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圣严法师《在家信徒的三皈五戒》

圣严法师  2010/09/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作为一个在家的佛教信徒,和非信徒之所不同的,即是归依三宝和受持五戒的要求。也就是说,一进佛门,首先要对佛陀生起崇敬之心。虽然佛陀本身无须由于信徒的崇敬而显出他的崇高伟大,也不是由于佛陀有什么权威而强制信徒对他崇敬,而是为了崇敬佛陀的伟大人格和智慧 ,他将他自己所悟的解脱方法,悲天悯人地告诉了我们,我们对他的救世精神,是否应该崇敬呢?假如你已接受了佛法的教化,是否应该见贤思齐,对于佛陀的人格有所向往呢?如果是的,那么,对于佛陀的崇敬,乃是为了提挈自己,使得自己也能渐渐地走向成佛的道路。所以信佛的第一个条件,便是对于佛陀的敬仰和归信,佛经中称为“归依佛陀”。

信佛的最大目的,不该仅是为了求取现实的利益,但是信佛的利益是通过了现实生活而达到解脱目的者。要想求取利益,必须依照佛陀所示的方法来做。所以对于佛陀的教法也当归信,名为“归依达磨。”达磨即是佛陀的教法,常被汉泽为轨持和轨则等。

佛陀的教法要藉人的传持和宣扬,才能长时间地让广大的人们接触到,故对传持佛法的人,亦宜恭敬如同佛法,此名为“归依僧伽。”僧伽意译为和合众,即是以佛陀的教法为轨范,意见相同、利益均等、生活相同,身、口、意的行为方面也均和睦相处的人们。主要是指出家的佛弟子们。

以上三项,加起来名为“三归依”,亦名“归依三宝”。以现代的观点来说,便是敬爱教育我们的老师、珍惜老师传授的学问、尊敬创发学问的古圣先贤。不过佛法不同于普通的学问,这是使我们从有限的生死界中,进入无限解脱境中去的方法,所以在归敬的程度上是颇有差别的。

归依三宝之后的人,依照佛陀所示的生活轨范,至少要遵守五点:

①不杀害有情:有情即是对于具有感情意识的一切生物,不得加以杀害。此有两重原因:一是从因果的观点及轮回的观点上说,现生杀害有情众生,将来也要接受被杀害,为了急求解脱生死,不得再造生死的杀业;二是从灭除无明烦恼的观点及增长慈悲心的观点上说,不应为自身的欲求而杀害众生,要不应为了嗔怒而杀害众生。

②不属于自己应得的任何财物,均不得不与而取,不论巧取或强夺,皆为不法的行为。

③不得与夫妇之外的男女发生性 关系,夫妇之间亦不得过度地纵欲。

④不得虚言、妄语、恶口骂人、两舌挑拨、淫词艳语。

⑤不得饮酒,亦不得食用刺激和麻醉的物品。

以上五点,便是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的五戒。杀、盗、邪淫属于身业,妄语属于口业,饮酒是为防止因酒而造成乱性,所以最好不饮酒。事实上,五戒的内容已经包含在八正道的正业和正语之中,能够实践八正道,便能受持五戒。同时,佛教的戒律精神,并非仅止于消极的“不得作”,更有积极的“不得不作”的要求在内。例如,不杀害有情众生,进而要救生和放生;有情之中,以人为中心,所以要尽其所能,救济病贫和灾难中的人们;不偷盗他人的财物,进而要量力施舍,多做慈善事业;不淫他人的妻女,进而要劝请他人,共同来净化人间的男女关系;不妄语,更要用语言给他人带来福利。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什么是四禅八定

佛教的四禅八定是色界四禅和无色界四定的合称,即初禅...

佛教基本理论

1. 四圣谛 谛(satya)的含义是实在、真理。四圣谛即苦...

宗舜法师:出家为什么要剃发

宗舜法师: 这个剃发的风俗在古代印度对于重犯,就是...

解脱成佛的路上,要以持戒为舟航

有人说,受了戒就有了束缚,而且还有犯戒的危险,犯戒...

修行要先建立这三种心态

从《楞严经》的角度来说,我们每个人在无量的生死当中...

受持戒律的功德

世俗所说:受戒容易持戒难!确是有理,但亦在我们的善...

酒戒的开遮持犯有哪些

前面的四条戒,我们叫作性罪,就是杀盗淫妄,它的本质...

明海法师京华托钵记:一个人挎着瘦瘦的香袋,从住处走到大街上

(在北京街道托钵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这是明海法师几年...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大慈大悲悯(mǐn)众生,大喜大舍...

龙舒增广净土文

龙舒净土文序 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

圣严法师《佛子能拜鬼神吗?》

我们中国人信佛,大部份是神佛不分的,其实那些神佛不...

圣严法师对为人父母者的开示

现代的教育环境流行着两句话,一是孩子,我不要你输在...

圣严法师:许一个不会落空的愿

人人都有愿望,但不一定所有的愿望都能实现。愿望会落...

圣严法师《人间净土对现代人的重要性》

净土是佛教的专有名词,不曾在其他学术和其他宗教里提...

【佛教词典】迦利沙波拏

(杂名)又作羯利沙钵那,羯利沙钵拏,迦利沙般拏,迦...

【佛教词典】秘印

印指印契。印契为诸尊之内证本誓,含有秘密甚深之义趣...

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

念观音圣号要知道怎样名为观音?应顾名思义,因义知名...

对治禅修中的五盖

学习坐禅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由一般性到特殊性。一般...

五个指头的争论

佛教有一种修持方法叫做随喜功德,意思是看到别人比我...

【推荐】静坐的姿势与数息观

【禅修的方法】 静坐的姿势 初学静坐者,即应养成正确...

净宗五祖少康大师一生的灵感奇事

少康大师(688 - 763)唐代高僧,中国佛教净土宗第五代...

圣贤之路八正道

过去,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有一位名叫马血...

念佛是要为你的死后做准备

我们来到这个世间,是我们的神识借助着父母的缘来投胎...

一句戏言堕猕猴身

佛在世时,有一群婆罗门教徒行于树林、溪边(婆罗门教...

老牛闻经转胎为人

过去某地有一大寺院,寺里有一部大藏经,龙藏的字很大...

如此修行毫无意义

拜佛烧香 不断恶因 求佛改命毫无意义 赚钱积蓄 不行善...

把每一天当作最后一天来活

据说,在这世界上,每天有36.5万人诞生,有15.5万人停...

自杀的人一定是愚痴糊涂人

自杀的人一定是不了解宇宙人生真相的人,是无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