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五戒与十善

2012/02/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松赞干布时期,大臣吞弥桑布扎最初翻译的几部佛经中有一部名为《十善经》,主要讲解佛教“十戒” (或称“十善法”)。“十戒”的内容包括“身三”,即不杀、不盗、不淫;“口四”、即不两舌、不恶口、不妄言、不绮语;“意三”、即不贪、不嗔、不痴。身、口、意代表了行为、语言和思想。“十戒”源于“五戒”,而又与“五戒”侧重不同。“五戒”侧重于止恶,而“十戒”侧重于行善。由“十戒”而来的“十善”即以不净观离贪欲,以慈悲观离嗔恚,以因缘观离愚痴,以诚实语离妄语,以和合语离两舌,以爱语离恶口,以质直语离绮语,以救生离杀生,以布施离偷盗,以净行离邪淫。“五戒十善”是佛教伦理道德的基础。以佛教的观点,守“五戒十善”可确保投生人天善趣,免堕三途,即使今生不能解脱,来生仍可继续修持。

五戒是做人的准则,是完善人格的基础。

五戒者:一、不杀生  二、不偷盗  三、不邪淫  四、不妄语  五、不饮酒

【五戒】(出增壹阿含经)

[一、 不杀戒]谓人若于彼众生,妄加杀害,而夺其命,死堕恶道;或生人中,亦寿命短促。若不作是事,名不杀戒。

[二、不偷盗戒]谓人若于有主物不与而窃取之,死堕恶道;或生人中,亦受贫乏报。若不作是事,名不偷盗戒。

[三、不邪淫戒]谓人若淫泆无度,好犯他人妻妾,死堕恶道;或生人中,妻妾亦不贞良。若不作是事,名不邪淫戒。

[四、不妄语戒]谓人若妄造虚言,隐覆实事,诳惑众听,死堕恶道;或生人中,亦口气臭恶,为人所憎。若不作是事,名不妄语戒。

[五、不饮酒戒]谓人若饮酒则纵逸狂悖,昏乱愚痴,无有智慧。若不饮者,是名不饮酒戒。

【五戒配五常五行】(出仁王经疏)

[一、不杀配仁],慈爱好生曰仁,五行之木亦主于仁,仁则不杀,故以不杀配仁也。

[二、不盗配智],邪正明了曰智,五行之水亦主于智,智则不盗,故以不盗配智也。

[三、不邪淫配义],制事合宜曰义,五行之金亦主于义,义则不邪淫,故以不邪淫配义也。

[四、不妄语配信],真实不欺曰信,五行之土亦主于信,信则不妄语,故以不妄语配信也。

[五、不饮酒配礼],处事有则曰礼,五行之火亦主于礼,礼则防于过失,故以不饮酒配礼也。

持十善戒行者中,上品者与中品者由其功德,得生于天上,下品者能王于人中 。

【十善】

十种的善业,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嗔、不痴。

﹝出法界次第﹞

善即顺理之义。谓行此十法,皆顺理故。然有二种:一者止,二者行。止,则止息己恶,不恼于他;行,则修行胜德,利安一切也。

[一、不杀生]不杀生者,谓不害一切物命,即是止杀之善。既不杀已,当行放生之善也。

[二、不偷盗]不偷盗者,谓不窃取他人财物,即是止盗之善。既不盗已,当行布施之善也。

[三、不邪淫]不邪淫者,谓不行邪淫欲事,即是止淫之善。既不邪淫,当行清净梵行之善也。

[四、不妄语]不妄语者,谓不起虚言,诳惑他人,即是止妄语之善。既不妄语,当行实语之善也。

[五、不两舌]不两舌者,谓不向两边,说是谈非,令他斗诤,即是止两舌之善。既不两舌,当行和合利益之善也。

[六、不恶口]不恶口者,谓不发粗犷恶言,骂辱他人,即是止恶口之善。既不恶口,当行柔和软语之善也。

[七、不绮语]不绮语者,谓不庄饰华丽之言,令人乐闻,即是止绮语之善。既不绮语,当行质直正言之善也。

[八、不贪欲]不贪欲者,谓不贪着情欲尘境,即是止贪之善。既不贪欲,当行清净梵行之善也。

[九、不嗔恚]不嗔恚者,谓不生忿怒之心,嗔恨于人,即是止嗔之善。既不嗔恚,当行慈忍之善也。

[十、不邪见]不邪见者,谓不偏邪异见,执非为是,即是止邪见之善。既不邪见,当行正信正见之善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知识文章列表

犯戒堕鹦鹉身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夏安居竟,便带领比丘们前往...

为何念佛人要到临终时,才能见佛来迎呢

问: 佛是无处不在的,那为什么念佛人要到临终往生之时...

单持佛号力量小,需要兼持咒语吗

问: 有一种说法认为,单持佛号力量小,兼持咒语力量大...

回向是随时随地回向还是统一回向

问: 回向是随时随地,早中晚都回向,还是统一到晚上...

星云大师《佛教的物质生活》

(一)从《阿弥陀经》里看衣食住行的生活 一般人都以...

何谓三界

对于宇宙天体的构造,佛教认为是有情业力所感。佛陀说...

五位百法——心法的种类功能与意义

学习佛法的第一个困难,就是为不了解名相的含义所障碍...

杀生偷盗及邪淫,会导致哪些共业

等流果是约着个人的个别的业力。增上果是大众的共业,...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

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楞严咒注音版

楞严咒注音版...

龙舒增广净土文

龙舒净土文序 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

佛欢喜日的由来

农历七月十五,俗称鬼节,是民间祭祀祖先的日子。而这...

为何女众一生只能出家一次

佛教经典中,明确记载女众一生只能出家一次,而男众能...

「常住物」有四种分类

常住物有四种:一、常住常住物;二、十方常住;三、现...

合掌的十六种含义

合掌的礼仪,我们几乎是天天要用的,如在圣像前要合掌...

【佛教词典】最极究竟解脱无上住乐

【最极究竟解脱无上住乐】 p1157 瑜伽九十六卷二十二页...

【佛教词典】内外受

【内外受】 p0365 杂集论十卷二页云:内外受者:谓因内...

怎样知道自己的功课和使命

问: 人此生都有自己在这世间的功课和使命,怎样知道...

永明智觉禅师《唯心诀》

详夫心者。非真妄有无之所辨。岂文言句义之能述乎。然...

信力不够,心就容易散乱

问: 请教法师,现在念经持咒持名号,均是散乱心,心口...

三种判定罪业消灭的方法

甲三、罪除之相 我们看甲三的罪除之相。 或觉心神恬旷...

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

人世间最无私的就是父母的爱,人世间最难以报答的就是...

荷花与污泥

出污泥而不染是荷花的四品质之一。也是荷花最动人的地...

最好的年龄

几岁是生命中最好的年龄呢? 电视节目拿这个问题问了...

心外无法,全佛即心,弥陀即我心,我心即极乐

初明性。 序文 灵明洞彻,湛寂常恒,非浊非清,无背无...

八大地狱

八个大地狱。地狱大约分为三大类,即根本地狱、近边地...

如何当好一个佛教徒医生

近年来我与中医师颇有缘分,先后认识十几位中医师,大...

给予不是放弃和牺牲

什么是给予?对佛学深有造诣的西方分析心理学大家弗洛...

幸福家庭必备的五个基本要素

一、沟通 狮子和老虎之间爆发了一场激烈的战争,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