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怎样检验出离心及出离三界火宅

如瑞法师  2020/04/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怎样检验出离心及出离三界火宅

检验出离心

佛说死无常,死来无定期。若已经得到人身,而不听闻修习佛法、精进断恶修善,就如同到了宝山空手而归一样,白白地浪费了殊胜的受道之器——人身。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论云:“现生,由过去未断之心,继续而来。明日,由今日之心,接济以去,故躯壳有舍弃之日,而心流从无断灭之时。既有心流,则决定受生。

受生,能自在否?曰:不能。凡夫以不断心识,随业受生,如风中絮。心识是絮,烦恼业力是风,由烦恼风牵引心识之絮,往生善恶之趣中,飘摇不能自主。‘善因获善果,恶因获恶果。众生多造恶因,而希善趣,结果堕恶趣中。’”

了知了生死轮回的本质以及心念的可畏,我们应该生起警觉心,时常反省检讨:一天二十四小时当中,起心动念以及所作所为究竟有多少善法?要知道,临命终时,如果恶业力强的话,就像磁必吸铁一样,恶业必将牵着自己往恶趣受生。

我们一定要明白,如果没有产生出离心的话,一直追求沉迷于世间的快乐,修什么法都不可能得到解脱,是永远都没有办法出离轮回的。

出离心是践行解脱道的前提,怎样知道自己是否已经生起了出离心呢?真正生起了出离心,对于世间的一切财富、名利等五欲,便不会再有爱慕心、希求心产生,能够看得破、放得下。无论做什么都能往解脱道上会,并且做而不贪著,一心求解脱,这才算有了出离心的量。

坚固出离心

念死无常,是坚固增上出离心的最直接方便。关于死亡,要有三种认识:首先,死亡是一定的;其次,死期是不定的;最后,死亡来临时什么都带不走。所有的美好,不过是我们生命中重复过无数次的梦幻。在死亡的临界点上,起决定作用的是生命累积的业力,“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

深一些说,出离心主要是出离人我的执着,了知没有一个常一恒在的“我”。我们虽然还无法生起真正的出离心,但能积极听闻佛法,通过闻思修培养无我的空性智慧,就能具足愿出离心。

能够看到我执的危害和过患,进而随时对治,久久修习就能证得真实出离心,就能明了没有一个真实的“我”。所谓的“我”,只不过是随缘受生的生命现象,因此要远离对我的执着。

出三界火宅

我们今天已经得到了人身,应当好好利用来完成生命的改造。人身稀有难得,若不善加利用,一旦造作恶业堕入三恶道中,想出离恐怕是很不容易的。即使侥幸得生人中,能够闻到佛法的机会又是微乎其微,最终难免因为无明烦恼而轮转六道。因此,利用人生积极地断恶修善,思惟出离心、坚固出离心,我们一定会获得佛法的真实利益。

说到究竟的出离,《普贤行愿品》云:“能于烦恼大苦海中,拔济众生,令其出离,皆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彻悟大师说:“一句弥陀,我佛心要。”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知道,有本觉佛、始觉佛、究竟觉佛。本觉佛是指我们本具的佛性,就像我们念的这句阿弥陀佛,人人本具。但不通过学习就不了解,不通过好好地修证就不能证得。

如果能念这句阿弥陀佛,能念的是始觉,所念的是本觉,就当下始觉与本觉合二为一,就是究竟觉。达到究竟觉的境地,就是证得了实相理体。对于实相理体,只有佛与佛才证得了究竟,所以说一句阿弥陀佛是我佛的心要。

生命很重要,生命重要的意义,在于我们能懂得学佛修行,生起真实的出离心。念起这句阿弥陀佛,我们的心就会慢慢地与阿弥陀佛相应,身虽处娑婆,而神栖极乐世界。因此,去做应该做的事情,做好应该做的一切,欢喜自在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如此才能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有偈云:

一句弥陀常训练,不贪不嗔智慧现。

为人处世佛在心,尽种极乐九品莲。

南无阿弥陀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如瑞法师文章列表

念佛法门,他力易行,横超生死

凭自力修戒定慧的通途八万四千法门判为难行道。念佛法...

身处生死轮回,我们该怎么办

《楞严经》的整个观念就是返妄归真。返妄归真当然你要...

人身难得而易失,良时易往而难追

四海波涛,孰计别离之泪。 在每一次这样迁徙的生命过程...

愿所有苦难众生,永不再流浪生死

这是我人生中的真实经历。 一场大病之后,我一直想把我...

劫运下的悲惨世界

编者按:本文选自倓虚大师《影尘回忆录》第十八章之科...

高僧转世为高官给我们的启示

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爱国名臣王十朋是由严首座转世...

信徒与固执的比丘

获得世间利益的方法和证得涅槃的修行方法绝对不同,佛...

每一天都在增上,那你的生命就有意义

我们现在是活在无始的妄想中,那要怎么转成真如而趋向...

早课(朝时课诵)

●大佛顶首楞严神咒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妙湛...

【注音版】地藏菩萨本愿经

根据弘化社《地藏菩萨本愿经》流通本印本校对注音。...

梵网经菩萨戒本

【依东林寺版本】 (举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

佛说无量寿经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

把精进努力放在正确的地方

祖师们在《禅关警策》里面记载了很多他们用功的情景。...

真修行须受得勤劳,甘得淡薄

要做本色真正道流,直须受得勤劳,甘得淡薄,耐得岁寒...

在家佛子应如何孝顺父母

父母的恩德既然如此深重,我们应怎样做才能算是孝顺呢...

迷时师度,悟了自度

六祖慧能在接了五祖弘忍衣钵之后,一路南下被恶人追寻...

【佛教词典】七益

谓圣人施化之七种利益。即:(一)二十五有果报益(地上...

【佛教词典】使

(术语)烦恼之异名也。就喻以名烦恼。世之公使随逐罪...

让他们带着尊严离开

金融危机爆发后,许多公司开始裁员。 马克艾可里无法忘...

真假出家人

什么叫沙门?沙门翻咱们华言叫勤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

佛本生故事:尸毗王割肉救鸽

有一个大国都城叫提婆底,国王名叫尸毗。他的国家土地...

认识因果律改造命运

目前的社会现实中,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这与我们几...

从任劳任怨当中修忍辱

我过去读佛学院的时候,我们教务主任慧天长老,他上课...

鱼贩与老和尚的故事

在某个寺庙里有一位年老的和尚,出家已经很久了。但是...

同念佛号,猛兽害虫彼必远去

猛兽、毒蛇、蝗虫之类,均由人心凶恶,故致伤人。若向...

堂上二老是活佛

明朝的时候,有个安徽人叫杨黼(fǔ),是一个非常虔诚...

如何对治内心不好的念头

问: 心中常有不良的念头生起,是否有罪?该如何伏住...

现代人如何修行

现代社会,以其节奏快,信息大,时间紧,事情多为特征...

禅宗对六识空性的体证

六识是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对境所产生的六种认知作用,...

用科学观点看佛教

佛教具有人们所期望的未来宇宙宗教的特色:它超越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