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为什么法是无我的呢

净界法师  2024/06/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为什么法是无我的呢

我们再往下看,观法无我。前面在自我概念当中指的是能主宰的自我,这个地方指的是我们所主宰的法。这个我一定有一个我所,一种缘起的法,我们把它念一遍:

藏性周圆,循业随心法法全,和合因缘舛,戏论须排遣,外道枉纠缠,盲无慧眼,妙有真空,觅我同阳焰,切莫把十界依他作本然。

前面的自我意识,是一个能主宰的我,这里的法是指他所主宰的这一切缘起的这些轨则的法。为什么法是无我呢?

我们首先看这个法是怎么来的:藏性周圆,循业随心法法全。就是说我们的本来面目,这个如来藏性是周遍法界,是清净本然,是离一切相的。

在这圆满的心性当中,为什么我们会形成每一个人不同的性格倾向呢?这个法就是性格倾向,你看有些人一出生,他内心就有一种布施的法在他心中活动。你看有些小孩子,他就会把他的东西跟人家分享;有些小孩子他有悭贪的法,看见东西会占为己有;那么这种自我意识它所形成,旁边周围那种所主控的法是怎么来的呢?是循业随心法法全。

是循着第一个,他的业力,他过去生他的行为;第二个,他的心态,他过去所遭受的教育,由于过去的行为,跟他的思想教育的结合,就造成他今生心中所残留的法。他的性格倾向,他可能会受持一些善良的法,也可能会带动一些邪恶的法,就是在自我意识当中的旁边,他可能会有一些眷属,有善的法,恶的法,其实是由于业力跟他的教育所构成。

这个是说明我们本来是心中没有各种的性格倾向的,接着看怎么对治呢?和合因缘舛,戏论须排遣。我们内心当中的自我概念,会摄持法。

这个法在《楞严经》上说,它是非和合,非不和合。你的明了的心,跟你的性格思考模式,它没有真正和合,但是它也不是完全分开,就像镜子跟影像一样,它非和合,非不和合,我自己对这个非和合,有一点体验:

我有一次到一个地方去讲经,午餐以后我习惯会稍微休息一下。因为下午要上课,我在休息的时候,它那个隔壁间刚好在装潢,所以有一种干扰的声音,我试着念佛但是没有效果,后来我在想《楞严经》说,其实我们一念心,跟声音没有真正的和合。

诸位,你看这个镜子跟影像,它们真的和合吗?如果真的和合,它就不能分开了。如果说真的和合的话,你把影像拿开,它就不能恢复原来清净了。但是你说它完全没有和合,它又依稀能够显现出来,所以我在思考,我们一念明了的心本来清净,跟声音是非和合,非不和合。

所以我们可以站在不和合的角度来对治它,就是我可以不接受。其实业力显现一切的法,我们是有选择权,如果心跟法是完全和合,那你就非受不可;其实它是非和合,非不和合,这就是阿罗汉为什么能够于一切法不受,因为他能够证得非和合,菩萨是在不和合当中又从空出假,又能够跟众生随顺因缘,能够打成一片,又能够和合,那是自在。但是我们刚开始,偏重在非和合这一块,其实你心中所认为的法,你是可以把它放下,因为它没有真正跟你连在一起,也就是说你心中的观念,是可以重新来过,是可以归零的,因为它没有真正和合,是这个意思。

那么因缘,这个因缘是指小乘的因缘,小乘的因缘是缘生缘灭,但是它没有讲到这个常住的这个心性,所以它只有随缘的生灭。那么这种和合,真实的和合,凡夫是认为和合,所以说这是我的个性,我没办法改,我从小就这样子,其实这个是可以改的,因为你那个是非和合。所以凡夫的和合相,跟二乘的因缘相,从大乘的角度来说,是戏论,都不圆满。

外道枉纠缠,盲无慧眼。那么外道对于这个心跟法之间的关系,和合、不和合、因缘、自然,通通是一种错误的理解。应该怎么说呢?应该说妙有真空,觅我同阳焰。在一切法当中虽然有它的因缘所生的假名、假相、假用,但是他是可以把它重新拨开来,恢复他的真空的心性,在真空的心性当中没有一个自我,也没有一个所主宰的法。

所以结论,切莫把十界的依他作本然。这一切的缘起法,都是缘生缘灭的,从一念心性的角度来观察,它是本来是没有的。

这个观法无我,牵涉到你一个人是不是能够很快的改变你的个性。其实这个观心无常跟观法无我,表面上它是对治比较微细的,好像表面上不影响往生,因为往生,其实你爱取调伏就够了,但是如果你能够知道,你的心是没有一个自我,没有一个真实的法的时候,你在调伏烦恼时会有帮助,因为你没有自我设限。

好,我们举一个例子,什么叫自我设限?

有一个马戏团发生了火灾,这管理员就紧张了,这个火已经没办法扑灭,赶紧把这个狮子、老虎,这些动物的这个笼子打开,把这铁炼也打开,让它们自己跑出来。后来发觉,烧死了不少动物,而且这些烧死的动物,都是在马戏团待过三年以上的,那些刚抓过来的动物都跑掉了。

为什么呢?因为它已经产生了自我设限。一个野生动物它刚开始来的时候,它是会抗拒这个因缘,但是它抗拒久了,它走一段时间碰到铁栏,走一段时间被绑住,它会产生自我暗示,它会告诉我自己,我走不出去了;时间久了以后,它那种自我意识形成一个法,就是走不出去这个法,这个法,把它给限制住了,你这个时候即使把铁炼打开,它也走不出去了,它认为它走不出去了,这就是自我设限。

当然这个观心无常,观法无我这一块,我们到了大乘的空观,是可以取代这一块的观察,直接观察,利根人不要说什么无常无我,直接正念真如,直接观察到你一念心性的本体,本来清净,就没有我,没有我所。

所以无常无我这一块,大乘的空观可以取代,但是大乘空观它的定位是安住力,我们会讲到。安住跟引导是大乘的智慧,小乘的智慧,给我们临终的最大的养分,是来自于调伏力,调伏爱取,这个大乘就没讲到这一块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我慢是修行的大障碍,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已

对于慢,凡夫总认为我们的生命体、五蕴身心中有一个我...

大安法师:【无我】能适应繁忙竞争的现代社会吗

问: 无我是一种心态吗?有时当什么事都一起来的时候...

破除法执的相状

我们看看,讲到出世的圣人,佛陀也给他一些建议: 非明...

「八风」是如何引发烦恼的

八风中的讥、毁、衰、苦本身就是烦恼,我们想大家比我...

用这个愿望来做生命的核心价值

我们刚开始在修无分别智时候,当然第一个要远离的就是...

【推荐】观照般若,你能观照得到吗

你尝试地思维一下,早上醒来的那一刹那,当我们一念灵...

身上有福慧的香气,人家自然会靠近你

每个人都希望受到欢迎、赞叹、恭敬、拥护、护持,但这...

圣严法师:没有一个不变的「我」

在我们的生命过程中,心中诸多的烦恼现象,总是围绕著...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阙译人名今...

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愿生偈

世尊我一心  归命尽十方  无碍光如来  愿生安乐...

【注音版】大方广佛华严经(81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

大悲咒注音版

1)南na 无mo 喝he 啰la 怛dan 那na 哆duo 啰la 夜ye...

万境本闲,惟人自闹

双轮照禅人来参,且云将隐居山中,单究向上事,乞老人...

七种降脂清肠的食物

营养学家认为,经常吃些降脂清肠的食物,不仅能排除油...

真实的力量要强过虚妄的力量

我们一般人刚开始学佛,你不是说马上改变。学佛以后,...

弘一大师《放生与杀生之果报》

今日与诸君相见。先问诸君(一)欲延寿否?(二)欲愈...

【佛教词典】变化人

(杂名)佛菩萨之化为人身者。法华经曰:即遣变化人,...

【佛教词典】相部律

(流派)四分律三派之一。相部之法砺。对南山之道宣,...

入海采宝七难喻

世间人入大海采宝,会遇到七种危难:一者,强风从四面...

达摩大师四行观

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二种。一是理入;二是行入...

佛学常见辞汇(十九画-卅三画)

十九画 【劝门】 劝诫二门之一。见劝诫条。 【劝诫】...

我拜了三部楞严经,消了不少业

我以前在佛学院读书的时候,还没有遇到《弥陀要解》之...

弘法利生需要剿灭个人的私欲

摧灭嫉心,不忌胜故。专乐求法,心无厌足。常欲广说,...

圣严法师:佛教徒应以怎样的态度来赚钱?

有人问起,做生意不能说实话,所谓老王卖瓜,自吹自夸...

佛教的弘法人才太少了

中国的宗教市场非常非常的广大,很多的居士包括潜在的...

大安法师:念佛时怕冤亲债主接近怎么办

问: 冤亲债主与土地十方有什么区别?念多少声(六字...

心不知心,如何万虑休

在不念阿弥陀佛名号之前,我们每天都在打妄想,都在念...

星云大师智慧法语

1、有苦有乐的人生是充实的,有成有败的人生是合理的...

民国高僧谛闲法师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给大家介绍了这么多的净土祖师,几...

文殊菩萨与净土法门的因缘

文殊菩萨为佛教中的四大菩萨之一,又与普贤菩萨同为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