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这样忏悔三次,因缘就会改变

净界法师  2014/09/18  繁體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这样忏悔三次,因缘就会改变

成就一个安全稳定的功德,这个事情也是非常重要。我们看修行有二种人:一种是初学者,一种是老参。初学者,他才不管你安不安稳,初学者就是他没有功德,他赶快看到什么功德都抢着要,拜佛也很用功、持戒也很用功、到厨房工作也很用功,因为初学者他没有功德,所以要的就是功德。

但是老参的修行就不是这个意思了,诸位要知道,老修行,当然我们也要去追求功德,但是你要一个重点,要把你已经造作的功德保存下来,这很重要。我们可以这样讲:你是一个初学者,你有资格发脾气。为什么呢?因为你没有功德,瞋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你根本没有树,怎么烧也无所谓。

但是你是老参,你没有资格发脾气了,因为你这个树太多,你连一点香烟都不能存在,这个太危险,因为你输不起了。所以你的功德愈大的时候,你要愈谨慎,绝对不能够晚节不保。

诸位要知道,你功德愈大,你发一次脾气的损失,那就不得了。你说他一个初学者,反正他也没功德,他耍耍脾气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是不是?他根本就没有功德林嘛。

所以佛陀讲忍辱,这个对老参是特别重要,你要求一个安稳的功德。就是说,我们回忆刚出家的时候,花了很多的心在这样贫脊的土地,现在好不容易盖上一片森林了,你要好好地保存它。

这个地方就是说,我们没有一个人愿意发脾气,但是我们还是发脾气,控制不了。那这个问题是在哪里呢?我们应该分析分析,一个人为什么会发脾气?我们的内心,古人说:「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我们的内心能够包容天、包容地、包容宇宙万物,但是包容不了一点点的委屈。你会发脾气,你就是有委屈,你觉得这个是不公平的,你就是认为不公平,你才发脾气。你认为我的付出跟我的代价不成对比,我不应该得到这个结果。

但是诸位要知道:因果它不是讲今生的,是过去、现在、未来。所以诸位你要永远记住一个观念:所有的外境、所有的逆境,都是你内心的罪业变现出来的,跟别人没有关系,事实上如此。

所以我们遇到了逆境,你不应该发脾气,你应该到佛前忏悔,因为你一观照:哦,我有这个罪业。那你到佛前忏悔,你就说:「我弟子净界,过去曾经造了一些罪业,所以这个罪业逼出来的时候,变现这个痛苦的果报,我向佛菩萨至诚地忏悔。」说三次。我跟你保证,因缘马上变化。

我们一个人很大的悲哀,是什么悲哀?恶性循环。你过去造了罪业,这个罪业变成逆境的时候,你自己感到委屈,感到委屈就发脾气,发脾气就又造罪业,造了罪业,这个罪业表现出来的时候,又是一片逆境,这个时候你要发脾气,发脾气又造罪业。那你这个痛苦,几时能够消除呢?你这个不是恶性循环吗?

所以修行人要把痛苦从这个地方,古人讲:「截断妄流」,从此打住。你只有一个方法,透过智慧的观照,看到一个人为什么会发脾气,因为他感到委屈。为什么他有委屈呢?因为他作出错误的判断,他认为痛苦是别人给他的,所以愚痴是所有罪过的根源──无明。

其实我们说穿了,人没有什么好委屈的。前生的你创造了今生的你,今生的你创造了来生的你,你必须要为前生的你负责,难道不需要吗?你前生选择这样做,那你今生必须要无条件地承当。因为前生的你创造了今生的你,所以你今生不是为你自己负责,还要为你前生负责,就是这个道理。重点是你不能糊涂,一个人绝对不能对因缘法作出错误的判断,这样子是不可以弥补的。

特别是我要提醒所有的老参,当你内心有一点点戒定慧功德的时候,我必须提醒大家:你没有发脾气的理由、你没有发脾气的空间,因为你输不起了。你只要发一个脾气,你可能要从生命当中,回归到过去过去,你要花很多很多的时间,才为这个发脾气付出代价。所以诸位要知道,我们不但是往前冲刺,这个安稳也是很重要,把你既有的功德好好地保护得住,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佛陀的慈悲,看到菩萨有这个问题,他白天、晚上修习功德,佛告诉他:你要修忍辱,要向内观照,一切的问题,都是前生的你创造的,你必须为前生的你负责。

所以我们遇到了逆境,你不应该发脾气,你应该到佛前忏悔,因为你一观照:哦,我有这个罪业。那你到佛前忏悔,你就说:「我弟子XX,过去曾经造了一些罪业,所以这个罪业逼出来的时候,变现这个痛苦的果报,我向佛菩萨至诚地忏悔。」说三次。我跟你保证,因缘马上变化。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推荐】下载手机APP客户端

可以更方便的学佛法...

法从缘起,果从因生

学习佛法要懂得佛法有两条根本规律:一条叫法从缘起,...

人生的快乐是跟因缘借来的

我们看通教。通教的人是比较利根,知一切法,当体全空...

有因无缘苦果不生,带业往生的最低标准

圆瑛老法师在十习因这段文,讲到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

一位妇产科医生迟到的忏悔

我是一个自医学院毕业就开始从事妇产科工作整整三十年...

佛陀与阿难的往昔因缘

人与人之间,相处得欢喜或满腹烦恼,需看过去是否和对...

净界法师:忏悔法门

(第一讲) 今天学人跟大家共同学习的主题是佛教的《忏...

明一法师的出家因缘与信心来源

信入佛教一年多了,到现在不但出家了,连戒也授了,我...

菩提心生起的四种因缘

大乘佛法对于生死业力,它不像小乘人只有调伏,它更重...

十小咒注音版

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

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说:「闻如是。」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阿弥陀经要解

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然...

处处想到众生,结果自己最受用

爱自即成众苦因,爱他则是万善根。 我们现在修习一个善...

【推荐】饬终津梁(临终助念须知)

饬终津梁提要 临命终时,四大分张,众苦毕集。若非三昧...

《红楼梦》中的声声佛号

净土宗四种念佛方法(持名、观像、观想、实相),唯持...

福报太少障道,太多也障道

当我们在念想极乐世界的功德的时候,我们可以分成三块...

【佛教词典】掌中论

全一卷。印度陈那(梵 Dignāga)着,唐代义净译。收于...

【佛教词典】能立所立

因明用语。能立与所立之并称。又作“能成立、所成立”...

【视频】净界法师《闻名得究竟不退》

净界法师《闻名得究竟不退》

【视频】梦参老和尚《金刚经》(真如禅寺)

梦参老和尚《金刚经》(真如禅寺)

【视频】天因法师《见诸僧地狱受苦》

天因法师《见诸僧地狱受苦》

以孝亲之心礼诵,功德更大

【原文】: 令严临终,神识清爽,念佛而逝,可生西方。...

只要好好念佛,在哪都一样

那年春天,我与几位师兄到东林寺拜见大安法师,法师正...

思惟十二光如来的功德

阿弥陀佛这十二光如来的这种功德我们要常常思惟。当我...

侵损常住的罪最重

这个常住,就是寺院。什么叫「侵损常住」呢?侵损常住...

消除苦的妙方

当旭日东升,窗外的一草一木渐渐明朗,鸟声啁啾,万物...

出家修行应如何选择道场

出家(梵语pravrajya),音译作波吠俨耶。即出离家庭生...

【推荐】往生论(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

(婆薮槃头菩萨 造 元魏菩提流支 译) 世尊我一心,归命...

经常这样观想,随时都诸佛菩萨护念你

昨天讲的地藏菩萨圣德大观,他捡一个木头黑漆漆的地藏...

决定临终往生的力量

佛教认为人过世之后,是依四种原则决定他的去处。 一是...

【推荐】因地发心的不同,便感召了不同的果报

所以一般受戒学律,听教看经,参宗坐禅。这个是讲到我...

观无常是断除烦恼的殊胜法门

在寺院里,经常有好多游客或是居士来求教,问题多是关...

文殊普贤,指归念佛

【原文】 按高僧传三集,法照大师传云。大师于大历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