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人生如苦海,学佛到彼岸

2013/10/2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人生如苦海,学佛到彼岸

人生如苦海,每个人自呱呱坠地那一刻起便是哭喊着与痛苦结下了不解之缘,一直到生命终结那一刻,听到的还是围在自己身边的亲人那充满悲苦的抽泣声。

难道人生来仅仅就是为了受苦而来的吗?为解开这个疑问,我将自己的学佛经历记录下来,希望有遭一日能够有所觉悟,用智慧的佛法来寻找答案,从而减少自己在人生旅途中遇到的烦恼和痛苦,同时也希望通过这些粗陋的文字来抛砖引玉,得到更多善知识的指点,在学佛道路上少走一些弯路。

自己跟大多数人一样,有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有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小日子本来过得有滋有味,但是,一场突如其来的交通事故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那年我在一次外出工作途中,驾车把一横穿人行道的路人撞到在地并从他身上碾了过去,路人当场重伤抽搐不止,并一边呻吟一边企图掏出电话来求救,魂飞魄散的我立即默念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圣号的圣号,于是治安员、警察、同事、亲朋好友(在我看来这些来帮忙的人都是菩萨化身)便开始相继出现来帮忙了,将伤者及时送院抢救,有个同事看见我六神无主的样子还掏出一张印有《心经》的卡片来给我安心,心遂慢慢得以恢复平静。

当时那一幕如电影场景般至今仍历历在目,令我不堪回首,后来处理伤者的治疗和赔偿等问题时也让我头痛不已,伤者家属还不时过来我单位吵闹,足足困扰了我两年的时间,心理压力不断增大,严重影响了我的工作和生活。处理这件事情过程中,我既体会到人间温暖而又友好的关爱,也阅尽世间的世态炎凉,好在事情最终得到圆满解决。

由于一路过着一帆风顺的幸福生活,我之前从来没有感觉到活在世间是痛苦的,反而感觉是快乐的。我觉得人生无非就是积累足够多的财富,买豪宅,开名车,然后就是吃喝玩乐来享受人生。我心里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去追求的。然而这宗事故的发生将我的念头从天堂打入地狱,伤者那因痛苦而扭曲的脸孔,随时可能降临的死亡恐惧,那一刻让我体会到人类的渺小和无助,无常的人生际遇让我心里受尽折磨,却也让我第一次直面了人生的苦。

人生为什么是苦的呢?当然从自然科学、哲学、心理学和生理学上是无法找到明确答案的,我转而寻求佛教的帮助,释迦摩尼佛告诉了我们,人生有八苦呀,即是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等诸苦。这有生理上引起的出生的痛苦、衰老的痛苦、病变的痛苦、死亡的痛苦;由社会环境引起的爱别离苦:即亲爱的人不能厮守在一起;求不得苦:是所求不能如愿;怨憎会苦:是怨家路窄,低头不见抬头见。以及五蕴炽盛苦:即五蕴身心不平衡的痛苦。

苦是佛陀宣说的首要的真谛。在后期阿毗达摩论典时代,佛教中又把苦划分为苦苦、坏苦、行苦三类。其中苦苦指由寒热饥渴等苦缘所生之苦恼。《大乘义章》三:“从彼苦缘,逼而生恼,名为苦苦。”有情之身心,本来即苦,更加以饥渴、疾病、风雨、劳役、寒热、刀杖等众苦之缘而生之苦,故称为苦苦。

坏苦:是指我们通常快乐的感受。以佛法的智慧来看,我们所谓的快乐受并非真正的快乐,其实质也是痛苦的。例如我们口渴时喝饮料,喝饱了就觉得很享受,但如果继续喝下去,还会觉得快乐吗?无聊时打电脑游戏觉得开心,但没日没夜的打下去觉得开心吗?由此可见我们的所谓快乐,是因为我们有了某种欲望之后,通过外境的刺激得到满足心理上出现暂时的平衡,于是我们觉得快乐,然而喝饮料的实质并非快乐,倘若喝饮料的实质是快乐的话,无论吃多少都应该觉得快乐,然而事实不然,喝多后,你会发现此时已由原来的快乐转变为痛苦了。喝饮料是这样,世间上一切通过欲望得到的快乐莫不如此,因为这种乐受能变坏,因此称为坏苦。

行苦:行,是迁流变化义。世间一切都是无常变化,这乃是宇宙人生之规律。但世人不识这种规律,追求永恒:希望身体永恒、家庭永恒、婚姻永恒、事业永恒、人际关系永恒、爱情永恒,事实上世间没有一样永恒的东西,世事无常,美好的事物往往是昙花一现,转瞬即逝。由于我们的认识与世间的事实——行,相违背,因而就有了行苦。

跟以上种种佛尊所讲的苦相比,我所遭受的这一点点苦其实根本不值一提。佛说,众生皆苦,正是因为有苦的存在,人们受苦轻一点的会得心理抑郁症、重一点的得精神疯癫病,严重的甚至会舍弃自己的生命。现在觉知了这个人生苦海,我合十礼佛,祈愿这个世界的众生都离苦得乐。也劝正在苦海当中苦苦挣扎的人们能走进佛门,亲近佛法,为自己的心灵寻一方净土和清净!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遇到什么灾难,就这样去发愿

菩萨做些个什么事呢?利益众生。总的说一句,就是利益...

不要用回忆来伤害自己

不想要的通通都会偏偏碰上,想要的会因为无常而离我们...

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

在《维摩诘经》中,佛说了一句非常有名的话,若菩萨欲...

要看着你的目标,不要看着你的障碍

成佛需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为什么成佛要经历这么久呢...

勿营明日计,当勉后世义

《俱舍论》云:此中寿不定,末十初无量。谓南瞻部洲众...

有一个让我们心碎的问题

有一个让我们心碎的问题,就是,这一生,无论你过得得...

痛苦不是我们的全部

生命中充满痛苦,但它同时也充满了很多奇迹,像蓝天、...

无常不是说着玩的,要正确去面对

好景不常在,好花不常开,七天的时间,转瞬之间就过去...

【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

【注音版】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

【注音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注音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心灵与物质平衡的重要

在面包店,我为了买奶酥面包或花生面包而迟疑半天,因...

助念是往生最大的增上缘

弘一大师在《人生之最后》当中说道:吾人临命终时,乃...

福德与功德有何区别

问: 福德与功德有何区别,净业行人应如何修功德? 答...

阿弥陀佛普遍接引,为何那么多人还往生不了

问: 念佛的人都想生西方,阿弥陀佛大慈大悲要普遍接引...

【佛教词典】元选

(1323~1390)日本临济宗僧,方广寺派开祖。父为后醍...

【佛教词典】惛沉睡眠盖

云何惛沉睡眠盖?谓身重性。心重性。身无堪任性。心无...

工作的谋生不要违背慈悲

为了修习正命,你必须找到一个谋生的方法,而这个方法...

阳德享盛名,阴德天报之

『四、覆者,于自作罪,恐失利养名誉,隐藏为性。能障...

抱着惭愧二字,可作入圣阶梯

印祖有一笔名常惭,一生自称常惭愧僧。 常思己过,对不...

太虚大师:八识规矩颂讲录

【开 题】 八识规矩颂,将八识分成四类说明:第一类是...

生命中没有一件事,是莫名奇妙出现的

我们佛教的正见,基本思想是建立在诸法因缘生。也就是...

临命终的心有三种状态

临终一关,最为要紧。印光大师先标出整个重点,就是临...

怎样拥有人生的光彩

有一个人去应聘工作时,随手将走廊上的纸屑捡起来,放...

今生的生命是怎么形成的

我们来看看今生的生命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一定的过程。...

如何契入佛经和祖师的著作

问: 由于弟子根机陋劣,且语文程度也不好,对于义理深...

圣严法师:向佛菩萨祈祷有用吗

是的,佛教深信祈祷的功能。事实上,从灵验的程度及灵...

禅坐时身体应该如何放松

在所有的禅修姿势里面,坐是一个最理想的姿势,因为在...

从医者救人危急,当可大积阴功

学佛之人,于三皈、五戒、十善诸义,既已明瞭,当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