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憨山大师论般若

2014/04/2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憨山大师论般若

佛祖出世。说般若之法。教人修行。必以般若为本。般若梵语。华言智慧。以此智慧。乃吾人本有之佛性。又云自心。又云自性。此体本来无染。故曰清净。本来不昧。故曰光明。本来广大包容。故曰虚空。本来无妄。故曰一真。本来不动不变。故曰真如。又曰如如。本来圆满无所不照。故曰圆觉。本来寂灭。故曰涅槃。此在诸佛圆证。故称为大觉。又曰菩提。

诸佛用之。故为神通妙用。菩萨修之。名为妙行。二乘得之。名为解脱。凡夫迷之。则为妄想业识。发而用之。则为贪嗔痴爱骄谄欺诈。造之为业。则为淫为杀为盗为妄。所取之果。则为刀为锯为铁为磨。乃至镬汤罏炭种种苦具。

皆从此心之所变现。正若醒人无事。种种乐境。皆在目前。少时昏睡沉着。忽然梦在地狱。种种苦具事。一时备受辛酸楚毒。难堪难忍。正当求救而不可得。时堂前坐客喧哗未息。随有惊觉。呻吟而起。视其欢娱之境居然在目。而酒尚温肴尚热也。枕席之地未离。苦乐之境顿别。要之乐向外来。苦从中出。由是观之。天堂地狱之说。宛然出现于自心。又岂为幻怪哉。是皆迷自心之所至耳。经云。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又曰。三界上下法。唯是一心作。

以此观之。岂独佛法说一心。从上圣贤乃至一切九流异术。极而言之。至于有情无情。无不从此一心之所建立。但有大小多寡善恶邪正明昧之不同。所用之各异耳。故曰。山河大地。全露法王身。鳞甲羽毛。普现色身三昧。此皆般若之真光。吾人自心之影事也。

吾人本有之心体。本来广大包容。清净光明之若此。目前交错杂沓陈列于四围者。种种境界色相。又皆吾心所现之若彼。吾人有此而不知固可哀矣。而且误取自心。以为贪爱之乐地。目悦之于美色。耳悦之于淫声。鼻悦之香。舌悦之味。身悦之触。心悦之法。又皆自心所出。又取之而为欢为乐。为贪嗔痴。为淫杀盗妄。而造作种种幻业。又招未来三途之剧苦。如人梦游而不觉。可不大哀欤。

以其此心与诸佛同体无二。历代祖师悟明而不异者。独吾人具足而不知。如幻子逃逝而忘归。父母思而搜讨之。所以释迦出世。达磨西来。乃至曹溪所说三十余年。诸于流衍千七百则指示于人者。尽此事也。岂独老卢。即老人今日为司直所说者。亦此事也。司直与诸现前共闻见者。亦此事也。

经云。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是知此一事外。皆成魔说。为戏论耳。是则诸佛全证若不出世。则辜负众生。诸祖悟之而不说法。则辜负诸佛。凡有闻者。而不信不解不受不行。则辜负自己。负众生者慢。负诸佛者堕。负自己者痴。斯则佛祖可负。而自己不可负。以其本有而不求。具足而不善用。譬如持珠作丐。可不谓之大哀欤。

司直今者。身婴尘海。心堕迷途。忽然猛省。回头寻求此事。是犹持珠之子。耻与丐者为伍。心心向人求自足之方。老人顿以此法直指向渠。俨若指示衣底神珠。原是司直固有。亦非老人把似。以当人情世态也。然此如意宝珠。随求而应。种种事业受用境界。无不取足。至若求其随应之方。又在司直自心善互精勤。克苦之力耳。若果能自肯。极力自求。一旦豁然了悟。则将山河大地鳞介羽毛。与夫三世诸佛。历代祖师。及尧臻周孔事业。一口吸尽。不假他力。否则依然一梦想颠倒众生耳。又何以称为大丈夫哉。

司直司直。宁可上负佛祖。下负老人。万万不可自负负君负亲也。老人今日所说般若。皆从上佛祖心地法门。即与六祖大师最初所说。不差一字。第最初闻者。唯尔一人。既以一人而当昔日千二百众。老人欢喜不禁。故亦为说般若之法。如吾佛祖所云。如为一人。众多亦然。邓生持此自利利他。未必不为广长舌也。

注:这是憨山大师给邓司直居士的一封信,所以文中的司直就是邓司直。文中的老卢指的是六祖,俗姓卢。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阿弥陀经》与《金刚经》是否矛盾

弟子业障深重,赋质愚蒙,幸闻净土法门,而得皈依座下...

慧律和尚般若颂

众生方寸心即佛 不欠丝毫如来同 无量劫来声与色 染习...

【佛学漫画】心经

般若心经,正是这至圆至顿的一真法,它直指的正是所谓...

「色不异空」和「色即是空」有什么区别

问: 色不异空和色即是空有什么区别? 大安法师答:...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原文】 般若心经云: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度一...

《金刚经》精华的40句

1.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南怀...

只有福报没有智慧,就会被福报所害

如果一个人修学菩萨道,这个必须要知道:不要着相,要...

净土法门如何理解「色不异空」和「色即是空」

信众:请问师父,色不异空和色即是空的区别是什么?在...

佛说罪福报应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迦维罗卫国释氏精舍,与千二百五十比...

佛说八大人觉经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第一觉悟...

【注音版】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

人做事,不要让事做人

人从爱欲生忧,从忧生怖。若离于爱,何忧何怖?这也是...

你以前见地超卓,为何现在反而变得这么平庸

【原文】 予未出家时,乍阅宗门语,便以情识模拟,与一...

出入息的修法和注意事项

佛门中关于修止的方法有很多,而观呼吸就是其中的一种...

密勒日巴之歌

年轻像夏日之花朵,很快就凋谢了。 老年如火势蔓延至...

【佛教词典】四大

地大、水大、火大、风大。地以坚硬为性,水以潮湿为性...

【佛教词典】色法

第三、色法,略有十一种:一眼、二耳、三鼻、四舌、五...

任何生死关头一定要记得念佛

我们以后碰到任何生死关头,要注意了,一定要念佛,别...

闻到净土法门而不能信受——非愚即狂

世间人对净土法门常常会小看,认为是浅近之法。怎么概...

修行人要把人我是非舍掉

我们是学佛的,要制心一处,你用的功夫,要时时刻刻现...

「施主」有何含义

施主,即檀越。佛教对布施者的敬称。指施舍财物给佛寺...

诚实的商人

五大劫以前,菩萨是一个诚实的商人,在舍利婆国贩卖装...

念佛人可以求早点往生吗

念佛之人,不复作生死业,然宿业未尽,何能即得往生。...

《观无量寿佛经》第八观:像观

【经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见此事已,次当想佛。所...

见月律师的克苦精神

明末清初时,有见月律师,传三昧老人衣钵,继主千华(...

别摔在熟悉的路上

朋友是位载客司机,每天都要开着面包车往返县城。有一...

善护六根,恒持正念

一日,佛陀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为比丘们开示:你们...

净界法师:如何为往生做准备

首先,学人欢迎大家来到佛学院参访。我们早上参加海公...

我没有时间去管别人的闲事

从前,有一个小和尚急冲冲地跑去找老和尚,告诉老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