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蕅益大师:参究念佛论

蕅益大师  2019/05/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蕅益大师:参究念佛论

原夫本觉妙明,真如法界,智理无能所之分,依正绝自他之量。只因迷妄,遍计横生,背觉性而九界杂陈,昧真境而三土幻现。劳我 世尊,垂慈设教,随众生根性,示无量法门:或显了说,或隐覆说;或曲接偏机,渐令入道;或直设圆种,顿使开明;或从一法中,分别说为无量;或以异方便,善巧助显一乘。

虽复教网万殊,无非醒九界长梦,令复还元觉;了三土幻翳,令冥契寂光耳。然、了义中最了义,圆顿中极圆硕,方便中第一方便,无如净土一门。何以言之?随其心净则佛土净,见思净、超同居,尘沙净、超方便,无明净、超实报。故曰:唯佛一人居净土。尚何不了之义?众生心念佛时,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以一念顿入佛海。

故曰:‘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若人专念弥陀佛,是名无上深妙禅。’岂不至圆至顿?果德愿力不可思议,因心信力亦不可思议,感应道交,文成印坏;以凡夫而阶不退,未断惑而得横超。又复三根普被,四土横该,五浊轻净在同居,体空巧净在方便,三观圆净在实报,究竟觉净在寂光;尚无等者,矧或过之?是名不可思议功德,世间难信之法也!

总其大要,须具信愿行三:信、则信事、信理、信自、信他、信因、信果。知心外无土,土外无心;性外无佛,佛外无性。因必该果,果必彻因。愿、则念念回向,心心趋往。行、则无量法门,会归一致。

而净土正行,尤以念佛为首。顾念佛一行,乃有多途:小经重持名,楞严但忆念,观经主于观境,大集观佛实相。后世智彻禅师,复开参究一路;云栖大师极力主张净土,亦不废其说。但、法门虽异,同以净土为归。

独参究之说,既与禅宗相滥,不无淆伪可商;尝试论之: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果能谛信,斯直知归;未了之人,不妨疑著。故‘谁’字公案,曲被时机,有大利、亦有大害。言大利者:以念佛或疲缓,令彼深追力究,助发良多;又、未明念性本空,能所不二,藉此为敲门瓦子,皆有深益。

必净土为主,参究助之,彻与未彻,始不障往生。言大害者:既涉参究,便单恃己灵,不求佛力,但欲现世发明,不复愿往。或因疑生障,谓不能生;甚则废置万行,弃舍经典。古人本意,原欲摄禅归净,于禅宗开此权机;今人错会,多至舍净从禅,于净宗翻成破法。全乖净业正因,安冀往生彼国?

问:净土为主,参究可当念佛否?

答:参念皆属行摄;切则参亦往生,不切则念亦不生。又、虽有切行,若信愿为导,则往生;无信愿为导,则不生也。

问:彻悟人还须往生否?

答:普贤愿王,导归极乐;初地至十地,皆云不离念佛。怡山发愿:承事十方诸佛,无有疲劳。百丈清规:课诵、送亡等事,无不指归净土。故天如云:‘若果悟道,净土之生,万牛莫挽。’云栖云:‘悟后不愿往生,敢保老兄未悟。’是知凡言不必生净土者,皆是增上慢人;非真入菩萨位者也!

问:念佛兼参究,可为助行;参禅兼愿往,非偷心欤?

答:无禅之净土,非真净土;无净土之禅,非真禅。然净土之禅,本不须参究,但一心不乱即静,名号历然即虑。若夫禅之净土,必须证极净心,非可以理夺事。从上诸祖,凡情已尽,圣解未忘,不妨随机扫执。后世学人,虽有干慧,染习未枯;自非发愿往生,依旧随业轮转。永明四料简,楚石十念不缺等;正所谓‘有禅有净’,岂偷心耶?

问:参究念佛,与止观法门,为同,为异?

答:理则互融,门实有异。止观以信入,参究以疑入。止观虽三根普被,而上根方真得明了;参究虽亦被三根,而上根始获大总持。且如下根之人,或念佛,或参究,虽未达止观深理,然理无不具;以置心一处即止,用心参念即观。故中根之人,或借解而起念行,或塞解而发参情;虽随机致用不同,亦皆不失止观大义。唯上根之士,直下相应,境智一如,观谛不二;斯时念与不念,皆得而究竟,更无可参。何以故?言前荐得,屈我宗风;句下分明,沉埋佛祖。故知参究念佛之说,是权非实,是助非正。虽不可废,尤不可执。废、则缺万行中一行;执、则以一行而碍万行也。高明学道之士,试熟计而力行之!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蕅益大师文章列表

【东林画传】净土高贤刘遗民

一、楚王后裔 弃官归隐 刘遗民是东晋时期,庐山东林寺...

净土宗要求你少造罪业

我们今生造了很多的业,到底什么业会被激发出来,临命...

关于日本的本愿法门

问: 有人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靠着阿弥陀佛的信心,...

四十八大愿——(第39愿)受乐同于漏尽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所受快乐,不如漏尽比丘者,不取正...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勤修我皆接引愿

第十九 勤修我皆接引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

归心净土的杨杰居士

杨杰,字次公,安徽无为人,自号无为子。北宋神宗元丰...

为何你要甘受轮回

激扬生死凡夫,令起欣厌者,以诸众生沉迷自性,甘受轮...

游名山不愿西方

【原文】 游五台者曰文殊在,游峨嵋者曰普贤在,游普陀...

唯识二十论

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占察善恶业报经

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出六根聚经中) 天竺三藏菩提灯译...

佛说阿弥陀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q)树给(jǐ)孤独园。与...

佛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城逝多林给孤独园。与...

弘一大师开示写字的方法

一、 这一次所要讲的,是这里几位学生的意思要我来讲关...

妄念之多,皆由正念提不起

妄念之多,即由正念提不起。如正念得力,妄念自无。何...

我们造的业,都跑哪里去了

从唯识学的角度来说,整个身心世界的交互作用是唯心所...

放生偿还所欠的无数杀债

我们多今生累劫以来,所造所欠的杀债,可能也虚空也装...

【佛教词典】世界

梵语 loka-dhātu,巴利语同。音译路迦驮睹。意谓可毁...

【佛教词典】身财圆满及身财下劣

【身财圆满及身财下劣】 p0679   瑜伽七十八卷二十六...

学佛后为何还会发生不顺的事

问: 我有一个同修,学佛以后,说信佛这也好,那也好...

五浊恶世的煎熬

首先看劫浊。劫浊是一个时间的概念,就是所有的浊法都...

佛在念我,不是我在念佛

道证法师最后的遗言: 我现在要讲的话很重要,妳要记...

佛说宿殃掷石出血之因缘

世尊于阿耨大泉说法时,在场的五百位比丘除却阿难尊者...

为富不仁待人刻薄者的悲惨果报

笔者有一位家住南部的教授朋友(姑隐其名)有一次告诉...

慧律法师《做一个最没有用的人》

记得我还在读大学的时候,有一次和同学组团去参访广钦...

五戒之戒相释

1、杀生戒 不杀生戒。生是有情生命,杀是用各种器具,...

女众入寺应注意的事项

梵语优婆夷,中文意译为清信女,即在家学佛的女众。不...

证严法师:最健康的人生

现在的社会,尤其令人感受到这种身心不调和的状况。因...

诸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

【原 文】 原夫诸佛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所谓大...

梦参老和尚:当你在怒气上就想一想佛

如果你在日常生活当中,能够用三宝对治烦恼,或者人家...

印光大师讲《金刚经》感应故事

唐贞观五年,有隆州巴西县,令狐元轨者,敬信佛法。欲...