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净界法师  2024/06/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这个地方的因缘观强调对治,对治我们的爱取跟我见。

这个理观,它的心是平等的,就是我们先把心带回广大的清净心,然后再面对因果的水泡,这个时候是不取不舍的,是平等的。但是平等对我们是不够的,为什么呢?因为矫枉必须过正。我们凡夫心本来不平等,我们已经是怎么样?往左边偏太多了。所以你把它调正是不够的,你调正以后要往右再多一点,这样能够最后产生平等。就是说,我们除了真如理观的平等心以外,一定要加对治观法。

比方说,我们观察色身的不清净——内身的不净,外身的不净;或者观察感受——感受的生灭变化,不得安稳,所以是苦恼的根源。我们还要加一个“厌离身心”,透过不净观、苦谛观,厌离身心。

第二个,我们要对治我见的颠倒。前面是对治贪爱。观察我们能缘的“心”是无常的,无常变化,不能依靠。第二个,观察所缘的境,这个一切“法”是不能掌控的,是无我的,所以“放弃主宰”。

所以,除了修中道实相观安住真如(平等观)以外,还要对治——对治爱取,厌离身心;对治我见,放弃主宰。这样才能够最后调伏我们的颠倒妄想。我们看总结。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前面是四念处的各别观,这以下是总观。其实四念处观的切入点是“无常”——因为无常,所以是苦。因为我们所有的快乐都要追求安稳,一个不安稳的快乐对我们来说是没有意义的。所以无常故苦,苦即无我。既然我们生命是痛苦,那表示我们对生命是没有掌控性的。如果你能够掌握生命,你怎么可能允许自己出现痛苦呢?所以无常故苦,从痛苦知道生命是无我的,所以无我而成就空性。所以无常“是生灭法”,是痛苦的根源,那怎么办呢?只有放下这一些生灭的假相,使令我们内心出现寂灭,那才是真正的快乐。

其实这句话简单的说,就是你不能追求快乐。这句话非常重要。这句话可能对初学者会有点困难,说我修布施为什么?我修持戒为什么?我就是追求快乐才修善法的。但是你追求快乐,你很难了生死,因为你要追求快乐,你一定会对果报产生执著,一定会的。那怎么办呢?诸位,如果你临终要正念分明,你要把追求快乐改成追求寂静。生命的目的不是追求快乐,是追求寂静,你只要改变这个观念,你整个生死业马上沉淀下来。改变这个观念就够了,从寂静当中去追求法喜。

所以这句话说白了就是,什么叫“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就是人生不能追求快乐,因为快乐里面太多的过失。在这个快乐当中有烦恼、业力跟痛苦果报的过失。只有追求寂静,才能够远离过失。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以不生灭心来作你的发心

阿难,若于因地以生灭心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灭,...

遇到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下该怎么办

你在遇到紧急情况,如果是你自己的话,先调整心态,再...

心中有戒,行中有定

「世间一切有形之物,皆是四大假合、会因聚缘而来。将...

观苦空无常而修净土

【原文】 此世界中,人生皆如水泡,生灭不常。或一岁二...

判断「生灭心」与「不生灭心」的方法

这一段是讲到我们凡夫的现前一念心识,这个真妄不二的...

长寿短寿不都是在做一个梦吗

请看下面第七段:学道当明心。 我们修学佛道要注意明了...

风雨飘摇的人生

周公有一首诗,叫做《鸱鸮》,出在《诗经?豳风》,《...

让自己成为快乐又智慧的人

有智慧的人生活过得很快乐,缺少智慧的人生活过得很不...

佛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城逝多林给孤独园。与...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吉祥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祗陀园给孤独精舍。时已深夜...

观无量寿佛经疏

观无量寿佛经善导疏重刻序 印光法师 人生世间,祸福吉...

堕落到畜生道的业因

世尊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在这个无边无际的法界中,生...

人有短,切莫揭

人有短,切莫揭。这是当人,你看到人有短处,你要懂得...

净土宗的忏悔和积集资粮,是为了临终时用的

业果的轻重有三段:第一个,约心;第二个,约境;第三...

妙有真空,觅我同阳焰

四、观法无我 藏性周圆,循业随心法法全。和合因缘舛,...

【佛教词典】清净道论

巴利名 Visuddhimagga。凡三卷。系五世纪中叶印度高僧...

【佛教词典】击擽他戒犯缘

戒本疏·九十单提法:“论犯四缘:一、是大比丘,二、...

天地之大德曰生,如来之大道曰慈

天地之大德曰生,如来之大道曰慈。人物虽异,心性是同...

解脱成佛的路上,要以持戒为舟航

有人说,受了戒就有了束缚,而且还有犯戒的危险,犯戒...

不要跌倒在自己的优势上

三个旅行者同时住进一个旅店。早上出门时,一个旅行者...

印光大师痛斥弟子少管闲事

马契西居士对佛法深信不疑,对印光大师更是佩服得五体...

养生贵在七个按时

1、按时休息 生活中,很多人都是感觉累了才去休息,其...

普贤菩萨有什么样的功德妙用呢

我们先解释普跟贤这两个字。因为名以召德,一个菩萨的...

不住空寂的智慧

佛陀净住于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大梵天王起大邪...

圣严法师《做好人际关系》

问:有些人说做人比做事难。如果在职场受人冤枉,是要...

舍利弗和目连尊者遭诽谤的因缘

佛陀住世时,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与神通第一的目连尊...

财色名食睡

财 财是欲中王,因你入奴行。 日日为你苦,夜夜为你忙...

知家性空,免其逼迫

我们看这个家字,上面一个宝盖,好像一个房子一样,底...

惟贤长老《如何处理信仰与家庭事业的关系》

三学之含义 各位同学、各位居士: 我来到三学读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