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为官无功便有过,为僧无德便有罪

道学法师  2015/12/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为官无功便有过,为僧无德便有罪

清朝才子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古时有一官员,去世之后堕入地狱与阎罗王辩论:本官在阳间任职期间,既不接受贿赂,又没搜刮民膏,只随缘喝一杯茶水,烦请阎王让我再转世人间继续为官!阎罗王说:身为朝廷命官,享用着国家给予的俸禄银两,理应积极推行仁政,为国分忧为民造福。而你却从不尽心尽力履行职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能推则推,能躲则躲;喜爱游手好闲,自命两袖清风。

倘若你这样的算是清官、好官,那还不如在衙门里供奉一个木偶像,连茶水也不用喝,岂不更加清廉?所以,为官无功便有过!倘若爱慕虚荣,名利据心,专横跋扈,仗势欺人,巧取豪夺,挥霍奢侈,如是官吏,平民百姓暗骂之、心咒之,天地鬼神揶揄之、阴谴之;生罹祸殃,死堕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

此则典故令人深思。身为真正的出家修行者,我们理应自省:轮回路上有没有觉醒,菩提道上有没有增上;讲经说法有没有正见,引导信众有没有善巧;护持常住有没有用心,本职工作有没有尽力。

我们接受的既不是国家的俸禄银两,也不是他人的怜悯施舍,而是善信的虔诚供养!且每一份财物都带着无比的恭敬和殷切的期望:恭敬三宝的清净庄严,慈悲智慧;期望佛门的舍一得万报,纳福降吉祥。佛教常说:“纵经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聚会时,果报还自受”、“三心未了,滴水难消;施主粒米,大如须弥”。阎罗王说:“为官无功便有过”,我套用说:“为僧无德便有罪”。假使不能如理如法的严持净戒,护持常住,上弘下化,续佛慧命,则如印光祖师所说:“拿他人之钱财增自己之罪障,袈裟之下失人身,再出头来是几时!”

世出世间总会有少数的位居高位、显赫一时者,缘于无法谦逊虚怀、仁慈厚德,如根浅叶茂之秀木挺拔于林外,风雨来临不是拦腰折断便是伤枝败叶。可惜可怜!可悲可叹!“享盛名而无实德则多奇祸,居权位而无廉政则大不祥”,发人深省,启人哲思。孔子的“不义富且贵,于吾如浮云”,君又作何看待呢?

《缁门警训》云:“厚币甘言,道人所畏”,良药苦口,忠言逆耳。馨香祈愿仁人贤达、真知灼见之士,以道为重,以德为尊。展慧目觅过失,扇慈风扫障翳;同德备长策,同心利将来。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有四种供养因缘,使僧众心生贪爱

有一天,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向比丘们开示...

心中有佛,出世入世没有区别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侵犯中华大地,民不聊生。南华寺主...

一位20岁出家僧人的心路历程

和大部分同龄人比我是幸运的。幸运的是自己在童年闻到...

沦为屠夫的修罗陀比丘

有位修罗陀比丘,初出家抱着坚定心志,日中一食、树下...

出家人的生活很苦吗

出家也是有苦有乐。苦什么?比如得长期吃素,有的人吃...

【推荐】千亿天神皆愿供养这种修行人

东山佛学书院是由东山高中的副校长,与教务主任、训导...

吃东西吃饱就好,别为嘴巴做奴才

在吃的方面,出家人是人家布施什么就吃什么,不执着、...

出世与入世

无相禅师行脚时,口渴寻水,这时看到一个青年在池塘里...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

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

地藏菩萨本愿经

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

佛法就在魔法中

「阿难,有此四魔,八万四千诸烦恼门,而诸众生为之疲...

为什么不能随便去评论别人

以前我有个毛病,很喜欢对别人下结论,就是评价某人怎...

能守住口业,则成佛一半

九华山有位老尼师,年纪已136岁,身体健朗,从出家至...

为何越修烦恼反而更重

在印光大师的《文钞》当中,他说:有些人他越用功,佛...

【佛教词典】认识

系就认识之主观,与被认识之客观(对象)之关系而言。...

【佛教词典】所触一分

【所触一分】 p0738   触有二种。一、能触,二、所触...

在寺院上厕所要注意哪些问题

进厕所后,须三弹指,提醒坑中啖秽鬼,及时回避,这样...

做好自己不喜欢的工作

美国一次舆论测验,有一题为你认为人一辈子最重要、最...

不要只讲「空」,还要把「有」建立好

在与大家的分享交流中,听到很多人谈到了空,也对空有...

慈悲与爱

很多人只知道佛陀在菩提树下顿悟成佛,哪知道佛陀曾示...

德文法师自述学佛出家因缘

我家族从祖辈开始,男众有一种共业寿命都短。我没有见...

爱是没有分别的

佛教徒多数会念佛,但却不一定都能了解南无阿弥陀佛这...

【推荐】忏悔---再重的罪业也能消除

一位朋友谈他学佛的感受时,说他本以为学佛就是多做善...

星云大师《佛教对环保的问题的看法》

各位法师、各位嘉宾、各位佛教的护法信徒,大家晚安!...

学禅行者须注意的五法

略说发心学禅行者,应须注意五法:一、闻。二、厌。三...

文殊普贤,指归念佛

【原文】 按高僧传三集,法照大师传云。大师于大历二年...

应时时精进,切勿懈怠放逸

经云:不为时自恣,能制漏得尽,自恣魔得便,如师子搏...

不需回报的爱

一位喜欢旅游摄影的朋友,给我讲了一件他遇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