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黑豆白豆

证严法师  2013/06/2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黑豆白豆

佛陀有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是为了顺应众生根机而施教。

优婆掬提以黑豆和白豆的增减,来试验心中的善念或恶念的升起,做为修行的方针。

心念是修行的关键,一个人的成功或失败就在于一念心。若能好好照顾自己的心,保持平常心,就会处在宁静之境。照顾心念,保持平常心的方法,就是要培养大爱和善念。

心境不易转动 平常心看待一切

在佛典中有一段经文阐述,有一位叫掬提的生意人,为人老实,而且信仰佛法。他的儿子优婆掬提,很有善根且富有智慧。当优婆掬提年龄渐长,掬提居士就将自己开设的一家店交由儿子接管,他则专心修学佛法。

有一天,掬提居士对一位已证得罗汉果的比丘说:「尊者!我很期待儿子能进入佛门、修学佛法。」比丘说:「很难得你有这分心,我会让他有机会接近佛、法、僧。」互相承诺后,比丘就到优婆掬提的店里随缘度化,应用智能解说佛陀的教法。优婆掬提听闻佛法后深感欢喜,有如甘露灌顶般;他问比丘说:「我要如何才能进入佛门?如何真正修行呢?」比丘说:「你要照顾好你的心。心念如果能达到善良、慈爱与平静的境界,就是修行了。」

优婆掬提说:「这无形无影的心念,要如何照顾?又该如何证明哪一心念是好的?哪一心念是不好的?」比丘回答说:「你可用黑豆和白豆,来试验心中的善念或恶念。一天中若起善念,就放一粒白豆;如果生起一恶念,就放一粒黑豆。黑豆减少、白豆增加,表示善念升高了;白豆减少,就表示恶念、烦恼增加了。」

尔后,优婆掬提按照比丘的教法,把他的店当成道场,好好照顾自己的心。有人来买东西,他就生起欢喜心、感恩心,殷勤服务客人。使客人感到愉快后,他就放一粒白豆。有时遇到喜欢论斤计两的客人,优婆掬提对客人起憎恶和不欢喜心时,他就放一粒黑豆。一天下来,黑豆的数量比白豆多,优婆掬提随即提醒自己要加紧努力,照顾好自己的心。

过一段时间后,黑豆的数量仍比白豆多,优婆掬提就下定决心:「不要让心念被境转了!要对境不生心,以平常心、欢喜心来对待一切的事物。」优婆掬提精进的心,终于使黑豆的数量由多渐少,甚至完全消失。

心念是修行的关键,一个人的成功或失败就在于一念心。若能好好照顾自己的心,保持平常心,就会处在宁静之境。照顾心念,保持平常心的方法,就是要培养大爱和善念。

佛陀的教法有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是为了顺应众生根机而施教。优婆掬提以黑豆和白豆来警惕自己,做为修行的方针。我们要用何种方法使内心时时欢喜,没有烦恼、障碍呢?

端视自己是否能多用心,时时培养心中的善念,并好好照顾这分心念。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证严法师文章列表

把禅的理论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人人都可以成佛,人人都有佛性。但是,大家并不懂得如...

事与愿违时要好好检讨自己的心念

别埋怨自己命运坎坷,先检讨自己负面(黑暗)的心念。...

心态决定独木桥的走法

弗洛姆是美国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一天,几个学生向他...

你心里的按钮在哪里

某位老师说过一个故事:他是一个光头,这在当地是很特...

改变外在的环境,不如改造我们的心念

从离苦得乐的一种心愿,推动我们去修学佛法。离苦得乐...

一转念天堂地狱就在眼前

古时候的得道高僧说:竹影扫阶尘不动,月穿潭底水无痕...

唯识无义,一切法的受用是自变自缘

于定心中,随所观见诸青瘀等所知影像,一切无别青瘀等...

每天忏悔罪业,罪业的念头是不是又会数数熏习

问: 请问法师,法师一直在讲重罪问题,必须至少忏一年...

悲华经

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唯识二十论

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印光大师校印本)...

大宝积经

大宝积经卷第一 大宝积经卷第二 大宝积经卷第三 大宝...

东渡弘法的鉴真大师

唐代律学高僧鉴真大师,又称过海大师、唐大和尚,律宗...

拒绝眼前利益的智慧

上世纪80年代初,一位大学刚毕业的上海小伙子,经营起...

【推荐】最大的成功莫过于豁达的胸怀

楼下有个杂货店,开店的是位老人,面容慈祥,性情开朗...

五种慷慨布施,能得大福报

昔日,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有一天世尊...

【佛教词典】四重金刚萨埵

(名数)一、一切众生,即名金刚萨埵。二、初修行之人...

【佛教词典】摄僧作法界体

资持记释云:“三种作法:大界、戒场,各随标相;小界...

往生是现在的事,不是临命终的事

佛的真实的智慧是可以解脱生死的,而现在外道呢?著于...

你要经常反省自己,准备好了没有

我们每一个人都想要改变我们的生命,改变我们的命运,...

仙叹富者的布施

佛陀的过去世曾是一位大财主,名叫仙叹,非常富有。因...

带业往生只能带宿业吗

问: 带业往生,只能带宿业吗? 大安法师答: 带业往...

三滥不禁,佛法不兴

社会上有人说:披起袈裟事更多。事多不是指是非多,是...

虔念观音圣号,化除刀兵厄

印祖当年还请许止净居士,专门编了一本《观世音菩萨本...

信愿与持名之间的关系

这个信、愿、持名是本经的修学纲要,一个人能够往生净...

星云大师《伟大的佛陀》

各位法师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 今天在座的各位,...

平常心是道

从心禅师在年轻时曾经到河南参见南泉禅师。当时南泉禅...

佛门素宴悟心境

我独自在外打拼,经历不少坎坷,心高气傲的我,看到周...

死牛食草

有一对老年夫妇,惟生一子,不幸在二十岁时得了绝症,...

无益于世,此不名为勤劳

语云一勤天下无难事,又说勤有功,戏无益;西谚也谓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