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在家学佛的七个条件

2011/04/0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对于刚开始学佛的青年来说,怎么在家学佛,有个什么样的进阶过程和要求?是常常苦恼的问题。为此,本期《学佛问答》将分-七个阶段详细讨论“在家学佛的几个条件”,希望能对大家学佛有所裨益。

(一)以身作则。怎样作则法?因为佛学虽然重在正解,但实行也是很要紧的。怎样实行法呢?例如:在没有学佛以前,脾气很大,动不动就开口骂入,学了佛之后,脾气就好了许多;没有学佛以前,对于父母师长常有违背,学了佛之后,不但不违背,并且增加孝顺。这些都是我们真实学佛的表率,所以叫做“以身作则”。

(二)佛化家庭。为什么要把家庭佛化起来呢?因为佛法不是化一个人,是要普及一切。有句口号叫“佛法要到民间去”,就是说:父母学佛,要教化儿女也学佛:媳妇学佛,要劝化翁姑也学佛。这样我劝你,你劝他,一家劝一家,就能让更多的人一起来学佛。

(三)供佛及僧。对于佛法僧三宝,要先恭敬起来,家里面无论是佛像,或菩萨像,总要供一尊。早晚以便烧香、供花、供水、供饭,以及念佛、拜佛;能认识字的人,多多看经;不认识字的人,多多念佛、拜佛:尤其足对于出家人,要生一种欢喜心,不但是在寺院就是在车上、船上,乃至走路的时候,看见出家人,生一种欢喜心,合一个掌,叫一声“师傅”,这是很普通的礼节。遇到出家人在困难的时候,能够帮助,那是更好,这可算做到供佛及僧的真义。

(四)皈依三宝。佛教基本的条件,先要皈依三宝,这是信佛的表示。佛法僧是三位一体,若没有佛,法有谁人说呢?如果没有僧,法有谁人弘扬和流传呢?所以缅甸、锡兰等处的佛教,敬重僧徒,同佛及法'样敬重,所以他们国家的佛教就会大兴!他们的理由就是说,设若没有僧伽,也就没有佛法了!

(五)慈悲戒杀。学佛学佛,所学的是什么?就是学佛的“慈悲”;什么叫做“慈”?慈能与乐:什么叫做“悲”?悲能拔苦。能够拔众生的苦,和与众生的乐,这就是佛的本怀。信佛的人,纵然不能吃长素,每个月初一、 十五也可以食两回斋,或四回斋,或六回斋,或十回斋。尤其是遇到佛菩萨的圣诞,或父母以及自己的生日,食斋念佛戒杀放生,这是再好没有的事,每逢生日或忌日,能到寺院里去供佛及僧,礼忏作福,那是更好。

(六)随喜功德。学佛最要紧的,就是随喜功德,只要是与佛法与众生有益的事,都是要随喜赞助。例如:塑佛像、印佛经、办斋供众、以及赈济灾民,作朴种慈善事业,应当量自己的能力,养成一种欢喜布施的心,要知道布施是不在乎钱多少,而在真诚;所谓“福旧”,供养父母是恩田,供养三宝是敬田,救济贫苦是悲田。这有一层,出家人法施较易,在家人财施较易,所谓财法三施,等无差别。

(七)日常行持。真实学佛的人,布施口里说说就算了事,实实在在要有一种真实的行持!但行持的法门,虽然有八万四千,求其最合一般人的口味,莫过于冥阳两利。因为怕死的人,和一般不欢喜上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他们是不肯念阿弥陀佛,怕苦、怕老的人,他们又不肯念消灾延寿药师佛。这个时候,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是最当机,所以作日常的行持,再好都没有。

在家学佛的条件,分开来虽然是有无量无边,总起来有了上面七条,也可以算--个正信学佛的人,能够“以身作则,家庭佛化,供佛及僧,皈依三宝,慈悲戒杀,随喜功德”。最后日常行持,这是再巧没有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朝三暮四」成语的由来

给大家讲个朝三暮四的故事。 春秋战国时,有个宋国人,...

男女众应分清楚,保持距离,以免障道

现代男女众出家,散乱心较多,我们道心要坚固,不是拿...

修不起来,根本上还是因为道心不够,俗心太浓

佛号提不起来,首先你要常思惟生死之大患,这要常思惟...

圣人、妻子和老虎

有一个青年,听说喜马拉雅山的山腰上居住了一位有德行...

精进修为何更容易出业障呢

问: 为什么精进修时,反而比平淡修时易出业障呢? 宏...

日常生活中,如何锻炼「觉照」

问: 请问日常生活中,如何锻炼觉照?初学者从何下手?...

这个境界好还是先前境界好

问: 我在以前修行时,头脑中经常出现读经、背经和睡中...

什么样的人应当来学佛

今天一件事情的反思,使我想跟大家说一说,关于什么样...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佛说佛名经

佛说佛名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婆提城祇树给...

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

悲华经

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在家众可否在寺院用斋

【原文】: 俗人本非应斋食者。然须借问,能斋与食;不...

如何判断真心与妄心

真心跟妄心,我们凡夫是永远混在一起的。我们现在修行...

冤亲是不定

年轻人谈恋爱,朋友一介绍,哎呀,坠入情网了。就算是...

饿鬼道之苦

看第二个。饿鬼的苦,我们看这个饥渴寒热,刀杖驱逼之...

【佛教词典】十六知见

(名数)又云十六神我。未见正道之人,于五阴等法中强...

【佛教词典】阿岚婆苏都

(杂语)ārambha-vastu,风名。译曰发事。见大威德陀...

导致疲劳的七种病

如果你感到浑身没劲,不妨给自己23周时间,改变一下不...

「色不异空」和「色即是空」有什么区别

问: 色不异空和色即是空有什么区别? 大安法师答:...

今生可能是你无量生命里最美好的一次

阿赖耶识它是怎么样?它受熏,你每一次投胎,或多或少...

圣严法师《现代人的修养工夫》

佛法认为心静可以产生智慧,可是当生活不顺利,不论是...

沃尔玛老总的故事

萨姆沃尔顿出身贫寒。他的父亲是一名油漆工。靠着微薄...

存害人之心的恶报

从前有一条蛇,头尾相互诤竞。尾对头说:我应为大。头...

老鼠入牛角,当必有倒断处

【原文】 圆觉谓轮回以爱欲为根本。而此爱欲,百计制之...

冲突的可怕

世界上,只要有两个东西,就会有冲突! 两个国家会打仗...

三辈往生与九品往生有对应关系吗

问: 《佛说无量寿经》的三辈往生和《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四祖道信禅师的念佛禅

道信禅师根据《观无量寿经》的教诲阐述了心与佛的关系...

比丘尼发恶誓堕饿鬼

威仪庠序的阿难尊者,托着钵,行走在往舍卫城的路上。...

宗门下言心意识,就是心知起念、分别一切

根、尘、识俱遣,心、意、识全忘;十方坐断,不通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