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始信参禅输懒惰

2015/04/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始信参禅输懒惰

沩仰宗的创始人灵祐禅师在没有成为一代宗师之前,跟随百丈禅师修道。在百丈禅师门下,他仅仅是为僧众做饭的典座。多年的劳作,任劳任怨,尽心尽力。后来,南方来的司马头陀请百丈禅师推举一个弟子到沩山做住持。百丈推选了几个弟子,司马头陀却不满意。百丈最后请出了做典座的灵祐禅师,司马头陀一见到灵祐就说: “这个人正是沩山的主人。”灵祐禅师以此成为沩山住持,面且成为禅宗沩仰宗的开山祖师。

慈受(1077——1132)禅师认为,修行并不是莫测高深的事情,你所从事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最好的修行方式。当你做每一件事情的时候,能够将它作为重要的事情来对待,做到心无杂念,也不被外界事物所干扰,就是修道。如果一个人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心中却想着其他的事情,妄想心障蔽正念,便与道相违了。

当有僧人问大殊慧海禅师:“和尚修道,还用工否?”慧海禅师说: “用功。”僧人问: “如何用功?”慧海禅师淡然地说:“饥来吃饭困来眠。”佛法无用功处,当你该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能够心无旁骛地将这件事情做好,你当下就是佛。

慈受怀深禅师《家中四威仪·坐》云: 家中坐,一室寥寥是什么?灵光一点甚分明,何必青山寻达摩?

身处居家,常行禅坐,身不出家心出家的修禅方式是在家居士修行的至高境界。慈受指出一个修行人,处于寂寥无人的斗室中清修,也不会感到寂寞。他有一个信念:得到清净自性。行者经过修行,心头灵光乍现,他就离明心见性不远了。修禅者才醒悟:禅并不一定是坐,而是一种内心观照。

长久以来,很多人为了明心见性,一直心外求法,尽管空费了许多草鞋钱,却一无所获。一旦见性成佛,他才当下醒悟:当自己自性觉悟了,也用不着行脚云游,寻佛问祖,求得像达摩禅师这样的名师开示了。

其实,对于一个修行者来说,外在环境的喧闹或宁静,都不是修道的障碍或助缘。一个真正的道人在悄无声息的宁静环境中能够心不外求,安心修道;在尘世喧嚣的环境中,他们依然能够做到“心远地自偏”。在很多时候,嘈杂纷扰的环境还能够成就一个人修行。世间真正的宁静, 不是外在环境的喧嚣或宁静,而在于内心的清净无染。只有内心清净了,纵然身处红尘火炉中,也是无限清凉的胜境。

正如慈受深禅师所说, 当我们在家中修出这份宁静时,就会“灵光一点甚分明”,这时候,“何必青山寻达摩?”这适用于面对一室寂寥,也适用于每一个当下。须知,我们每一个人的家中也恰恰是绝好的修行道场。

《家中四威仪·卧》云:家中卧,展脚缩脚皆由我,若能一觉到天明,始信参禅输懒惰。

卧即睡眠,对于一个人来说,睡眠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一个人的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如果长期睡眠不好,该睡觉的时候想入非非,无法入眠;在工作的时候则会头昏脑胀,无精打采。这种现象是一种颠倒业障。佛教主张一个修道人要减少睡眠,精进道业,非是不要睡眠 ,倒是很多有成就的禅师,常常禅观度夜,能在禅定中修养身心,从而保持旺盛的精力。

在现代社会中, 由于生活节奏较快,人们的生活压力加大,很多人都有失眠的毛病。这些人长期被失眠所困扰,以至于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影响了家庭和工作。有的人还为此引发心理疾病。为了唤起民众对睡眠的关注,世界卫生组织甚至还将每年的3月21日定为“世界睡眠日” 。

在一般人看来,睡眠是修行的障碍,在慈受禅师眼中,却将懒惰睡眠看作是比参禅更有效的修行。禅师指出,在家中睡眠时,伸脚缩脚都任运自在,想伸脚时就伸脚,想缩脚时就缩脚,一切都由自己做主,这就是一种修行,也是得大自在。禅师认为,修道人身体健康,运动自如,睡眠充足,是修道的保证。

在现实生活中,不知有多少人因为疾病或其他原因瘫痪在床,自己不能行走,而连伸脚缩脚这样的小事,也不能自己做主,一个人到了这种境地,无法修行,有时就是连保命也成了问题。

慈受禅师认为,一个人若能够伸脚缩脚由我做主,能够酣然入梦,一觉安眠到天明,这本身就是禅。这种在别人眼中看来是懒惰的事在禅师看来却远胜于坐禅修定。为何如此说呢, 因为禅本自然, 生活中的穿衣吃饭、拉屎放尿等一切活动, 无一不是修禅的实践。睡眠也不例外,如果睡眠好了,无论是诵经礼佛,还是坐禅修定,都能精神饱满,从容应对,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最佳效果。若是睡眠严重不足,平时就会精神萎靡不振,做任何事情都提不起精神,无从提升修行的效果。因而禅师说“始信参禅输懒惰”。

行、住、坐、卧四威仪是一个佛子必须具备的基本仪则,具备了四威仪,佛子才不损威德,具足庄严法相。慈受禅师则从四威仪中悟出其中的禅法奥义。现代的修行者若能在行、住、坐、卧时,常以禅师的偈语指导自己的修行,则会促进自己道业成就。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不论是否已经明心见性,都可以体验这四句话

不论是否已经明心见性,都可以体验以下的四句话:一切...

主人在何处

雪岩祖钦问弟子高峰原妙:日间浩浩时你做得了自己主人...

从凡夫转变为圣人

五停心观中的因缘观,即观察一切法皆因缘生、因缘灭。...

接受佛心

鹤林玄素禅师,俗姓马,时人皆称他为马素,后来的人更...

雍正皇帝与佛教

雍正皇帝与佛教 雍正自幼喜读佛典,广交僧衲,深通佛理...

马祖道一禅师广录

江西道一禅师。汉州什方县人也。姓马氏。本邑罗汉寺出...

镜子老师

徒弟擦一面镜子,边擦边说:这镜子可真是贱货,几十元...

打坐念佛气一直在头上鼓,应该如何解决

问: 我打坐念佛好几年了,近三年打坐气一直在头上鼓,...

【注音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大宝积经

大宝积经卷第一 大宝积经卷第二 大宝积经卷第三 大宝...

浴佛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峯山顶,与大苾刍众千...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剩茶叶的再利用

一般大家喝过的茶叶都倒掉了,而且隔夜茶又不能喝,所...

蠢动含灵,皆具佛性

人生在世,为贪恋财色名食,汲汲营营。时刻不断,争名...

做人三十六字

一个人不管有多聪明能干,背景条件有多好,如果不懂得...

观世音菩萨的四种不思议无作妙德

这个地方是讲到,观世音菩萨证得耳根圆通以后所成就的...

【佛教词典】乐根

【乐根】 p1307 瑜伽十一卷十一页云:乐根者:谓第三静...

【佛教词典】相

表现于外而又能想象于心的各种事物的相状。...

蚂蚁哲学

多年来我一直给年轻人传授一个简单但非常有效的观念:...

放逸者,于染净品不能防修

随烦恼二十:言放逸者,于染净品,不能防修,纵荡为性...

贪念恶念感召生死轮回苦

佛住在波罗奈国鹿野苑时,一日早晨到城里托钵,看见一...

学佛证道之人必须具备这三点

【原文】 学道一要真为生死,二要具足刚骨,三要开见识...

佛教经典不能随便增减

佛经所诠释的真理是放之法界而皆准的,不会随时代的变...

为什么要在初一十五吃素

农历初一、十五,海洋潮汐的变化因月亮的盈亏影响而达...

净土法门的起信之障--认知

起信之障,我们先谈这是个难信法。佛在很多经典说,这...

佛说不清净的布施

佛告诉毗耶娑,有人虽做了好事,但挟带了功利性的不清...

「恶知识」都有哪一些

这个恶知识再解释一下子。在其他的经论上讲,恶知识有...

好脸色是最难做到的孝道

《论语》里有个小故事。有一天,孔子的学生子夏问孔子...

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古云:不矜细行,终累大德,此之谓也。 这句话的意思就...

开悟的前提

学人立志于成佛作祖,必以开悟为入门的初步。而开悟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