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宋代高僧圆通居讷禅师

2016/04/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宋代高僧圆通居讷禅师

庐山圆通寺居讷禅师,宋代著名高僧。梓州(今四川三台)人,俗姓蹇。相貌英俊,读书过目成诵。居讷禅师十一岁出家,十七岁时因背诵《法华经》得度出家,受戒后开始登坛讲经,因辩才无碍,深得信徒的欢迎,连当时的耆宿高僧也不能与之相比。当时有许多禅僧从南方参学回来,都劝居讷禅师行脚参访。于是,居讷遍参荆楚之间,却并无所得。后到襄州洞山,留止十年,因为读诵《华严论》有省。后来居讷禅师游庐山,因为道名远播,被迎请至归宗寺住持,后又迁圆通寺。

居讷禅师作为悟道的高僧,经常以机缘之语破除学徒妄想,以使他们心不外求,观照自心。有僧问禅师:“祖刹重兴时如何?”师说:“人在破山头。”又说: “一朝权在手。”说完居讷禅师便打学徒。此是以机缘语和击打弟子的方式来引导弟子,令其自悟本性。禅师认为:禅境不能以言说,若能言说便不是禅。

在禅门高僧中,居讷禅师不仅以禅风闻名,更以淡泊名利为人称颂。《禅林宝训》中专节介绍了圆通居讷禅师淡泊名利的感人事迹:松皇佑年间,宦官李允宁施舍自家屋宅创立禅院,禅院建成之后,宋仁宗皇帝赐额十方净因禅院。宋仁宗皇帝听闻居讷禅师的盛名,派遣李允宁亲持诏书请居讷禅师任净因禅院主持。居讷禅师毫不为名利所动,以目疾耳背为由,委婉地拒绝了。宋仁宗对他的淡泊名利之举更为敬重,请居讷推荐一位高僧住持,居讷推荐了大觉怀琏禅师前去住持。

有人问居讷禅师:“仁宗皇帝推崇道德,恩被泉石,你为何要推辞讷?”居讷说:“在下无德无才,滥充僧伦,目盲耳聋,幸而能在圆通寺安养晚年,饭蔬饮水,饱食终日,就是佛祖也不做,更何况其他的呢?况且先哲说过,盛名之下,难以久居。我平常以知足围乐为准则,从不为名闻利养所拖累,如果贪得无厌,到何时才能满足呢?”居讷禅师不被名利所惑,自甘淡泊,在佛教史上被传为佳话。《禅林宝训》中评价他说,“名是人之所欲,师今避之,可谓德备而节全矣,出家而成美器,善始也;道成而保令名,善终也,如斯众美,在师得之矣。”书中还引用苏轼的话来评价禅师“知安则荣,知足则富。”

居讷禅师不仅淡泊名利,而且非常注重德行修养。他认为僧众的品格修养比丛林制度更为重要。他说:丛林制度对于规范僧徒的言行举止固然重要,但如果只注重制度建设,而忽视了僧众的品格修养,即便有完善的制度,也难免有僧徒败坏丛林。

居讷禅师还对弟子谈论节义说:跛脚之人行动要靠拄杖,一旦失去拐杖,他走路就会摔倒;渡河之人要依靠船来渡河,一旦翻船人便会落入水中。由此可知,单凡在林下修道的人,应当守节义以自重,不可假权势以御人。如果假借外势以自重,一旦失去外援便有摔倒落水的祸患。

禅师说:从前百丈禅师建丛林,立规矩,希望改变末法时代的各种弊端。可是令百丈禅师始料未及的是,有了诸多规矩,反而使末法时代的很多僧人,打着清规的名义损公肥私,败坏丛林。虽然古代的出家人,大多巢居穴处,但人人自律。百丈禅师之后,修行者虽然住着高堂大厦,却有很多人违犯戒律,荒废道业。禅师由此认为,有没有道德才是佛教能否兴旺的关键。如果能持守道德,没有丛林制度,同样能修行的很好。没有德行,有制度也会造成丛林颓废。

居讷禅师还提出未雨绸缪的观点。禅师认为:做任何事情应当预为准备,才能做到有备无患。居讷禅师告诫大觉琏禅师说,从前的圣贤在信念还没有产生之前进行修治,在事情没有出来之前进行提防,这是因为事先有准备所以没有祸患。因此,设重门以守卫,夜晚敲木梆以震慑,使盗贼无从而入。居讷禅师还说,事情有准备做起来就容易,仓促地做一件事情就难以做的圆满。古代的贤哲之人怀有终身之忧,而无一朝之患,就是这个原因。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净宗三祖-承远大师

1.生平 承远大师(公元712---802年),四川绵竹县人。...

祖师大德放生事迹及开示

流水长者子 金光明经上记载着,释迦牟尼佛行菩萨道六...

一代高僧古月禅师成就记

本典故系根据带古月禅师去出家的同参达本法师亲自宣说...

慧远大师三十年迹不入俗

净土宗祖师在信愿行方面的理论积累和实践上,给我们提...

虚云老和尚与具行和尚的故事

清光绪三十三年,有一个其貌不扬的朴拙青年,穿着一身...

律航法师的念佛妙法及往生示现

律航大师,晚年才出家,平日不论行住坐卧,佛号不离口...

元明高僧妙叶法师

好,各位有缘,阿弥陀佛。 在佛教史上,我们总是听闻到...

窥基大师的故事

窥基的父亲尉迟宗,是唐代左金吾将军。母亲裴氏夫人因...

右绕佛塔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及...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注音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已伸不收

隐峰和尚是马祖禅师的弟子。有一天,隐峰和尚推车从一...

四位妻子的譬喻

昔日,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佛告诉比丘们:人...

胜利之道

从前,有一个青年在家人的帮助下开了一家客栈。由于青...

作众恶业——一位保安的学佛感应

前段时间我收到一封信,是来自深圳的一位保安。他做过...

【佛教词典】未曾有因缘经

又作未曾有经。(一)全一卷。东汉时代译。译者佚名。收...

【佛教词典】龙施菩萨本起经

(经名)一卷,西晋竺法护译。龙施女自说过去之经历。...

拜忏的方法

我们看拜忏的方法: 一、请圣明证。二、说己罪名。三、...

手机的利与弊

随着高端手机的发展,由手机带来的隐患也渐浮于水面,...

佛教有哪些佛事

在寺院中所举行的佛事,要以水陆法会为最盛大,以焰口...

苦以折伏,乐以摄受,令起厌离

于是无苦乐中,示苦示乐。苦以折伏,乐以摄受。折则激...

你的目标是净土还是娑婆

诸位要知道:释迦牟尼佛在《阿弥陀经》当中,前后四次...

善良的美丽

有一种美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需要我们用心来感...

智宽法师口吮腹痈

【原文】 唐智宽,蒲州河东人。常诵维摩经及戒本,感天...

佛说一切法,为治一切心,心静欲自消

四十二章经的三十一章,心寂欲除,这个心寂灭了,自然...

【推荐】从小养成的行为举止会影响未来的命运

从小养成得体的行为举止,对一个人而言至关重要,因为...

以纯孝之心念佛的婆罗门女

佛像能引发人的善根。当时有个婆罗门女在瞻仰顶礼觉华...

念佛现生定得往生

当时别时意的观点就出于这样的一个状态,别时意是在《...

圣严法师《走自己的路,不必比较》

如果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和别人较量的话,会是很痛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