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境遇不好,应当退一步来想

印光大师  2021/02/2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境遇不好,应当退一步来想

世相无常,诚可叹悼

相见以来,忽然已经有六年了。不但岁月更替,就是朝代也出现了更替。世相无常,实在可叹可伤。

接到你的书信,知道你没有荒废净业,实在值得称许赞美。但又说身心非常的不安,是境遇不好,导致不安呢?又或者是疾病缠绵,导致不安呢?

境遇不嘉者,当作退一步想

如果是境遇不好的话,应当退一步来想。想一想世间上超过我的人固然多,而不如我的人也有不少。只要吃得饱穿的暖,何必羡慕别人大富大贵。乐天知命,随遇而安。这样尚且能转烦恼成菩提,难道不能转忧苦为安乐吗?

如果是疾病缠绵的话,应当痛念色身为痛苦的根本,生起大厌离心,努力修习净业,发誓求往生。诸佛以苦为师,而成就佛道。我们应当以病为药,速求出离娑婆。

藉挫折于贫病,净业易成

必须知道具足系缚的凡夫,如果没有贫穷疾病等痛苦,就会每天奔驰在声色名利的场所,而不能停息。谁肯在春风得意威风显赫之时,回过头来想想未来会沉溺堕落的事情呢?

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所以须知道上天要成就一个人,大多以逆境来磨练他,而敬奉上天的人,应该逆来顺受。

然而孟子所说的“大任”,是指世间的官爵地位,尚且须要如此的忧心劳苦,方才不辜负上天之心。何况我们以博地凡夫,直接想要上承佛陀觉悟之道,下化法界一切有情。倘若不稍稍凭借贫苦疾病来受一些挫折,那么凡夫的见思二惑就会日日炽盛,净业难以成就。迷失暗昧本心,永远沉沦恶道。尽未来际求出无期啊!

古德说过:“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啊!

只要志心念佛以消旧业,千万不可起烦躁心,怨天尤人,认为因果是虚幻,佛法不灵验。

必须知道我们从无始以来,所作的恶业,无量无边。《华严经》中说:“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 岂能通过泛泛悠悠地修持,便可以消除净尽啊?

劝修净土

所以释迦、弥陀两土教主,对我们众生无力断除惑业非常痛心,所以特别开显出这一个专仗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带业往生西方的净土法门。他们的宏大慈心及广大悲心,就算天地父母的养育恩德,也不能和两土教主慈悲心的恒河沙分之一相类比。我们只有怀着惭愧心,发忏悔心,信顺净土法门,老实念佛,自然会蒙佛慈悲摄受,业障消除而身心安泰了。

如果病痛很剧烈,难以忍受时,应当在早晚念佛回向外,专心致志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圣号。观音菩萨现身尘刹,寻声救苦。人在危急的时刻,如果能持诵礼拜,没有不随感而应,立刻降临慈悲护佑,使众生脱离苦恼而获得安乐啊。

信愿念佛,求生极乐,是最简单最容易,最广泛最宏大的法门。必须极为恳切志诚,才能感应道交,当生亲自获得念佛的真实利益。如果懒惰懈怠,毫无敬畏之心,虽然种下未来得度的远因,而亵慢的罪过真是不堪设想。就算来生能够得生人天两道,也很难高登净土,参会莲池海会的圣众。

至于佛像,应当作真佛看待,不可当作土木铜铁等看。经典是三世诸佛的老师,如来的法身舍利,也应当作真佛看,不可作纸墨等看。面对经像时,应当如忠臣面对面地侍奉圣主,孝子读诵父母的遗嘱一样。能够做到这样,则没有业障不消除,没有福慧不具足啊。

现今士大夫学佛的人很多,然而全是读佛经的文句,理解它的义理,作为口头闲谈,来博取一个“大通家”的虚名而已。至于恭敬志诚,依教修持的人,这样的人实在非常难得。

我常说:想得到佛法的真实利益,必须向恭敬心中求。有一分恭敬,则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则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如果心中毫无恭敬导致亵渎轻慢,则罪业愈增,而福慧愈减了。可悲啊!凡是遇到知交朋友,应当诚恳的以这个恭敬之法告诉他们,这是很大的法布施 。

如果能够对净土法门具足真信,是再好不过的事。假如自己的智慧不能理解,就应当仰信诸佛诸祖真实的言教,万万不能起一念疑心,疑惑就会与阿弥陀佛的大愿相背离,临命终时一定非常难于感通啊。

古人说净土法门,只有佛与佛才能究尽明了。登地菩萨也不能少分地知道法门的玄妙。登地的大菩萨们尚且不能全部知道。哪能以我们博地凡夫的身份,妄生主观判断呢?

如果想要研究,应当看《净土十要》。这本书是蕅益大师在净土宗的诸多著作中,采取其中的精华,妙契当时的根机,是第一要紧的一本书。其中开头就是《弥陀要解》,自从佛陀宣说这部《阿弥陀经》以来,是西天东土,绝无仅有的注解啊!应好好的遵守,不可以忽略。

现在的聪明人虽然学习佛法,因为没有亲近具法眼的善知识,大都专重理性,废弃事修及与因果等事相。既然废弃事修因果,理性也就一并失去了。所以每每有一些才华的高人,说出话能震惊鬼神,考察他的行为,却与市井无知无识的人没有什么差别,其病根都是由于废弃事修、因果所导致的。使上根利智的人徒劳地为他生怜愍心,令下劣愚蠢的人学他的样子胆大妄为。所谓以身谤法,罪过无量。

《法苑珠林》这本书(一百卷,常州天宁寺订作三十本,苏州玛瑙经房订作二十四本,玛瑙经房板残伤模糊,天宁寺板是新刻),详谈因果,理事并进。因果报应的事迹记载得清清楚楚。阅读之后令人不寒而栗。纵然在暗室无人之处,也要常常如同面对佛陀天神,不敢稍生恶念。上、中、下根都能蒙受利益。断然不至于错认道路,执理废事,归向偏邪狂妄的弊病。

结劝

梦东彻悟禅师所说的:“善谈心性者,必不弃离于因果。深信因果者,终必大明乎心性。此理势所必然也。”梦东禅师这个话,是千古不变的定论,也是徒逞狂慧之人的顶门一针。

各个经书流通处都有,应该请来阅读,其中的利益当会自知,也应该令一切知交朋友来阅读。你弟弟去年秋天又来到普陀山,我也曾经以恭敬的意义来勉励他,但不知道他认为我的话对不对呢?

《复邓伯诚居士书一》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印光大师文章列表

因为有挂碍,才会有恐怖

心有挂碍是一个凡夫本能,常常在一种人生不满百,常怀...

寄于残生,旅泊三界

【我教比丘循方乞食,令其舍贪,成菩提道;诸比丘等,...

虚云老和尚经历的十次劫难

一难 生为肉球 人生总要经历生、老、病、死四种痛苦,...

学佛之后得重报转轻报

法会结束,回西安的路上真是精疲力尽,虽然不及师父操...

10句人生忠告

1.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真为生死...

灾难的启示与佛教的无常观

经云:高必坠,聚必散,合必离,生必死。因一切有为法...

寄望的东西错误,所以才会痛苦不堪

修行,惟是一心,唯是真如!所以,你一定要用不增不减...

人生无常,抓紧修行

2022年元旦那天,八十多岁的老母亲突然晕倒,而且大小...

【注音版】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当来变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

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

【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念佛这件事,所求都能如愿

原文: 念佛一事,所求皆得。为现在椿萱求福寿,为过去...

人生世间,幻住数十年

原文: 人生世间,幻住数十年。从有知识以来,日夜营谋...

印光大师:来生做人比临终往生净土还难

又汝既皈依佛法念佛,当依佛教而行。佛教你求生西方,...

具此三福,则净业大成,往生上品

戒定慧三学,为学佛及修净业者之根本,而戒尤为要,故...

【佛教词典】不空(705—774)

不空,具名不空金刚,是他受灌顶的号,他名智藏,或称...

【佛教词典】一切种子识

【一切种子识】 p0007   瑜伽一卷六页云:一切种子识...

极乐世界万修万人去

一切是来自于阿弥陀佛的力量,不是靠自己修行的力量,...

世间人都爱黄金,但真正修道人爱刹那静

打禅七的殊胜因缘,确实是难分难离。马祖门下庞蕴居士...

【推荐】唯识学从第六意识下手

我们要了解唯识的概念是这样,唯识学它不直接从第七意...

海神请法

佛陀时代,在舍卫国有五百位商人,为即将展开的航行寻...

老是走神,静不下心来怎么办

问: 阿弥陀佛,师父,我老是走神,静不下心来怎么办...

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是最愚痴的行为

问: 人的容忍量有其极限,如果对方经过重复纠正还无法...

说话的二十二戒

1、戒多言: 说话不要太多,言多必失。 2、戒轻言:...

念佛就打瞌睡,一定要先修忏悔

有些人一提起佛号就容易昏沉,对不对?他不念佛还不会...

大安法师:怎样才算真用心念

问: 怎样才算真用心念?标准方法怎么样?有杂念就算...

如何运用十善业在生活中

问: 如何运用十善业在生活中修行? 慧律法师答: 十善...

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古云:不矜细行,终累大德,此之谓也。 这句话的意思就...

忍无可忍需再忍

现实生活中我们快要发脾气的时候,往往是自己觉得忍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