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想了生死必须掌握正确的轨则

净界法师  2015/03/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想了生死必须掌握正确的轨则

初学者必须由文字来做引导的,这以下举出一个实际的例子。

比方说外道跟佛弟子的差别,你看外道他们也是出家,希望能够了生死。但是他没有一个正确的方法,所以他们虽然想要求解脱,最后的结果反而是堕落。为什么?因为不留心大乘的教典,即便勇猛精进,到最后是天魔外道。

我们一般人不看经典,对人生的看法大致上是两种看法:一种是断灭见,一种是常见。断灭见是反正人死如灯灭,所以从人死如灯灭当中产生及时行乐了,他不相信有来生。第二个就是常见,我们相信在宇宙当中有一个常住的主宰者,比方说上帝,比方说天神,他可以主导我们的生命,所以我们透过对上帝、天神的祈祷,我们就能够趋吉避凶、离苦得乐。这两个都是错误的。

其实你的快乐跟痛苦是你自己的内心决定的,你生命的抉择,你选择做跟不做,这样的一个业力的形成才是真正你生命的主导者。所以说当我们不能够了解教理的时候,我们的心是向外攀缘的,是跟着感觉走的。

那么相反来说,胁尊者八十出家,“昼观三藏,夜习禅思,乃有济”。这个胁尊者,佛灭度以后六百年,他八十岁才出家,在这种年老力衰的情况之下,他因为白天看经典去明白道理,晚上根据这个道理来修习止观,最后才成就阿罗汉果。

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外道在年轻的时候出家,在精神体力那么旺盛的情况之下,这么强的出离心,但是因为他不明白道理,结果是求生反坠。胁尊者他在八十岁出家,他用的精神体力很有限,但是他掌握了生命的一个重要的关键,结果他成功了。

这个道理是说,宇宙人生是有一定的轨则的,诸法因缘生。你看,太阳它一定是从东边出来,晚上从西边下去。从来没有一天太阳从西边出来,从东边下去,不可能!你看月亮,它是初一的时候最小,到十五的时候变最大,大到一定的程度它又开始变小。你看海水它涨潮,它涨到一定的程度,又开始退潮、退潮、退潮,退到一定的程度又涨潮、涨潮、涨潮……一个真实明白道理的人看宇宙人生的万事万物,会发觉人生是有一定的轨则的。这个轨则就是佛教说的流转门跟还灭门。

我们之所以不断地流转生死,这个背后也有一定的轨则,诸佛菩萨能够安住在安乐解脱,他掌握了一个解脱的轨则。

所以人生虽然是在不断地变化,但是在变化后面是有一个道理的。一个人会堕落是有道理的,一个人会往生也是有道理的。我们今天读圣贤书,就是把我们为什么会堕落、我们为什么会往生、我们为什么会成佛的道理掌握住了,这人生就在你掌握当中了。

我们一个人只有两种情况:第一个,用智慧来观察人生;第二个,用直觉去面对人生,跟着感觉走,我高兴怎么做就怎么做,那这个人就没什么希望了,就是佛教说的闭着眼睛过活,他完全不用智慧来观察人生的,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当然这个人无量无边的生死在等着他了。

所以我们从经典的学习,打开我们的智慧眼,知道我们这样做未来会有什么样的结果,我们那样做未来会有什么样的结果。所以你掌握了一个痛苦的道理跟快乐的道理,你才有资格谈修行!我们在修行当中,是先打开眼睛,然后才有行动的,因为人生是有它的轨则的。

十法界的因缘果报背后的确是有它的轨则的。所以这个地方我们如果闭着眼睛修行,结果就跟外道一样——求生反坠。虽然花了很多精神体力,但是结果却是堕落。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研究道理了,就是我们说的“欲知山上路,须问过来人”。爬山,没有一个人说不用看地图就可以爬山的,爬到最后爬到老虎洞去了。所以,这个地方是讲到修学是要尊重传承历代祖师所留下的这些开示的法语。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迷之则生死始,悟之则轮回息

从上古人出家,本为生死大事。即佛祖出世,亦特为开示...

生死极苦

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中,佛陀正在为人天四众说法。当时...

做慈善并非是佛教的正务

当代有一种观点,认为佛教要主张做慈善,还说做慈善事...

厌离娑婆和厌世嫉俗是一回事吗

问: 顶礼法师。厌离娑婆的厌和厌世嫉俗的厌是一回事吗...

超脱四食,断生死流

昔日,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为...

看破生死无非三件事

谈到死亡的问题,每个人都很忧愁、很恐惧。关于死亡,...

唯为生死为菩提,如是发心名之为正

一个修行人有八种思考模式,我们首先先了解的,我们要...

【推荐】修行无别修,贵在识路途

说到用功、了生死,何谓生死?又如何了法?古人讲修行...

唯识二十论

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占察善恶业报经

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出六根聚经中) 天竺三藏菩提灯译...

佛说阿弥陀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q)树给(jǐ)孤独园。与...

佛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城逝多林给孤独园。与...

布施奉献才能得到快乐

每一个人都要懂得布施,因为它是生命实现的一部分。...

【推荐】每一句佛号都产生一种不退转的力量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不即得至不...

持戒的金刚种子,不会因为造了罪业而破坏

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个比丘尼叫莲华色比丘尼,这个比...

文殊菩萨与净土法门的因缘

文殊菩萨为佛教中的四大菩萨之一,又与普贤菩萨同为释...

【佛教词典】六字

(术语)南无阿弥陀佛之六字为六字之名号,闇婆髻驮那...

【佛教词典】粗相

(术语)起信论分别无明为三种之细相与六种之粗相。...

不只关怀,更要包容

「关怀」与「包容」很类似,但两者之间仍有很大的不同...

让心保持在没有名言的境界

古时有一禅师修行有了心得,因为禅宗修学佛法是不立文...

古人教你怎样识人不走眼

通则观其所礼 一个人发达了,要看他是否还谦虚谨慎、彬...

如何看待孩子的教育

问∶ 您认为对孩子的教育从您的角度该如何进行? 慧律...

临命终的三个忆念

善根人直接从不迷下手,观想这个东西是我过去欠你的,...

阿弥陀佛这个愿发得太及时太重要了

垂慈接引,这个接引对我们很重要啊,这个愿发得是太及...

光明皇后

一千多年前,日本有一座古城,城主的小公主长得非常美...

抄写佛经也是殊胜的修行法门

人世间的一切身、口、意诸般行止,都可以用来作修炼的...

带业往生的最低标准

我们中国人经常要去算八字、算命,其实这个是有道理的...

一只吃素的狮子,感动了全世界

这是一个感动全人类的真实故事,天性慈愍的母狮小泰克...

心可以转业

一个人如果正当你原来的业力,要系缚你的心要来报的时...

竭诚致敬能获佛法利益

持经利益随心论,以今人受持经典,了无敬畏而发。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