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开悟和没开悟的人心境之区别

印光大师  2014/12/3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开悟和没开悟的人心境之区别

原文:

所言念佛三昧,说之似易,得之实难,但当摄心切念,久当自得。即不能得,以真信切愿摄心净念之功德,当必稳得蒙佛接引,带业往生。事一心,若约蕅益大师所判,尚非现世修行人之身分,况理一心乎。以断见思惑,方名事一,破无明证法性,则名理一。若是内秘菩萨行,外现作凡夫,则此之二一,固皆无难。若实系具缚凡夫,则事一尚不多得,况理一乎。当过细看印光与永嘉某居士之极长一信,则可知。至于悟无生以后,护持保任,销镕余习,彼自了明,何须预问,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否则纵令饮者说得十分的确,而未饮之人,究不知其是何滋味。以居士将此悟无生忍,看得容易,恐自己或悟而不知保任护持,致余习复蒙,得而复失,故有此问。真无生忍,实非小可,乃破无明证法性,最下者为圆教初住菩萨,即别教之初地也,谈何容易。祈且依印光文钞所说而行,待其悉知净土法门之所以然,及信愿行俱能不被一切知识异说所夺,此后若有余力,不妨兼研诸大乘经论,以开智识,以为宏净土之根据。如是则虽是凡夫,可以随机利生,行菩萨道。且勿妄意高远,恐或于事理不清,则难免著魔。

永嘉某居士之长信,专治此病,彼病与汝病,名目不同,性质是一,光固不愿多说,祈于彼信领会之。须知悟后之人,与未悟之人,其修持仍同,其心念则别。未悟无生者,境未至而将迎,境现前而攀揽,境已过而忆念。(攀揽二字,赅摄好恶憎爱,勿谓好爱为攀揽,憎恶为不攀揽,)悟无生者,境虽生灭,心无生灭,犹如明镜,来无所黏,去无踪迹。其心之酬境,如镜之现象,绝无一毫执著系恋之思想。

然虽于境无心,犹然波腾行海,云布慈门,凡世间纲常伦理,与夫上宏下化之事,必须一一认真实行,虽丧身命,不肯逾越。?且莫认作于境无心,便于修持自利利他上宏下化之事,悉皆废弛,则是深著空魔,堕于顽空,由兹拨无因果,肆意冥行,乃成以凡滥圣,坏乱佛法,疑误众生之阿鼻地狱种子矣。此中关系,甚深甚深,光固不得不为略陈其利害也。

译文:

来信所说的念佛三昧,说起来容易,要想得到实在是难上加难,只管收摄心念恳切念佛,久而久之也许能够证得。即使不能证得,有真信心、恳切愿收摄心念念佛的功德,也必定可以承蒙阿弥陀佛接引,带业往生。事一心不乱,如果按照蕅益大师的分析,尚且不是现在的修行人能够证得的,何况理一心不乱呢?因为断尽见思二惑,才叫做事一心不乱,破除无明烦恼证得诸法之真实体性才能得理一心不乱。如果是内秘菩萨的大行,而外现小乘声闻或者凡夫之相的菩萨,那么理一心或事一心,固然不难做到。

如果确实是具足烦恼惑业的凡夫,事一心尚且不可多得,况且理一心呢?应当详细看印光与永嘉某居士这封很长的信,就明白了。至于觉悟无生理体之后,必须还要保护维持,消除存残余留的习气,这个到时候自然知道,何必预先问人,就像各人喝水一样,是凉是热自己心里清楚。否则纵然喝水的人说得十分明白,而未喝的人,究竟也不知道是什么味道。

居士把悟无生忍看得未免太容易了,私下恐怕自己或者悟得而不知道保护护持,以致使习气又会复发,而导致得到后又失去,所以才有这样的问题。要知道,真正证得无生忍,实在是非比寻常,是破除无明证得法性的人,最低也是圆教菩萨,也就是别教初地菩萨,谈何容易。

请居士依照印光《文钞》开示而实行,等到了解净土法门的所以然,以及信愿行的意志,都能不被一切其他宗善知识的其他法门所动摇,此后如果有多余的能力,不妨加以专研各大乘经论,来开启智慧,以此作为宏扬净土法门的依据。能够这样去做,虽然是凡夫,也同样可以随着有缘人的根机弘法利生,行菩萨道。暂且不要好高骛远,恐怕或者对于事和理不能明了,便难免会招感魔事。永嘉某居士长信,就是专门治这个病的,他的病和你的病,名目虽然不同,性质其实是一样的,印光固然不想多说,请在给他的信中细心领会。

要知道,悟后的人和没悟的人,修行的方式虽然是一样,但是心识意念则大有差别。未悟无生的人,境界还未到而想要迎候,境界出现在面前而想要攀附、控制,境界已经过去便会回忆、惦念。(攀附、控制的意思,包括喜好和厌恶,不要以为喜爱就是攀附、控制,憎恶就不是攀附和控制。)而已经悟无生的人,境界虽然有生灭,他的心却毫无起心动念,犹如明镜可以照各种物体,而物体映现在镜子中,镜子对它毫无粘留,物体映现过之后,镜子中也毫无痕迹。已悟无生的人,他的心对于所有的境界,犹如镜子对于物体映现一般,绝没有一丝毫执著留恋的想法。

然而,虽然对于境界没有起心动念,仍然犹如波涛运行在大海上、犹如云朵遍洒甘霖一般,来慈悲地救度众生;凡是世间的伦理道德、法律规约,和弘扬佛法劝化众生的事,必须一一认真实行,虽然丧失生命,也不会有所逾越。还不要认为对于境界不起心动念,就把修持自利利他、弘扬佛法劝化众生的事情,全部都废除了,如果这样就是深着拔除没有因果、否定一切善恶的空魔,而堕落于顽空的邪见之中,从此拔除因果,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肆意妄行,这就是以凡夫冒充得道圣人,破坏佛法,误导众生的阿鼻地狱种子了。这里边道理、关系,相当深,印光还是不得不稍微陈述其中的利害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印光大师文章列表

【推荐】念佛人能不能开悟

那么我们再谈谈念佛,念佛人能不能开悟,楞严经第二十...

十首著名悟道禅诗

一、唐寒山《寒山诗》 水清澄澄莹。彻底自然见; 心中...

您老人家开悟后,就万事大吉了吗

虚老开悟时参的是什么话头呢?是融镜老和尚教他的拖死...

明心见性并不难,悟后起修才是个大问题

【得念总持,所闻不忘。】得念:得到正念,总持就是说...

生死炽燃,苦恼无量

第八觉知:生死炽燃,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

那一班子人都是开悟的

现在天气热一点,没地方躲。你躲到房里边,也不行,躲...

明明无悟法,悟法却迷人

有僧人问夹山善会禅师:祖意和教意是前人所立,和尚为...

一念善即佛,一念恶即魔

《六祖坛经》云: 一念修行,自身等佛。 前念迷即凡夫...

【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礼佛大忏悔文...

饿鬼报应经

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

【注音版】供灯仪轨

供灯仪轨...

【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印光大师:念佛方法问答

问:专修持名,愿得念佛三昧,期生净土,云何用功?...

印光大师对一位囚犯的开示

原文: 接手书,知发勇猛心,不胜欣慰。但只以终身吃素...

至诚念佛可以转业

原文: 又学道之人,凡遇种种不如意事,只可向道上会。...

印光大师法语的人生哲理

印光大师是现代著名高僧,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大师一...

【佛教词典】三衣作法

亦名:作衣方法、袈裟作法 子题:条叶三相、鸟足缝、揲...

【佛教词典】门神

(杂名)礼祭法曰:大夫三祀,门行族厉。王制曰:大夫...

人生有些苦连我们自己都意识不到

有的人说我一辈子感到很快乐,我没感到痛苦。其实,人...

观无量寿经的十六观

念佛行者由忆念弥陀之身与净土,得以往生西方,总其观...

菩萨行利生之道

利行者,乃菩萨行利生之道也。 大凡悟道之人称菩萨,未...

人的贫富贵贱,到底是由谁来主宰

问: 同样是人,为什么有的人天生聪明,家世显赫,富...

为什么有些人遇到不顺心事就生退心

问: 有一些人刚开始修行善法都很进步到后来或碰到不...

如何用《地藏经》来指导日常生活中的修行

《地藏经》提出了指导人生、指导生活的具体修法。本来...

怎样观察念佛有没有进步

今天是佛七第五天了,假如根机好而又真诚心念佛的人,...

念阿弥陀佛就是念十方一切诸佛

我们大家念阿弥陀佛观想的时候,一定要想到我就是阿弥...

念经能不能往生

问: 我于一九九七年念《大乘无量寿经》至二零零七年...

觉悟的三个层次

觉悟既然是一个根本问题,就要知道觉悟的层次和内容是...

唯了生脱死才是生命里的大事

活一百岁跟你活七十岁又有什么差别呢?你财富的多少,...

慧律法师《净土心要》

现在翻开一百一十一页,往生居士第三,清朝甘露寺,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