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作为佛弟子是否可以「卜事」

隆宣法师  2018/09/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问:作为佛弟子是否可以“卜事”呢?

隆宣法师答:阿弥陀佛!作为佛弟子,不得卜问,请祟,符咒,厌怪,祠祀,解奏,亦不得择良日良时。《大智度论》中说“除四种邪命”,“邪”就是知见不正、思想不正、谋生的方法手段不正。

四邪命,第一种是“方口食”。这个“方”是讲四方,“口”是说交际应酬。用这种方法来生活的,统统叫做“方口食”。

第二种是“维口食”。是以咒术,画符念咒,或者是给人治病,或者是占卜吉凶,这里面包括现在所讲的算命、看相、看风水等,以这种方法来维持自己的生活,天天造这些口业。

第三种是“仰口食”。观察星象,为人说吉凶祸福,做种种吉凶的预言。

第四种叫“下口食”,就是自己耕种,种田或者是种菜,这是佛陀在当年印度的国情下不许可的。佛对于出家人要求的是乞食,所谓“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佛要求弟子们过这种生活,身心安稳、定慧增长,但是这种下口食的方式在佛陀的时代,社会环境许可,在今天特别是中国人的国情,已经不容易做到了,如在泰国、锡兰这些南传国家还能维持。

佛教传到中国来之后,结合本国国情,马祖创丛林,百丈立清规,怀海禅师提倡“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农禅生活,要求出家人自力更生,自己耕种五谷杂粮,以这种方式来维持寺庙生活,佛教得以保持下来。僧人生活虽然很清苦,但安定,能维持生命,可以安心办道!所以,佛法不是呆板的教条,不是一成不变的,也有其活活泼泼的一面。

至于先师昌臻老法师在生死存亡时,向观音菩萨祈祷,据他说,是受印光大师文钞开示的启发,在生死存亡关头的非常决择,而且只写了两个字:“留”、“逃”,这不应算是灵签之类,况非平常作为、修行、处事的一贯作风,这里面有他对三宝的信心,特别是对观世音菩萨的信心(因他们家世代笃信观音菩萨),是关键时刻至诚恳切地祈祷后,与菩萨的至诚感通,与算命、卜卦等是两个概念,因此是完全可信的,非迷信鬼神。

所以,作为佛弟子,一般情况下不能作卜卦、算命等,如遇特殊情况,如《地藏菩萨占察善恶业报经》也是可遵循的。也许有人会将此作为一种度众生的方便,对此,我们不去评论。至于有人发心不正,利用这些来给人卜算、预测,则有悖于佛法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煮菜时放一点料酒吃了犯酒戒吗

问: 请问第五条戒,酤酒戒当中提到药酒不犯,但生活中...

念佛为何要记数,记数不是分心了吗

问: 既然都是念佛,何必要记数呢,记数不是分心了吗...

得了不治之症该存什么样的心态

问: 如果得了不治之症,念佛功夫还不能伏住烦恼习气...

如何理解「以摄心专注而念」

问: 如何理解彻悟大师以摄心专注而念,为下手方便一...

如何理解「自性」的正确内涵

问: 什么叫自性?该如何把握自性一词的正确的内涵?...

官民关系、上下级关系怎么处理较好

民众就是老百姓,官员常常被称为父母、父母官,这个称...

吃素和吃斋有什么不同呢

问: 师父,吃素和吃斋有什么不同呢? 慧广法师答:...

人的贫富贵贱,到底是由谁来主宰

问: 同样是人,为什么有的人天生聪明,家世显赫,富...

佛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城逝多林给孤独园。与...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吉祥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祗陀园给孤独精舍。时已深夜...

观无量寿佛经疏

观无量寿佛经善导疏重刻序 印光法师 人生世间,祸福吉...

大乘的空观与小乘的空观有什么不同

这个地方,值得一提的就是这个空观。几乎所有的调伏烦...

布施的原则和功德

《毗耶娑经》特别提出讨论了布施的原则和功德,也就是...

用功的入门方法

办道的先决条件深信因果 无论什么人。尤其想用功办道...

没有这四剂预防针,我们还真生不起信心

原文 【解】复次世界及佛皆言有者。具四义。的标实境。...

【佛教词典】庆慰语化

【庆慰语化】 p1339 佛地经论六卷十一页云:又如众生,...

【佛教词典】永源寂室和尚语录

凡二卷。又作寂室录、圆应禅师语录、圆应录。日本临济...

依报随着正报而转

今天跟大家分享佛法的另一个重要原理,依报随着正报转...

从身安道隆的角度,一定要断除这五种辛菜

那么这一段佛陀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生命的变化跟...

不要顾虑衣服饮食,护法神给你送来

你行正道,修行的和尚,不管你住山里,住多高,住多远...

佛像为何还要开光

问: 佛像为何还要开光? 正如法师答: 改革开放后,...

【推荐】愿力变事实--往生者的托梦

在肿瘤科当医师的时候,我总是拜托总机小姐白天上班看...

为什么拜佛称念佛名,就能够究竟成佛呢

这以下是关键了理观的智慧。前面是讲到原因,就是因缘...

净宗二祖-善导大师

1.生平 善导大师(公元613---681年)诞生于隋大业九年...

当天灾人祸相继降作之时,须以改恶修善

观世音菩萨,于无量劫前,久成佛道,号正法明,安住寂...

惟贤法师《信解行证》

佛教讲修行的道路,离不开信解行证,什么是信解行证呢...

死亡不可不早为之计虑也

世间最可惨者,莫甚于死,而且举世之人,无一能幸免者...

谁的人生没有痛苦呢

有一次,几只野兔偶然相遇,它们七嘴八舌地抱怨起自己...

如何正确看待「烧高香」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人们生活节奏日益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