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在家持戒困难,如何解决

济群法师  2011/11/2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问:在家人普遍感觉持戒困难,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济群法师答:佛法中,将戒律称为无上菩提之本,是长养善根、迈向解脱的基础。在不少人的观念中,戒律似乎很神秘、很刻板,这是因为对戒律无知造成的误解。事实上,戒律是帮助我们建立一种真善美的生活。所谓真,即追求真理;所谓善,即完善道德;所谓美,即庄严身心。

而我们现有生命是无明制造的产品,是混乱无序的。受持戒律,是对种种不良习惯的修正,势必会和原有串习产生冲突。这种冲突会使我们感到压抑,使我们不愿持戒,使我们寻找种种自我保护的理由。但我们要知道,若想改善生命,就必须扭转这些不良串习。修行,就是通过对行为的修正,最终修正心态,修正人格,修正生命品质。在这过程中,戒律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保障。

真正认识到戒律对自身的意义,持戒就不再是被动的约束,而会成为我们主动的选择。学生学习是辛苦的,运动员训练是辛苦的,社会上工作也是辛苦的,但没人因为辛苦而放弃,为什么?正是因为他们认识到学习、训练和工作的重要性。持戒同样如此,明了持戒的意义,即使暂时遇到困难,也不会成为阻碍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济群法师文章列表

学佛后是不是一定得受五戒

问: 学佛以后是不是一定得受五戒? 成刚法师答: 我...

于烦恼中证入自性,是否有其合理性

问: 净土法门的修行强调断恶修善,而有些法门强调可...

了解戒律真正的意义

当我们提起戒律这个名词,对现代讲究自由,很不喜欢受...

印光大师:亲属不信佛、不如法怎么办

彼等不能如法,一须以言劝谕,二须于佛前代为忏悔,祈...

情急之下如何守住口业

问: 平时还好,但急了时很难守住口业。请问法师,您...

持戒的方法次第

先持声闻四弃八弃,执身不动。后行菩萨清净律仪,执心...

圣严法师《在家信徒的三皈五戒》

作为一个在家的佛教信徒,和非信徒之所不同的,即是归...

因最初多闻之力而成就菩提

问: 祖佛大意,贵在心行;采义徇文,只益戏论。所以文...

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

在家菩萨戒本

在家菩萨戒本(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 香赞 炉香乍热...

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

【注音版】二时临斋仪

出自弘化社《日诵经咒简要科仪》...

我们对因果究竟信到什么程度

学佛的人,大约都以为自己是相信因果的。但扪心自问:...

如何看待现代人的健康

问: 您在各地演讲时,经常谈及身心健康、幸福等问题...

了解并管理这颗心

心既是痛苦的源泉,也是快乐的源泉。 我想大家应该有这...

济群法师《学佛与做人》

学佛的人,学习的程度不一样,对学佛的认识也都不尽相...

【佛教词典】雨华瑞

法华六瑞之第三瑞,释尊将要说法华经而入于三昧时,天...

【佛教词典】法性法身

(术语)二法身之一。对方便法身而言,...

为何女众一生只能出家一次

佛教经典中,明确记载女众一生只能出家一次,而男众能...

「好人」与「道人」的不同

好人和道人是不同的。你看外道,或者说慈善家,他们也...

养成凡事尽心尽力、努力以赴的认真态度

记得我上小学、中学的时候,那时环境卫生比较差,常有...

如何忏悔以前的过失

问: 如何忏悔以前的过失? 慧律法师答: 你就记得,佛...

持诵《妙法莲华经》的不可思议公案

在中国晋朝有一位昙翼法师,前生是一只山鸡,今生却得...

业是怎么来的

问: 请问业是因缘生吗?本性是空吗? 大安法师答:...

法华经记载的21位大阿罗汉

1、阿若憍陈如: 他是佛最先度的五比丘之一。佛在菩提...

圣严法师《合乎因果的追求》

一般人常以为,佛法要我们什么都不求,其实这是一种误...

行住坐卧二六时中,一切无心不被物转

佛所说法,千经万论,总是要众生明自己的心。若人识得...

信愿行往生极乐

第一、信不学佛则永远在六道中轮回,不得解脱,此事任...

放下即自在

一个装过臭水的容器需要清洗空置,一只装过牛奶的杯子...

「诸供养中,法供养最」如何解释

问: 经中说:诸供养中,法供养最。请解释一下。 方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