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印光大师与弘一大师的师徒缘

2014/01/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印光大师与弘一大师的师徒缘

印光大师和弘一大师是当代净土宗和南山律宗的祖师,是民国时期佛门的两颗巨星,他们之间的殊胜因缘,在佛门中流传甚广。弘一律师是位非常严谨的人,眼光很高,不会轻易地去佩服一个人,然而他对印光大师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印光大师为人严厉高洁,一生发愿不当住持,不收出家徒弟,却唯独接受弘一大师为弟子,这绝非偶然。

民国七年春,徐蔚如居士倡印流通《印光法师文钞》,在佛教界引起了热烈的反响。这一年的大势至菩萨圣诞日,著名艺术家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剃度出家,他就是弘一法师。随着《印光法师文钞》的出版,弘一法师应好友吴建东居士和张云雷居士之请,为文钞题词,称赞印光老人的文钞,如日月当空,普照一切众生,契理契机,令大众欢喜信受。在题词中,弘一法师对印光大师表达了服膺之情,把印光大师作为学习效法的对象。

民国九年六月,弘一大师决定去富阳新城闭关。临行前,特地请马一浮居士为自己的关房题写了“旭光室”的匾额,以表明自己遥习蕅益大师,近效印光大师的志向。弘一大师写信向印祖请求闭关前的训言,印祖告诉他:“闭关用功,关键在于心要专一。未得一心之前,不能急着求感应,否则就是修道的第一大障碍。念佛得一心后,自然会有感应,并没有起心动念,心却如明镜当台,映照出森罗万象。”

弘一大师多次向印祖写信请教,印祖都给予悉心指导,并指出:“古往今来,不少人用行书草体写经,我对此绝不赞成。想要断烦惑、了生死、度众生、成佛道,岂可将抄经视为儿戏,由着性子写得游龙舞凤的?”这段话对弘一大师触动极大,他按照印祖的要求调整了字体,并寄给印祖鉴定,印祖回信对弘一法师的新字体表示肯定:“抄写经文是将凡夫心识转为如来智慧的行为,比古代进士上金殿考状元还要严格恭敬,来不得半点怠慢疏忽。能这样做的人,必定在选佛场中,得中状元。”印祖的点拨,使弘一大师日后的书写,更加一丝不苟,他的书法被人誉为“佛书”。

弘一大师发心刺血写经,印祖回信开示:“不要急着抄经,当务之急,先要一心念佛。刺血抄经耗费太多心血,令人心神衰弱,只怕反而成为精进念佛的障碍。俗话说,身安而后道隆。我们既是凡夫,就不要盲目效仿法身大士的苦行,只要念佛得一心,自然法法圆融。”然而,弘一大师还是因为写经过多、用心过度而受病,印祖对此早有预料,说:“你就是为人过于仔细,样样事情不肯不认真,导致心力不济,你还是专心念佛的好。”

弘一大师对印祖十分敬佩,再三恳求列为弟子。可惜迟迟未被答应,便在佛前燃臂香,乞求三宝慈力加被,之后再次上书陈情,可还是被婉拒,直到晚年终于如愿以偿。弘一大师是印祖破例收下的唯一的出家弟子。实际上依止印祖修行的出家弟子很多,如德森法师尊印祖为亲教师,但弘一大师是印祖唯一具有名分的出家弟子。 

民国十三年五月,弘一大师从温州庆福寺前往普陀山朝礼印祖,在法雨寺举行简单而隆重的拜师仪式,并随侍七日,每天从早到晚,观察学习印祖的一举一动。每顿饭吃完,印祖都会将碗舔干净;或者留馒头一角,把菜碗擦干净后吃下;或者往碗里倒开水,荡涤干净,再用水漱口,然后喝下,惟恐轻易浪费剩余的饭粒。弘一大师将印祖的嘉言懿行总结为十六个字“注重惜福,力行习劳,深信因果,专弘净土”。弘一大师虽然振兴南山律宗,但以净土为归宿,并随缘随分,尽力弘扬印光大师的念佛教义,他常劝人读《印光法师文钞》,高度颂扬印祖的盛德。

1924年秋,弘一大师应邀到上虞白马湖夏丏尊故居“平屋”作客。夏老用香菰供斋,被他坚决拒绝,改用豆腐还是不同意,最后只好按照他本人的要求,白水煮青菜,用盐不用油,弘一大师这才接受。倓虚法师在《影尘回忆录》中回忆了弘一大师在青岛湛山寺讲律时的一些生活片断:“屋中都是他自己收拾,不另外找人收拾,窗子地板都弄得很干净。因他持戒,也没有另外准备好的饭菜,头一次给弄四个菜送寮房里,一点没动;第二次又预备一点,还是没动;第三次预备两个菜,还是不吃;最后盛去一碗大众菜,他问端饭的人,是不是大众也吃这个,如果是的话他吃,不是他还是不吃……”如此等等,都是受到印光大师的影响。

弘一大师跟印祖一样严以律己,一丝不苟,可以说师徒二人同声相应。早年,周孟由曾居士请弘一大师给印祖作传,弘一大师本已答应,但迟迟没有动笔。1940年印祖往生之后,妙真法师再次敦请弘一大师为印祖作传,弘一大师担心“要是多赞美几句,恐怕有违师父的遗训,可过于平淡又不契时机,所以还得再等等。”其实,弘一大师的《略述印光大师之盛德》深合印祖道风,称得上是一篇最好的印祖传记。

印祖往生后二年,弘一大师亦追随恩师而去。1942年中秋过后,弘一大师自感病势沉重,写了二首偈与诸友告别,这二偈表露了弘一大师一生悟证的境界:“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相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忘言。花枝春满,天心月圆。”也可以说花枝表示香,月圆表示光,香光庄严,正是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念佛三昧香光庄严的境界:“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表露了弘一大师修行净土法门,证得念佛三昧的境界。临终前,弘一大师写下“悲欣交集见观经”,可见他亲见极乐庄严,正念往生,悲悯众生,欣乐极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印光大师文章列表

【东林画传】净土高贤刘遗民

一、楚王后裔 弃官归隐 刘遗民是东晋时期,庐山东林寺...

隆莲比丘尼--巴蜀才女,蜚声中外的佛学教育家

隆莲法师生长在诗书世家,祖父游西庠是前清秀才、外祖...

净土宗祖师对戒律是非常重视的

净土宗祖师们传承的第三个特点就是注重戒律! 念佛求生...

鉴空和尚顿悟前身的故事

释鉴空,俗姓齐,俗名君房,吴郡人。少年时,家庭贫穷...

法显大师历时十五年的西行求法之旅

大愿力行无胆怯 法显。昔在长安慨律藏残缺。 这是《佛...

那一班子人都是开悟的

现在天气热一点,没地方躲。你躲到房里边,也不行,躲...

终日走街坊,心中念佛忙

清朝有一位东瓜和尚,名没有传下来,不知什么名字,喜...

布袋和尚

五代後梁开平年间(907~911年),四明奉化(浙江省)...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

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

地藏菩萨本愿经

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

天下不治,匹夫有责

人在天地之间,藐乎小尔,何以与天地并称,谓之为三才...

临终注意事项

光自七月廿五至申,今日回山,适由山转来汝书,知汝父...

印光大师教「摄耳谛听」念佛

印光大师认为,世间人不论从事什么职业,如能谛听自己...

极乐世界的四种国土

(一)凡圣同居土: 娑婆世界虽属秽土,亦有佛菩萨二乘...

【佛教词典】诗佛

唐代王维之别称。王维信佛甚笃,素持长斋,且对佛学造...

【佛教词典】化行二教道众双禀

亦名:道众双禀化行二教 子题:违化不违制、违制不违化...

拜佛、念佛就是广结善缘

一个人忆念观世音菩萨时,为什么你的贪嗔痴会淡薄?因...

修行就是这么简单

如果你问什么是修行,答:心平气和是修行,不慌不忙做...

受持八关斋戒的12条利益

受持八关斋戒的功德利益,有十二条: 一、脱离病苦 《...

源断流枯

人往上爬,水往下流这是物各有其性。人不往上爬那是没...

【佛学漫画】宇宙有尽头吗

孩童时期可能都曾有这样的疑惑:这一切的一切有尽头吗...

【推荐】《欲海回狂》普劝受持流通序

天下有极惨极烈,至大至深的祸害,动辄让人丧身失命,...

观一切法即空,清净本然,周遍法界

如来之藏,不变随缘,随缘不变,随拈一法,无非法界。...

修行就是一人和万人战

六度当中有精进波罗蜜,先布施、持戒、忍辱,这三种还...

念佛对治恶业障道

恶业障道发相,亦有三种:一沉昏闇蔽障、二恶念思惟障...

如何看待算命一说

问: 一个人的生辰八字给两个会算命的居士算,却算出...

圣严法师:如何能明心见性

惠能大师谓惠明曰:「汝既为法而来,可屏息诸缘,勿生...

圣严法师《因为柔软,所以坚强》

柔软与坚强,两者看起来虽然像是对立的,但却可以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