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大乘佛法为什么叫「大」呢

净界法师  2024/06/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大乘佛法为什么叫「大」呢

先看“大乘”,先解释‘乘’这个字,“乘”是指“车乘”,车乘有运载的功能。意思是说:如果我们的内心,能够不断地在佛法中熏习─闻、思、修,从听闻之后,进入如理思惟,然后再“法随法行、如说修行”。这样有什么好处呢?“法”就能够产生一种“运载”的力量,把我们这一念杂染的心,运载到清净的境界去,法有这样的能力,这是不共于外道、凡夫。好比你研究土木工程、机械工程及一些世间法,研究了很久,就可以依止这样的学问,获得一些个人财富。

但是你说研究这些学问,能够把我们这样杂染的心转变成清净心,这是不可能的事。有许多博士、硕士,都是烦恼很重的人,因为世间的学问没有“乘”,没有到达彼岸的力量,这就是佛法不共于世间法的地方。那么“乘”的前面加‘大’字,主要拣别它不是“小乘”,是一个大车子。大乘佛法为什么叫“大”呢?清凉国师明确提出了四个意义:

第一、愿心大——“求无上菩提故”为什么叫“愿心大”呢?我们的大乘佛法,一开始就是要你发菩提心、要你成就无上菩提。“丈夫自有冲天志,不成佛道誓不休。”不像小乘教法的发心,只是希望成就阿罗汉果,这样的愿力不够大。大乘佛法愿心大,所以一开始在凡夫地,就要发愿成就无上菩提。

第二、修行大——“二利成就故”为什么叫“修行大”呢?小乘佛教唯求解脱生死,所以选择远离人群自己用功,修学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他这一念心,从早到晚,只是念念观察自己当下的身心,别人怎么样,跟他没什么太大的关系;他的所缘境就在“身、受、心、法”这四个处所,众生还在苦恼的境界中,颠倒、造业,跟他没关系,完全是在“自利”的功德上用功。大乘佛法就不一样,大乘强调“慈悲心”;要求你一方面要自利,一方面也要拨一些时间来关心众生,必须要自、他二利成就;所以你也要走出佛堂,把你所觉悟的法门,这样的光明智慧流传下去。所以大乘的“修行大”,这种修行功德太大了──是成就“自、他”一切功德,二利成就,叫做“大”。

第三、时间大——“尽未来际故”小乘的修行,一般来说,利根人“四生”就可以成就:第一生出家栽培善根,结果没有成就阿罗汉,死了;第二生又继续出家;第三生又继续出家;第四生出家,就证得阿罗汉;利根人四生成就阿罗汉。在成就阿罗汉入涅槃之前,要是你遇到小乘的行者,你想向他请示佛法,他也会告诉你;虽然说他不主动弘法,但是你有困难、向他请教佛法,他也会显神通来帮助你。但是,当一个阿罗汉进入涅槃后,那是全面的休息,他在这个世界消失后,就不出来了;无量无边的众生,仍在生死苦恼当中,他完全不管。

“菩萨”就不是这样的态度,菩萨是尽未来际──“众生无边誓愿度”。菩萨自己跳出三界,由于他的大悲心,令他不住生死、也不住涅槃。他看到众生在三界里受苦,就像火宅一样,烧得很厉害,菩萨跳出来之后,为了利益众生,又跳回去。当然,这不是业力招感来的,是以愿力故,而在三界受生,生生世世再得“人身”,来度化众生。不然的话,你进入到涅槃去,谁都无法跟你接触,怎么能够度化众生呢?所以菩萨道是尽未来际,从凡夫修到成佛,一方面修行,另一方面度众生;成佛之后是完全度众生,那就没有用功修行这件事。总之,我们在因地修学,要做两件事,就是自利和利他的菩萨行;成佛之后完全是“利他”,因为“所作已办”应修的已经完全圆满。大乘菩萨是尽未来际无有休息、不到涅槃休息之处──不住生死、不住涅槃,所以说菩萨的修学时间大。

第四、功德大——“具足万德庄严故”前面的“愿心、修行、时间”,是约“因地”来说,这里是约“果地”来说。大乘菩萨,生生世世在众生的污泥中打滚,积功累德,具足了万德庄严,所以是“功德大”。关于大乘菩萨,《摄大乘论》就有讲到:菩萨还没有成就“初地”之前,资粮位到加行位的菩萨,虽然还没有证入法性,但是只要他投生到人间,就会转世做“国王”,或是到天上做“天王”。为什么?因为他的福报大。就是在他证入圣位之前,他到人间不是做转轮圣王、就是做小国王,到天上就是做天王、释提桓因、大梵天王…因为他在因地修行的时候,福慧双修,具足福德庄严。

这是说明为什么被称为“大乘”,因为“愿心大、修行大、时间大、功德大”,非小乘佛法所能比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如何供养才如法

一切供养中,法供养为最。包括你到他方世界去供养净土...

发心的意义与类别

发心,又作初发意。、新发意、新发心、初心、发意。发...

开始很猛的人,退下来也很快

修行人的通病就是他的发心很猛,恨不得一脚就踏到。但...

如何判断发心的正与邪

【世有行人,一向修行,不究自心,但知外务,或求利养...

为什么要读诵大乘方等经典

为什么我们要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一切大乘经典都是由佛...

【佛学漫画】逆袭

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居先。愿立,则众...

只有「无住」,才跳得出三界

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怨家,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

大小乘有什么区别

问: 请问师父大乘具体有哪些经典,小乘具体有哪些经...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

楞严咒注音版

楞严咒注音版...

【注音版】劝发菩提心文

劝发菩提心文...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的启示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作为净宗根本经典之一,是释迦牟...

《药师法门》修法仪轨

《炉香赞》 炉香乍爇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随处结...

往生时会出现什么景象

问: 请问法师,往生时会出现什么景象?为确保往生,命...

娑婆世界的安乐夹杂着毒药

娑婆安乐的果报,在经典上讲一个譬喻:譬如美食,夹杂...

【佛教词典】战鬼

位于密教胎藏界曼荼罗外金刚部院近东北隅处,即安置于...

【佛教词典】识蕴建立

【识蕴建立】 p1435 如识蕴建立有三种中说。 二解 集论...

如何守持不邪淫戒

如何守持不邪淫戒 佛陀在大小乘的经典里面都说了很多...

心生好乐,然不念佛,得往生否

问:有人闻说西方净土,心生好乐,然不念佛,得往生否...

冬季12种暖身食材

天气开始变冷,很多人都会有一些寒症,所以我们要多吃...

飘云衣于八极,泛香风以穷年

然复妙觐大仪,启心贞照。识以悟新,形由化革。藉芙蓉...

略论观心工夫

假如将佛教三藏十二部经典的内容加以高度浓缩,把附加...

信愿不真的四类净业行人

佛告阿难:其有众生,生彼国者,皆悉住于正定之聚。所...

不要轻慢愚人

过去我在观宗寺时,闻谛老人有一器生的学僧持律法师,...

十不善业所招感的恶业果报

第一、以杀生业会感得寿量短促,多诸疾病。譬如人间有...

如何才能成佛

徒儿:我天天打坐、读经、磕头,这样努力能成佛吗?...

迦叶尊者的涅槃因缘

摩诃迦叶尊者承佛嘱咐,令正法住世,勿令失传。于是召...

出家以后应该学些什么

佛在《沙弥律仪》中告诉我们,初出家五年学戒,然后学...

外界是自心的投影

我们的眼睛所看到的各种各样的外境是从哪里来的?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