一万元给我,不然我的朋友会死,朋友的朋友也会死,假如他们死,我也会死。”这么一来,三个人都会死了,是不是呢?你既没有一万元,就应告诉他:“我但愿能帮你的忙,我也愿你不要死,先向各方面想想办法看,我也替你想想办法,但我实在拿不出一万元。”’这是跟自己无关却成了好大的心事,可谓庸人自扰。本来这是别人的事,但你若在心里边老想着它,结果就变成你的事。天下有事,与你无关的事,也都变成与你有关的事。如果是这样,就会烦恼不尽。

不过,如说天下的事完全与自己无关,这在佛法也讲不通。《梵网经》说:‘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要把一切众生当成我们的至亲骨肉父母看待,才是佛教徒。可是《梵网经》讲的,那是菩萨的态度,希望人人都能做到这个程度;而菩萨有凡夫和圣人之别,凡夫菩萨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如果真把每一对男女都看作是自己的父母,而去做他们的孝子,那会闹成大笑话。所以凡夫的立场还是凡夫,否则便会因此而烦恼无尽,把一切跟自己无关的事,当成了切身的问题,这是不必的。

(三)心在那里?

以上讲的是‘事’,现在来讲‘心’。

诸位的心在想什么?在注意什么?这‘想’和‘注意’就是我们的心。诸位现在听我讲话,那么,你们的心究竟是在外,还是在内?是在内的,因为你在注意嘛!你的心在听,你清清楚楚地在听。凡是你在注意做什么事,心就是在里边,专心于现在所做的事,那是‘内在的心’。

至于‘外在的心’就不容易知道,请问诸位‘心不在焉’的情况时,你晓得自己有心吗?这时你好像灵魂出窍,身体坐在这里,心却不在这里。举个简单的例子:老师在讲课,写黑板。有一个学生,两眼瞪着老师看,好像很认真的听课,事实上,他的心里在想昨天的事 :昨天他和某某人一起去看了电影,是爱情文艺大悲剧;他在回忆电影的情节,如痴如醉,此时眼睛里不见老师,耳朵也听不到老师在讲课。忽然老师叫他的名字,问他问题,他一下醒过来,却一脸茫然:‘啊!什么?’还有一种情况是,他在期待晚上和某某女同学约会,想象今晚不知会发生什么事?第一次约会应该讲些什么话?应该问她一些什么问题?她问问题时,要怎么回答?就这样一边上课,一边想事情。这时他的心被过去的境所攫,或憧憬尚未发生的事,而羁留在过去的时间或未来的境界中!系心于过去及未来的事,忘了现在所做的事,这是‘外在的心’。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百病从心生

人保持健康,不仅要认识病从口入,而且不要忘了我们的...

凡夫的心与佛陀的心有什么不同

相似即佛于实相理,相似得见。四住虽先落,六尘未尽空...

放逸者,于染净品不能防修

随烦恼二十:言放逸者,于染净品,不能防修,纵荡为性...

要明心见性,首先要知道如何调心

我们在此打禅七,其目的就是希望通过静坐的方式、调心...

【推荐】皆是识心分别计度,心态决定你的状态

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

烦恼中有佛性

这是十缘发心的第七项了尊重己灵。 这个己灵就是我们现...

八风不动心,无忧无污染

如果一个人想得到永久的幸福,永恒的快乐,就必须训练...

究竟还有什么是属于我们的呢

化缘回来的路上,涉过一条河,又攀上一座大山,小和尚...

【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注音版】八大人觉经

八大人觉经...

圣严法师《原谅背后说坏话的朋友》

人前不说别人好,人后不说别人坏的人不多,当你发现你...

圣严法师《慈悲是为了保护自己》

感同身受的慈悲,可以帮助我们破除执着、抗拒诱惑。但...

圣严法师《开放的心境》

一般人思考事情时,总是喜欢从自己的角度来看,所以遇...

圣严法师《面对问题才能走出忧郁》

常常听到很多人说压力太大,不知道如何纾解,而忧郁症...

【佛教词典】随眠

梵语 anu?aya,巴利语 anusaya。为烦恼之异名。烦恼随...

【佛教词典】四种三摩地是四种顺决择分依止

【四种三摩地是四种顺决择分依止】 p0472 摄论二卷二十...

勤能补拙,天道酬勤

众所周知的伤仲永,通过讲述一个五岁便可指物作诗,天...

佛学常见辞汇(十画)

【乘】 运载之义,是譬喻佛法如渡船,能把众生从生死...

地藏菩萨对一切众生救度的最善巧方法

在地藏经《称佛名号品》里面,地藏菩萨利益众生,说个...

【推荐】追求见佛、追求功夫成片,容易出问题

我们念佛行人常常会犯一个问题,就是他念佛就很想见佛...

四十八大愿——(第22愿)菩萨一生补处

设我得佛,他方佛土诸菩萨众,来生我国,究竟必至一生...

一句弥陀念诵听

刚开始先偏重点状的专注,怎么专注呢?一句弥陀念诵听...

​《菜根谭》警句

《菜根谭》者,一名《处世修养篇》,余以今年一月东游...

收摄六根,调伏爱取

这个声闻法这一块我们讲过,我们只用声闻的一部分的概...

八懈怠与八精进法

在《长阿含经》卷九中,佛陀游历鸯伽国,与千二百五十...

菩萨的十重戒

菩萨十重戒,泛指杀戒、盗戒、淫戒、妄语戒、酤酒戒、...

被贪欲的念头所系缚

过去,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时,摩诃迦旃延尊者住在...

不要有不舍之心

世间的欲念有善恶两种,心志清明、存有善念,就能看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