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让心定下来

2012/11/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现今社会,一般人都在追求物质生活的提升,当六根接触六尘时,难免会起心动念,但起的是烦恼心、动的是烦恼念,导致空虚、妄想、颠倒,迷失了本具的清净心。“攀缘”是一切烦恼之根源,烦恼亦出自于“痴”;有这分痴迷的心,贪、嗔、慢、疑等烦恼就会跟著生起而无法作主,自然就无法成就事业、家庭及道业。

修行可以让心定下来,保持清楚明白,不分别、不执著,诚如导师 上惟下觉大和尚所开示:“假使我们把烦恼化掉,执著破除,那么这念心就像一潭止水一般,纹风不动,像一面镜子一样,不落一点尘垢,烦恼化掉以后,心就定下来。”心定,专注力相对提升,应付繁忙的事情就会有条不紊,作决策时也不容易出错,做起事来相对事半功倍。

“佛者,觉也。”学佛,即是学习佛陀清净的身口意。如能从言行中反观自照,藉由持守戒律,以摄诸根,散乱之心即能消止,终能净心、明心,回复本具的清净心。所以,修行除了要有戒、有定,更要觉察自己的起心动念,时时检讨反省,心与境都能鉴别,看任何事情都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自然不会被外境所转;做事自然事半功倍,修行亦能有所成就。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心的比喻

现在科技文明发达,电脑普遍运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电...

离开现前一念心性,没有一法是真实的

真正的修行,其实修行,实际上讲,修,就是要把我们的...

当今学佛者应如何善用其心

降伏其心 有些人看来不贪,其实是他贪不到,所以就表现...

心为万行之本

《禅林宝训》是一本教内禅净合流,教外三道同研之书。...

【推荐】依止不生灭心为本修因

在楞严经当中就是说,你整个修行的起跑点,第一个出发...

呆若木鸡的精神

佛陀教化世人的方法很多,所以有御马的说法。在《杂阿...

【推荐】把心送到极乐世界是怎么送

问: 请师父开示,先把心送到极乐世界是怎么送? 净界...

心地是相貌的根本

五代、北宋之间,有个著名的道教学者陈希夷,就是传说...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注音版】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

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

【注音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诵戒仪式

梵网经菩萨戒诵戒仪式...

对治生死业障的三个重点

整部《阿含经》就讲两件事情:第一个,什么是我们解脱...

支配人生的三大力量

第一个最大的差别就是 名言熏习。 这个名就是名字,言...

人心就像一个容器

装的快乐多了,郁闷自然就少; 装的简单多了,纠结自...

妄念之多,皆由正念提不起

妄念之多,即由正念提不起。如正念得力,妄念自无。何...

【佛教词典】不死矫乱宗

外道十六宗之一。即印度古代外道中之不死无乱外道。彼...

【佛教词典】骑驴觅驴

犹言“骑牛觅牛”。比喻凡夫不见自心之佛性而向外觅求...

奉行惜福节俭的生活

古往今来有很多道德君子,给我们做了惜福的好榜样。特...

行香子怀净土词

几经劫难,暂得人身,因循自误又半生。荒唐过日,前路...

求生极乐是贪心吗

或问:何得文中,彼佛有声闻弟子。答:此暂有终无,至...

有位老和尚走几步路,就把《华严经》念完了

度众生一定要发四无量心,在度的同时要达到能、所双亡...

善根福德因缘,究竟指的是什么

问: 经里佛说善根福德因缘,究竟指的是什么?为何有师...

一日无常到,唯有业随身

我们众生现在梦中,在这里造业,在这里寿命短暂,在这...

佛法,一种终极智慧

一 佛,就是觉悟了的你自己,以及给予你启发和帮助的人...

降低罪业的势力,因为罪业会让你临终痛苦

建立佛号,引导佛号,调伏烦恼,这叫正修。 折伏现行烦...

发五种心决定往生

厌离心:此界八苦交煎,怨家会聚故。 欣慕心:西方万...

为什么要给心灵背负重担

曾经看过一幅漫画,名字叫《新进化论》,漫画分两部分...

一切善缘皆回向愿生西方

斋僧供佛、烧香献花、悬幡建塔、念佛礼忏,种种三宝上...

修行无别修,只要识路头

不知不觉又一天,你在这里打坐,打了多少个妄想?一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