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大安法师:西方净土的成立原理

大安法师  2011/10/0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净土宗经典对西方净土成立的原理与相状,有着虽简约但甚为透辟的陈述,为我们了解西方净土的成立原理提供了思路,亦为净业行人严土利生的菩萨行提供良深的启迪。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中,尊者阿难启问:法藏菩萨圆满大愿,圆证菩提,那么,法藏菩萨是过去佛呢?未来佛呢?还是他方世界的现在佛呢?释尊告言:“彼佛如来,来无所来,去无所去,无生无灭,非过去现在未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去阎浮提百千俱胝那由他佛刹,有世界名曰极乐。”意为:阿弥陀佛的法身,遍一切处,来无所来,去无所去(空间打破),无生无灭,非过去现在未来(三际一如,时间打破),只是为了酬报因地所发的誓愿,广度十方世界众生,从法身流现出极乐世界,距离娑婆世界的西面有十万亿佛刹之遥。

这段经文义理深邃,点示出西方净土成立的原理。即由真空缘生妙有,打破时空局囿的如来即是真空,极乐世界即为妙有。真空与妙有的媒介是愿力。真空——愿力——妙有三大要素的因缘和合,构成西方净土的成立原理。

经中有一段阿弥陀佛对他方世界菩萨的开示也谈及这点:“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满足诸妙愿,必成如是刹。”又云:“通达诸法性,一切空无我,专求净佛土,必成如是刹。”表证着空性——愿力——妙刹三者的内在关联。

西方净土的成立原理昭示:愿力是从空出假(妙有)的重要中介力量,真空妙有二谛圆融,缘起性空、性空缘起,双泯双存,同时无碍,即是向上圆融不思议第一义谛,即是当人本源心性。而种种般若净土法门,皆悉指归本源心性,所谓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是故大乘行人以发菩提心,广度众生为先决前提。小乘行人不发菩提愿,即趋证偏真涅盘,不能从真空中繁生度生大用,故被释尊呵斥为焦牙败种。吾人当引以为诫。虽知诸佛国,及与众生空,而常修净土,教化于群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得悟人正宜往生净土

【原文】 或问:某甲向修净土,有禅者曰:但悟自佛即已...

随顺佛的教敕、随顺佛的心,随顺佛的愿

深信就是一心唯信佛语。就是虽然在我们凡夫层面对这个...

往生的心态比念佛数目更重要

我们从一个业障凡夫来说,佛陀施设的教导是先有法门再...

四十八大愿——(第17愿)诸佛称名赞叹

设我得佛,十方世界无量诸佛,不悉咨嗟称我名者,不取...

灵岩山寺性寂法师生平和往生纪实

灵岩山寺性寂法师生平和往生纪实 二十多年前在苏州灵岩...

念佛能洗掉犯戒过失,是否就可以放心犯戒呢

有人认为:既然念阿弥陀佛就可以把以前所录的犯戒的影...

专修净业,一念精诚亲见圣众

清朝比丘尼清月,江苏无锡人,居住南门慈云庵,每天诵...

得了不治之症该存什么样的心态

问: 如果得了不治之症,念佛功夫还不能伏住烦恼习气...

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愿生偈

世尊我一心  归命尽十方  无碍光如来  愿生安乐...

晚课(暮时课诵)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龟兹三...

大悲咒注音版

1)南na 无mo 喝he 啰la 怛dan 那na 哆duo 啰la 夜ye...

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大安法师《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那怎么理解这句话?对...

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

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

五逆十恶也能感应道交

为什么这些五逆十恶的人,十声乃至一声佛号就能往生?...

大安法师:菩提心的八种相状

大乘行人发菩提心,由于当人的根性与时节因缘的差异。...

【佛教词典】或在后行观察前行

【或在后行观察前行】 p0831   瑜伽二十八卷十五页云...

【佛教词典】无后生死

(术语)七种生死之一。谓等觉之菩萨也。以彼此身入于...

圣严法师《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

我们经常因为受到环境的影响而生气。曾经有人告诉我,...

高僧的眼泪

有一位中年才出家的高僧,住在离家很远的山上的寺院,...

做这么多功课,为什么没有感应呢

问: 师父,我做这么多功课,为什么佛菩萨没有感应呢?...

在逆境挫折中磨练成长

轮回之路绝非坦途,我们会遇上顺境,也会遇上逆境,要...

释提桓因的忍辱

有一天,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对比丘们开示:很久...

梅子熟了!——法常禅师的故事

大梅法常禅师参马祖时,听到马祖说即心是佛,就领会这...

阿弥陀佛有这十种力量

一个菩萨断了一切烦恼,圆成无上正等正觉,得到佛的十...

研究生与研究死

有一次给成都理工大学的学生讲课,我问同学们:研究生...

圣严法师《生一棵树的气》

有一次,我看到一个人在扫院子,一边扫,一边抬头看看...

劝进行者的四种功德利益

你劝勉他人修净土,有个前提,你必须自己有坚定不移的...

当知念佛目的,必须归于无念

念佛一法,尤为断念方便之方便。不令他念而念佛,亦是...

肉身之躯,扼缚痈疮

要常常观照自己这个身体,这是五欲享受的主人。这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