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放下嫉妒心境宽

宽运法师  2013/02/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放下嫉妒心境宽

什么是嫉妒?如何对治?

我们要对治嫉妒心,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嫉妒,还有嫉妒的根源在哪里。我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嫉妒”二字都用“女”字旁?这是中国古人造字的智慧,因为他们发现,嫉妒的情绪变化表现得最明显的,一般来说都是女性,并不是说男人没有嫉妒心,当男人嫉妒的时候,其实也是相当得厉害的,只不过不大表现出来罢了。所以说,凡是众生都有嫉妒心,看不得别人好,不能让别人比自己更好。这是普通人普遍的心病。

嫉妒往往和独占心理、自私自利的心理纠缠在一起:对名誉、地位、权势、钱财、美色都容易起贪求占有之心,因而嫉妒就会随之而来。它与“我慢”一样,皆源自“我见”及“我执”。喜欢跟别人比较,看到别人长得比自己漂亮、看到别人超过自己的地方,心里就不满,就不舒服,甚至生起嗔恨而造出言语、行为上的过失,这些都是嫉妒心的特点。

在《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中佛陀对嫉妒作了详细的定义:

尔时天帝释白佛言: “世尊!我今有疑欲有所问:言嫉妒者,云何是耶?”复作是言:“世尊!若有众生,见他胜己,生如是念:‘云何今我,获彼所得’——如是之心,是嫉妒不?”

佛言:“不也。此是贪心,非为嫉妒。天主,其嫉妒者,自求名利,不欲他有,于有之人而生憎恚,是为嫉妒。”

佛说嫉妒,就是自己想获得名利,而不愿意他人也拥有,对于已经拥有的人生愤恨心,称为嫉妒。由此可见,嫉妒的根源,无非在于自私自利的心态,也就是我执。

因此对一般人而言,只要减少对自我的执着,乃至对名利得失的计较,嫉妒心自然就会减弱。而身为佛弟子者,对于嫉妒的心理情绪,更要戒除,因为它包含着贪、嗔、痴,三者具足,无一不缺,其果报更是迅速明显,不能轻视。

嫉妒有什么祸害?

从古至今,有关嫉妒之害的故事,可说是多不胜数。

话说有一个外出的商人托老乡把点心带回村子给自己的孩子吃。老乡问:“你的孩子怎么认出来啊?”商人回答说: “就是长得最漂亮的那个。”结果老乡回去就把点心交给自己女儿了,他确确实实认为自己的女儿最漂亮。

如果听到有人夸赞谁比自己好,谁比自己更优胜,心里就难受,这就是嫉妒心作怪。许多时候,就是因为嫉妒心,酿成不少害人害己的悲剧,以下试举一则寓言故事:

从前有一个农夫,养了一头羊和一只驴子,山羊看到农夫给驴子的食物比自己丰富,心生妒嫉,于是想了一个办法陷害驴。

山羊对驴子说:“你看,主人对你多不好呀,每天要你干那么多粗活,那不是太劳累你了吗?”

驴子信以为真地问山羊: “那我该怎么办?”山羊说:“你假装发狂跌到水沟里,那么以后就可以休息了。”

驴子按照山羊的话去做,假装发狂跌到水沟里,身体受了伤。

农夫发现后请了一个兽医来医治,医生告诉农夫说:“要用山羊的肺,敷在驴子的伤处,才能治好。”

农夫听了,杀了山羊,取了它的肺,医好驴子的伤。

故事中的山羊,看到别人得到一点好处,不是替别人高兴,而是妒嫉比自己好,动了一个不好的念头,挑拨离间,想要害死驴子,结果害人不成反害己,这就是妒嫉别人的下场。

我们再看看佛经怎么说。佛经上有一则故事:

在古远时代,摩伽陀国有一位国王饲养了很多大象。象群中有一头长得很特别,全身白皙,毛又柔细光滑。后来,国王将这头象交给一位驯象师照顾。这位驯象师不只照顾她的生活起居,而且很用心教它。这头白象十分聪明、善解人意,过了—段时间之后,他们之间已建立了良好的默契。

有一年,这个国家举行了一个大庆典,国王打算骑白象去观礼,于是驯象师将白象清洗干净、装扮了一番,而且在她背上披上一条白毯子后,才交给国王。

国王就在众多官员的陪同下,骑着白象进城看庆典。由于这头白象实在太漂亮了,民众都围拢过来,一边赞叹,一边高喊着:“象王!象王!” 这时, 骑在象背上的国王,觉得所有的光彩都被这头白象抢走了,心里十分生气、嫉妒。很快地绕了一圈后,就满怀不悦地返回王宫。

一进入王官,他就问驯象师:“这头白象有没有什么特殊的技艺?”驯象师问国王:“不知道国王您指的是哪方面?”国王说:“它能不能在悬崖边展现它的技艺呢?”驯象师说:“应该可以的。”国王就说:“那明天就让它在波罗奈国和摩伽陀国相对的悬崖上表演吧。”

第二天,驯象师依约把白象带到悬崖。国王马上就说: “这头白象能以三只脚站立在悬崖边吗?”驯象师说: “这很简单。”他骑上象背,对白象说:“来,用三只脚站立。果然,白象立刻就缩起一只脚。

国王又说:“它能两脚悬空,只用两脚站立吗?”“可以的。”驯象师就叫它缩起两脚,白象很听话地照做,国王接着又说:“它能不能三脚悬空,只用一脚站立?”

驯象师一听,明白国王存心要置白象于死地,于是对白象说:“你这次要小心一点,缩起三只脚,用一脚站立。”白象也很谨慎地照做。围观的民众看了,热烈地为白象鼓掌、喝采!国王越看心里越是不平衡,连忙对驯象师说:“它能把后脚也缩起,全身悬空吗?”

这时,驯象师悄悄地对白象说:“国王存心要你的命,既然他无道、无德,我们在这里会很危险。你能腾空飞到对面的悬崖吧?”不可思议,这头白象竟然真的把后脚悬空飞起来,载着驯象师飞越悬崖,进入了彼罗奈国。

当时波罗奈国的人民看到白象飞来,全城都欢呼了起来。国王很高兴地问驯象师说:“你从哪儿来?为何会骑着白象来到我的国家?”驯象师便将经过一一告诉国王。国王听完之后,叹道:“人为何要与一头象计较,而生嫉妒呢?”

从这段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善妒的国王,因为白象抢走了他的风头,于是生起了嫉妒心,一心想加害白象,置它于死地,可是最终无法成功,最后既失去了白象、失去了驯象师,继而失去了民心。所以说,嫉妒只会害人而不利己,许多时候更是弄巧反拙,得不偿失,有智慧的人又怎会这样做呢?

殊不知,放下嫉妒心境宽。

当我们看到别人的长处,应该尝试去欣赏对方的才能,从而充实自己的不足。我们应该换个角度想,别人能够得到什么好处,都是他努力付出的成果。俗语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当我们看到别人在享受丰硕的成果时,可曾想过别人付出多少的代价与努力?所以不要妒嫉别人,与其妒嫉别人,不如起而力行,努力实践,最终定能达成自己的愿望。

作为修行人,最重要的是要调好自己的心,要慎防嫉妒,要有平等心、包容心。平时待人处事,要力求圆融、和睦。古语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别人有所成就,我们不要心存嫉妒,应该生起赞叹心、欢喜心,所谓好事皆赞叹,善缘皆随喜——这就是拥有幸福人生的秘诀。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宽运法师文章列表

懂了这一点,便不会去害人

种子是【能生(因)】,现行就是所生的果,但是在起现...

你不必羡慕他人

一个养花人每天给花园里的花花草草浇水,每一次他都给...

求胜上心太厉害,烦恼特别重

如何忏悔?【常起希望,先断憎爱,嫉妒谄曲,求胜上心...

学道之人,虑宜远,思宜近

虑宜远,思宜近。我们在做计划的时候,要有一个远大的...

互相嫉妒猜忌,导致无谓的纷争忧扰

人花在批评、毁谤、伤害他人的时间,胜过于冷静思考了...

妒火杀死亲生子

白泰官,清朝雍正年间有名的江南八大剑侠之一。 有一...

贪著名闻利养,世世随业流转受生死苦

往昔无数劫时,有一人行大布施,供养外道梵志无数千人...

人争一口气

齐庄公的时候,有个勇士名叫宾卑聚。 一天夜里,他梦见...

【注音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上 佛在罗阅...

【注音版】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

吃肉无异于间接杀生与慢性自杀

小时侯,我于沿海乡镇长大,伙食中,虽少肉,却多鱼。...

如何敬佛敬法敬僧

三宝者,佛、法、僧也。其义甚广,今唯举其少分之义耳...

明海大和尚:遇到任何是非永远是自己错

修行人应该具备的一个正见:凡遇到任何是非,永远是自...

普庵祖师戒杀文

堪叹诸人不较量,却将造罪当烧香。 处处神坛社庙,尽是...

【佛教词典】木食

(术语)山中之苦行者,绝五谷但食果实也。宋高僧传(...

【佛教词典】露盘

“承露盘”之略称。即塔之平头上所立之轮盘形建筑物。...

念佛求生净土,为人生大要

念佛还不仅仅适合于我们这个地球的人道众生,并且也是...

厌离五欲,方能出离轮回

我们业力凡夫无始劫以来,都有一个特点:被这个五欲所...

跺脚念佛与念「弥陀佛」如法吗

问: 有许多居士以腿不弯曲、类似蹦的形式来几天几夜地...

浅谈忍辱

每一个佛教徒都知道忍辱是菩萨修行六波罗密多即六度万...

不能以通途的佛法,来衡量净土法门

问: 《楞严经》开示淫心不除,尘不可出,意为:五戒需...

千万别把自己吃老了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可以见到这样的现象,相同年龄和相同...

大慧宗杲禅师《礼观音文》

一、香赞 炉香乍爇,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

走不回去的小和尚

某日,寺院要扩建殿堂,有一棵珍贵的银杏树需要移栽到...

断除对异性的贪爱与相思

如果说死亡是这个世间人们最恐惧的事,那么最悦意不过...

打坐中险些投胎成猪的故事

在他年轻的时候,在成都五担山有个文殊院大丛林,后面...

「唯心净土」的正确含义

这个唯心净土,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下。首先在这里往往会...

迦旃延尊者为婆罗门除瞋

昔日,摩诃迦旃延尊者住在古印度阿磐提国的湿摩陀江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