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侵损常住重罪 诵大悲神咒即得除灭

宣化上人  2012/08/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若诸众生。侵损常住饮食财物。千佛出世。不通忏悔。纵忏亦不除灭。今诵大悲神咒。即得除灭。

“若诸众生”:假设有一切的众生,“侵损常住饮食财物”:常住,就是庙。或者吃庙上的饮食,不给钱;或者用庙上的财物,而不还。“千佛出世”:这种的罪过,就一千个佛出世的时候,“不通忏悔”:也不能许可他忏悔。“纵忏亦不除灭”:侵损常住饮食财物的,你就是在佛前忏悔,罪业也不消灭。“今诵大悲神咒”:现在你诵〈大悲神咒〉,“即得除灭”:即刻得到除灭。

若侵损食用常住饮食财物。要对十方师忏谢。然始除灭。今诵大悲陀罗尼时。十方师即来为作证明。一切罪障。悉皆消灭。

“若侵损食用常住饮食财物”:你侵占、损坏或食用常住;就是你又吃又用常住的饮食财物,“要对十方师忏谢”:你要对十方大师,也就是十方诸佛,来忏悔谢罪,“然始除灭”:罪业才能除灭。“今诵大悲陀罗尼时”:你现在诵〈大悲咒〉总持章句,“十方师即来为作证明”:十方的诸佛就来给你做证明,“一切罪障”,“悉皆消灭”:统统都消灭。

一切十恶五逆。谤人谤法。破斋破戒。破塔坏寺。偷僧祇物。污净梵行。如是等一切恶业重罪。悉皆灭尽。

“一切十恶五逆”:你所造的十恶,就是杀、盗、淫、贪、瞋、痴、绮语、妄言、恶口、两舌;五逆,就是弑父、弑母、弑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谤人谤法”:谤人,好像这个人本来修行有道德的,“唉!他一点意思都没有,不要提他了!”这样谤毁他;又谤僧人、又谤佛法。“破斋破戒”:你说不吃肉,吃斋;但你又开斋。受戒;你又不守戒,破了戒。“破塔坏寺”:你把佛塔给拆了,把庙也破坏。“偷僧祇物”:你偷出家人的东西。“污净梵行”:人家修清净行的人,你就令他不清净。“如是等一切恶业重罪”:像上边所说的种种恶业重罪,“悉皆灭尽”:你若能念〈大悲咒〉,都可以消灭。

惟除一事。于咒生疑者。乃至小罪轻业。亦不得灭。何况重罪。虽不即灭重罪。犹能远作菩提之因。

“惟除一事”:但是要除了一件事。最要紧就这一句!除什么事呢?“于咒生疑者”:这个咒,是不是有这么灵验呢?是不是这么妙啊?这个咒,说是这么有感应,但是我也没看见,究竟真的?假的?对这个咒就不信了。你这一不信,怎么样啊?就完全不灵。为什么呢?你信不住这个咒嘛!譬如我们人托朋友办一件事,你都要相信朋友;如果不相信他,他也不会给你做事的。这个咒也是这样。“乃至小罪轻业”:小罪,就是很小很小的罪;轻业,很轻的罪业。“亦不得灭”:也不得灭。

于咒生疑,就是说:你不听咒上所说的道理,不依教奉行。譬如观音菩萨叫你每天诵满五遍,你不诵五遍,诵四遍,“啊!少诵一遍,不要紧的,咒多少都一样的。”今天懒惰,诵一遍算了;明天勤勉一点,念一百遍。好像你吃饭,今天吃二十碗,明天一碗也不吃;所以一碗不吃的时候,就饿得不得了,吃二十碗呢,就撑涨得不得了。念〈大悲咒〉,虽然没有这个形相,但也是这样子。你念五遍,就每一天都要念五遍。你不要念六遍,也不要念四遍,要有一定的。

说:“那我记不清楚,不知道有没有念五遍?我好像念四遍似的。”那你根本就没有念,你记不清楚嘛!记不清楚,你一遍都不成立的。这必须要记得清清楚楚,也就在这个地方。说:“我念咒就入定,一念咒,就睡着了,那算不算呢?”那也不算。或者:“我一修法,眼睛就睁不开。”那也不算,因为你念得颠倒不清楚;这必须要清清楚楚的,依法而修。生少疑心,就是说:“我做一点坏事,不要紧,这咒神不知道的。我现在没念咒,咒神没有跟着我来,我就喝一点酒,大约没关系。”这就是生少疑心,对咒没有信心。对咒有信心呢?就是丝毫都不怀疑,循规蹈矩,依法修行。

“何况重罪”:你小罪、轻业都不消灭;况且你重罪,更不能消灭了!“虽不即灭重罪”:然而你的重罪,虽然不能即刻消灭,“犹能远作菩提之因”:但是还可以远做菩提之因;将来不知道哪一个大劫,你这菩提种子就会出来。你种上菩提因,将来就会生菩提芽,就结菩提果;所以因种下去,早晚是会出来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宣化上人文章列表

修行不必挂碍衣食 真修自有龙天护持

《佛藏经》上说,出了家的人,应该一心用功办道,随顺...

东林寺出家需具备什么资格条件

问: 来自南洋的弟子,可否到东林寺出家?出家需具备什...

对身穿袈裟的出家人起恶心,等于向诸佛起恶心

过去,佛陀在王舍城耆阇崛山时,提婆达多怀有恶心,欲...

普陀山的和尚讲普陀山的事儿--慈眼视众生

今天我们来到了普陀山的西山景区。这边住的都是尼众的...

福报有淡化业障的力量

何况广闻是经,若教人闻,若自持,若教人持,若自书,...

文殊菩萨仗剑刺佛

据《大宝积经》一五卷的记载:大约有五百位菩萨,从用...

只要不信命,命就可以改变

有一次,一位营业员给我写信,她说,我听说你是法师,...

【推荐】但依此修,常与吾同处无别

一日,舍利弗与维摩诘辩论不二法门,辩论到最精彩处,...

【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注音版】准提咒持诵仪轨

准提咒持诵仪轨...

吉祥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祗陀园给孤独精舍。时已深夜...

【注音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嘉兴藏流通本)...

宣化上人:培养四无量心

修道人,一定要培养四无量心。有了四无量心,才能教化...

宣化上人:四种清净明诲是照妖镜

一般的学者说:《楞严经》是假的,不是佛说的,又有什...

供养瞻礼地藏菩萨,即得十种利益

【世尊。我观未来。及现在众生。于所住处。于南方清洁...

生死自由的六大宗旨

我们人生在这个世界上,多数不知道在做什么,糊里胡涂...

【佛教词典】独与女人露地坐戒犯缘

亦名:与女人露坐戒犯缘 子题:见屏、闻屏 行事钞·随...

【佛教词典】詹陵

明代世宗(1521~1566 在位)初期之儒者。生卒年不详。...

一切众生皆得度脱之道

靠自力修行,我们解决不了见惑思惑的问题。没有遇到出...

什么是禅,参禅又是什么

佛教宗旨,单以一心为宗。原其此心,本来圆满,光明广...

不费分文即能成就「五大施」

佛世时,有一位首罗长者,以性情悭吝而闻名,舍利弗尊...

居士如何处理好修行与爱欲行的关系

问: 爱不重不生娑婆。作为有家庭的在家居士,是不是应...

东来传法的高僧:求那跋陀罗

为了追随正法,求那跋陀罗弃家潜逃,到远方求师访友。...

防止着魔

不修行,有着魔的,像精神分裂症;修行,也有着魔的时...

慈心济虱微命的沙门

过去,有位菩萨出家为沙门,于山林间修道,慈心悲愍众...

在坎坷的路上行走,才能磨炼心志

在一座寺中有一个小和尚,每天清晨,他要去担水、扫地...

怎样去调伏这一念心

佛法的修学,跟我们一般世间做的学问,在过程当中有一...

罪恶生死凡夫,只配下品下生吗

问: 念佛行人,在只能粗持五戒的基础上,能上品上生吗...

我们的生命大都是历史不断的重演

佛陀说我们的生命就像是一个无止尽的水流,它不是一个...

圣严法师《四念处》

四念处是一种很复杂、很不容易修的修行方法,与五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