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修念佛法门有两种

净界法师  2015/08/2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修念佛法门有两种

蕅益大师在《灵峰宗论》中说,修念佛法门有两种:一者专修;二者圆修。

专修是什么?就是临命终的人,或者说年纪大了,你要他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这样子是法不契机。要怎么样呢?“至心信乐,欲生我国”,用第十八愿来摄受他,三业专修。你这个时候讲什么都没有用,不是叫你赶快去布施,来不及了!往生不是靠资粮力的,靠的是什么?靠的是“至心信乐,欲生我国”。

这个时候你遇到年纪大的人,你就告诉他说:“你内心当中只要做一件事情——把你过去忘掉,想你的未来就好,就是顺从本愿,‘欲生我国’。“所以他这个时候,善导大师所提的三业专修就很有效了。

这个时候什么叫顺从本愿呢?身业专门礼拜阿弥陀佛,其他的佛一概不拜;口业专门称念阿弥陀佛;意业专门观想阿弥陀佛。万修万人去,这叫三业专修。

第二个是圆修。看蕅益大师的意思他是选择第二个。什么是圆修呢?就是以一门圆摄百千法门,以念佛为正行,以戒定慧整个波罗蜜为助行,他提出了正助双行。但是在这个地方要至心发愿。

三业专修所强调的是一种信心——至心信乐;这个圆修所强调的是——至心发愿,强调的是愿望。

但是专修和圆修当中,要拣别另外一个叫杂修。这个杂修是说有些人是今天念地藏王菩萨,明天念观世音菩萨;今天诵《地藏经》,明天诵《金刚经》。法门通通没有错,错在他的心态没有“信愿具足”。你的目标没有明确,那就完了!

那你既不是至心信乐,十八愿也不摄受你;你也不是至心发愿,十九愿也不摄受你,那你就由业力来摄受你。

所以这个地方的意思是说,净土法门要么强调信心,要么强调愿望,其实这二个都是有具足,只是有所偏重。所以窥基大师他综合第十八愿跟第十九愿,讲出一个总结,他说:”彼方精微,欲往实难;佛力加持,去之甚易。”极乐世界若实论之是一个非常精妙的地方,要往生是很困难的,那是连阿罗汉都没办法去的。但是怎么办呢?佛力加持,去之甚易!

你一定要去触动阿弥陀佛的本愿,唯一的选择就本尊相应法,那么触动弥陀的本愿,从经文当中来看,你有二个选择:第一个,你选择至心信乐,顺从本愿;第二个,你选择为菩提道求生净土,选择至心发愿。

这二个我们净土宗的思考模式跟修禅宗,跟天台宗的差别在哪里,诸位知道吗?它们都强调正念,都是在心地上下功夫。但是诸位要知道,你修天台圆顿止观也好,修禅宗也好,他的心是观察过去——你从什么地方来。所有的天台止观、圆顿止观都是在探讨你的本来面目是什么、你原来是什么东西、你父母未生之前什么是你本来面目。

净土宗刚好相反,净土宗不问你的过去,你过去造善也好,造恶也罢,它的重点是你将往哪里而去。它不问你从什么地方来的,它问你以后要怎么样,你将往哪里而去,你是不是真实地归依阿弥陀佛、真实地愿意求生净土,这是成败的关键!

所以在大乘的修心法门当中,天台宗是去找他的过去,净土宗是找他的未来,这个地方大家要把心地法门抓到。净土宗是既往不究,它不管过去的,但是你未来很重要。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净土法门为什么要修五念法门

问: 修净土法门为什么要修五念法门?五念法门的内容是...

一旦选定往生西方,就应看成是极其重大的事

自己要想到:往生西方太重要了。一旦选定这条道路,就...

求生西方后为何要发愿到娑婆度众生

问: 请问法师我们一心祈求生西方,但是为何又发愿要...

如何对治净业修习中的进进退退

问: 净业修习总是进进退退,这其中有何因缘因果,如...

净土法门为诸法之归宿

原文: 净土法门,为诸法之归宿。犹如大海,尽世间所有...

观死无常,勤念弥陀

学院在每年都会打四次佛七,当我们开始过得安逸、懈怠...

发心念佛求生西方,七宝池中即生一朵莲花

原文: 夫众生之心,与阿弥陀佛之心,觌体相同,若以信...

智者大师辨析临终十念即得往生

问:众生从无始以来,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而今生一期...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香赞: 炉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注音版】准提咒持诵仪轨

准提咒持诵仪轨...

【注音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嘉兴藏流通本)...

佛说玉耶女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长者给...

念佛窍诀仅一个字

宋朝的草庵禅师是一位禅宗的大德,同时也是弘扬净土的...

止息花言巧语可获得十种功德

《大方等大集经》:休息绮语获十种功德,何等为十?一...

遇到问题先要消除自我意识

接下来就谈到真妄的问题了。善恶是基础,真妄的问题就...

当修无常想,断尽一切贪爱执着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有一次对诸比丘开...

【佛教词典】二见名取

【二见名取】 p0030   大毗婆沙论四十九卷十六页云:...

【佛教词典】出家在家各有五种过失

【出家在家各有五种过失】 p0484 瑜伽七十卷十三页云:...

妄念之多,皆由正念提不起

妄念之多,即由正念提不起。如正念得力,妄念自无。何...

专修与杂修的利弊得失

问: 古往今来求生净土的祖师们,对于念佛是否往生的...

一家人,各有各的业力

我们无始劫以来,众生的第八识有很多很多的这个界,这...

女众夏天到寺院不能不知道的事

宁搅千江水,不动道人心;夏天到了请收起您的性感。 进...

穿透力极强的光明悲愿

因地的佛与佛之间,因地愿力不同所表现的有的光能够照...

六十多岁的人该如何修行

问: 我出家十几年,原先是专修净土。但现在又杂修,也...

怎么知道有前生,乃至无量的生命呢

怎么知道有前生,乃至无量的生命呢?这样的观察思惟就...

依于业力而活着

在世的时候,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中午,波斯匿王在...

潜伏在你身边的「菩萨」们

宋朝太平兴国年间,有一位法名辨聪的僧人,游方到五台...

睡眠者,昧略为性,障观为业

不定四者:睡眠者,令身不自在,昧略为性。障观为业。...

众生毕竟无生如虚空,为何还要愿往生

问曰:大乘经论中,处处说众生毕竟无生如虚空,云何天...

回光返照,做你该做的事

回光返照、正念真如。这时第六意识开始修观─回光返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